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夢宇 尤志成 李靜等

連日暴雨,長江銅陵段江水暴漲,汛情嚴重,居住在安徽省樅陽縣一個江心洲的百姓被迫撤離。在洪水中,醫生湯澤咬牙背著生病老人蹚水的照片火遍全網,網友紛紛點贊:“洪水中,你背起老人前行的樣子真帥!”
2020年春節,是安徽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湯澤當“駐村醫生”后的第一個春節,他想陪村民一起過。半年前,他請戰參加安徽省健康脫貧“百醫駐村”行動,作為首批“駐村醫生”來到了樅陽縣長沙鄉長沙村。
長沙村位于江心洲上,與長江相依相生,仿若江上的“世外桃源”。村子實住人口約500人,以老人居多,當地衛生院醫療基礎設施落后,條件非常艱苦。合肥距離長沙村近150公里,湯澤每次都要坐火車轉大巴車,再轉輪渡才能到村里。他為了節省路途時間,一個月只回家一次,待上兩天又返回村里。
“村里就我一個村醫,不能因為我要過春節,就讓村民生病了找不到醫生。”湯澤的打算得到了妻子李朝倩的理解和支持。臘月二十四,李朝倩帶著8歲的兒子和3歲的女兒同去探望湯澤,一家人提前吃了頓年夜飯。妻子臘月二十八返程時,湯澤心疼她照顧兩個孩子太辛苦,便把兒子留在了身邊,本想等孩子快開學的時候把他送回去,順便跟家人團聚,可沒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這一分別,一家人便一個多月沒見上面。
疫情發生后,湯澤第一時間利用村里的喇叭通知全鄉村民,“請全體村民注意,有發熱咳嗽癥狀的,請立即聯系我。”
長沙村有3處輪渡碼頭,在疫情期間封閉了兩處,只留下1處碼頭通行。湯澤在這個封閉的小島上,每天早晨6點起床為兒子燒好早飯、洗好衣服后,便開始在“醫務室、村民家、勸返點”三點一線的“戰線”上“作戰”:上午到勸返點測量來往人員體溫,下午走家串戶為慢性病患者檢查身體,晚上再回到醫務室做好登記和準備第二天的醫療物資。他還與村干部一起,對重點對象實行人性化管理,指導做好居家隔離,不僅一天兩次上門給其測量體溫、檢查身體健康狀況,還以電話、微信、短信等聯系方式給他們做好心理輔導,對其居住區域進行消毒。
“孩子很懂事,我要是沒回來,他就自己泡點面吃,學習都是他自己安排。”湯澤提起兒子,既內疚又很欣慰。
“科普是第一步!不能瞎傳謠言,造成人員恐慌。”大年初一,湯澤在鄉里主干道“扯開嗓子”做科普宣傳,他編了一首打油詩,“新冠肺炎不可怕,戴好口罩勤洗手,咱不串門不聚集,也不恐慌不信謠,吃好睡好精神好,平安健康又長壽!”
湯澤和村干部們一起發放防控傳單,張貼宣傳制品和發熱就診提示語,及時回應村民們的咨詢,澄清不實言論,及時有效地向當地群眾宣傳防控信息。村民對他信任而欽佩,都很支持村里的防控工作。“湯醫生從城里跑到我們這兒來,春節都不回家,我們不能再給他添亂。”
湯澤考慮到,長沙村多是高齡老人,幾乎都有老年病和多發病,加上信息了解有限,易產生恐慌心理,除了新冠肺炎,預防慢性病加重也很重要。他通過多方協調,保障了當地居民的在服藥品和常用藥品的穩定供給,避免了患者外出就醫,減少了人員流動風險,對于疫情防控起到重要作用。
駐村以來,湯澤用腳步丈量了村里每一寸土地,村里哪些人有什么病,他都門兒清。為了更好地融入村民,他還積極學習當地方言。
近期,受連日強降雨影響,長沙鄉水位迅速上漲,超警戒水位1.77米,在全面進入Ⅰ級應急響應狀態后,全島鄉民必須全部轉移。
湯澤提前一個星期便聯系好了樅陽縣中醫院,制定好轉運緊急應對方案,分批次將癱瘓在床的、病情較重的鄉民全部安全轉移至醫院。
7月10日,在轉移途中,因水位太高,江船無法正常靠岸,鄉民們必須蹚水上船,有些老人行動不便,只能暫時在岸邊等待。湯澤見狀,馬上號召在場的年輕人背老人們蹚水上船,照片就是在此時被抓拍到的。兩日后,長沙鄉2500余名鄉民全部安全轉移。
在做好“駐村醫生”工作的同時,湯澤還自告奮勇主動參與到巡堤工作中。巡堤時,大雨滂沱,江風呼嘯,江水不停拍打著防汛沙袋,以前堤壩上長江落日的美景,如今只剩滾滾的洪水和被淹沒的家園。湯澤渾身被雨水打濕,周圍一片漆黑,他打起精神,努力克服不斷