昆明市中華小學西山學校教師 文玫玫
云南省中醫醫院滇池院區眼科 夏澤梅 李苑碧
該項目榮獲昆明市第35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二等獎
隨著科技的發展,青少年的視力健康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國家教育部等8部門專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目的在于切實加強青少年兒童的近視防控工作。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通報,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已居世界第一,青少年近視問題呈現低齡化、重度化、發展快的趨勢。作為身處昆明市西山區,居住在城中村,家庭收入較低的家庭子女,其家長忙于為生活奔波,沒有太多的時間和能力來關注三年級孩子的眼睛健康問題,所以作為學校教師和醫院眼科專業醫生,希望可以攜手來幫助孩子們學習和掌握科學護眼的知識,從低齡就開始具有護眼意識,培養良好的護眼習慣,提早預防近視的發生。
2019年2月24日,開學第一天,教師和醫生一起設計了對全年級159名學生的調查問卷,在問卷中調查了孩子對眼睛健康知識的認識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用眼習慣,然后和班級家長委員會的家長一起,抽取了其中三(1)班的53份問卷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從中得出的結論是:98%的孩子們能認識到眼睛是一種重要的人體器官,懂得眼睛生病會帶來身體上的難受和視力的下降,家長和孩子都很擔心眼睛尤其是視力出現問題,也基本明白不講衛生和玩電腦、手機游戲會對眼睛造成一定的損害,不希望自己以后戴眼鏡,全部孩子都表示非常需要科學的護眼知識。
1.認為眼睛是人體重要器官的孩子有49人,占92.4%;認為不重要的有3人,占5.6%。可見大多數孩子都認可眼睛的重要性。
2.孩子們患過的眼病分別為紅眼病10人,18.8%;麥粒腫20人,37.7%;近視13人,占24.5%;全班53人,這些孩子的年齡在9-10歲,班級近視率25%。
3.希望多了解一些護眼知識的孩子有50人,占94.3%;不希望了解的有2人,占3.7%;無所謂的僅1人,占1.8%。

1.宣傳和開展講座
為了開展好此項活動,2019年2月底一開學,就在學校各年級各班級宣傳了此項活動,孩子們還查找了相關資料,按照《語文課程標準》上的相關要求,在語文課堂上再次進行了良好讀書、寫字姿勢的培養,然后查找了關于愛眼護眼的相關資料進行全班交流討論。3月8日下午,省中醫醫院眼科夏澤梅醫生根據調查問卷反映出的問題,制作了《眼球的結構和近視的預防》的幻燈片,對家長和孩子開展了講座,并回答了一些家長和孩子關于護眼知識的問題。通過本次講座,孩子們不但了解了眼睛的基本結構,還初步懂得了例如少吃動物內臟、少吃油膩食物、看書寫字40分鐘后要讓眼睛休息、平時多參加戶外活動等預防近視的知識。4月21日下午,眼科主治醫師李苑碧醫生再一次到學校開展了第二次題為《兒童常見眼病》的講座,講解了麥粒腫、紅眼病等常見眼病的成因及勤洗手、講衛生等預防眼病的方法。從孩子們填寫的講座反饋表中可以看出,兩次講座,讓他們懂得了一些科學護眼的知識。
2.檢查和培養習慣


眼保健操是孩子們每天都要做的護眼操,穴位的準確、姿勢的正確是眼保健操取得護眼效果的前提。為此,兩位眼科醫生先是在班級中檢查和糾正了每個孩子做眼保健操時的穴位和姿勢,然后在每天下午的眼保健操時間內,教師檢查落實,讓大家養成認真做眼保健操的習慣。在課堂上不厭其煩地進行不良用眼習慣的提醒,還取得了家長的配合,每天在家里完成家庭作業時保持“三個一”的正確寫字姿勢,寫作業40分鐘后就進行5分鐘的眼睛休息。在孩子的飲食方面,多給孩子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食品、內臟和垃圾食品。隨著活動的深入,孩子們不但開始自覺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庭、社會生活中,每當看到別人不良的用眼舉動時,孩子們甚至會去提醒和糾正。
3.輻射和鞏固活動成果
在53名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科學護眼知識后,認識到了護眼對學習的重要性,于是在6月13日上午,學校舉行了“昆明市中華小學西山學校青少年護眼主題教育活動”。在學校的升旗儀式上,三(1)班的“護眼先進個人”李瑾皙做了題為《科學護眼》的講話,向全校1000余名同學宣傳了護眼知識,李珊同學還拿出了眼科的眼球模型,一邊拆解一邊講解眼球的構造和近視的成因,達到了宣傳教育的良好效果。
為了進一步提高活動效果,經過云南省中醫醫院和學校的多方協商和討論,2019年6月19日中午,三年級的53名學生乘車前往滇池院區,到眼科進行了免費的系列參觀、檢查和體驗活動。在滇池院區三樓的眼科住院部,醫生們首先為每個孩子檢查了視力,然后用裂隙燈為每個孩子檢查了眼睛,確診孩子是否有眼病,提醒兩個倒睫毛的孩子要及時讓家長帶到醫院治療。對于檢查出視力已經下降的13個同學,醫生們專門為他們驗了光,對其中懷疑是假性近視的孩子還做了初步的治療。昆明電視臺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拍攝和采訪,“護眼小達人”胡坤慧和李瑾皙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該新聞在6月28日晚間的新聞里播出,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教育效果。而孩子們不僅對愛眼護眼知識有了親身的實踐,還對眼科的科學儀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醫生的指導下,他們也當了一回眼科小醫生,操縱著裂隙燈和顯微鏡,親眼看到同學們的眼角膜,甚至學著使用驗光儀為同學的眼睛驗光,心情特別激動。
活動后,孩子們寫了“科學護眼”實踐活動的心得體會,還制作了“科學護眼”的手抄報,班級進行了評比,其中的優秀作品還在學校進行了展示,達到了“一次活動,動員一個班,教育全學校”的目的。
2019年9月4日下午,為了檢驗本次實踐活動的真正效果,學校制作了活動后調查問卷,從活動參與興趣、活動內容掌握、活動取得效果三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并指導學生進行數據的統計和分析,再結合學生寫的實踐活動心得、制作的活動手抄報、對家長的談話調查等,統計數據見下表:





我們從數據中總結出了以下實踐活動成果:
1.通過持續半年的活動,全班、全年級、全校師生和部分家長都認識到了眼睛這一人體器官的重要性,懂得了很多關于眼睛的科學知識,例如眼球的構造、常見眼病的成因和治療、近視的預防等。
2.三年級師生們都更深刻地認識到了正確的讀寫姿勢對于護眼的作用和意義,在課堂和家庭學習中能更自覺地保持正確讀寫姿勢,大部分同學糾正了不良的學習姿勢。對于家長最擔心的電腦和手機游戲,大部分同學都懂得了要適度,而且玩游戲與眼睛的休息要適度結合在一起。對常見眼病和近視的預防,全班同學都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方法,例如多進行戶外活動,少吃油膩食物和動物內臟,假性近視可以到醫院進行治療等等。
3.全班同學很喜歡此類實踐活動,覺得不僅學到了醫學科學知識,還增長了見識,這樣的實踐活動很有趣,希望學校多開展此類活動。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孩子們能把所學到的護眼知識運用到學校和生活當中,有的孩子甚至成了“護眼小專家”,在家里不但經常提醒親友注意科學護眼,講究用眼衛生,還會教弟妹做眼保健操。
4.本次科技實踐活動結束之后,恰逢新冠疫情影響,小學生們在家里上網課,度過了一個超長的寒假,開學后發現,全班學生的學習姿勢仍然正確,沒有一個孩子因為上網課而視力下降或患上眼病,作為本次活動的組織者,我們感到由衷的高興。
1.現在可以說是“手機”時代,手機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必然會帶來孩子和成人的眼睛問題,尤其是孩子的身體正處于發育階段,非常需要科學的護眼知識,早知道,早預防,“預防是最好的解決之道”,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這樣的實踐活動,受益者會更多。
2.社會對于“護眼”的認識,僅僅限于“近視”,其實科學護眼不僅包括對視力的保護,更包括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衛生習慣的綜合集成,所以要樹立鐘南山院士“70%的疾病是由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的觀念,從生活習慣開始改變。
3.本次活動由于時間、場地和一些客觀原因所限,雖然已經在學校、家庭進行了實踐活動的宣傳,但是學生的實踐主動性開發得還是不夠,如何讓學生把“愛眼護眼”變為真正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并且把這樣的好習慣帶給他人,是下一步活動深入的方向。
4.現代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和教師開始“一身多責”,社會和家長不僅要求教師教知識,還要求教師教能力、教習慣、教科技……作為教師在盡力學習來滿足社會要求的同時,是否也可以和一些社會機構合作,把專業人士請進學校,讓專業人士進行“專業教育”,效果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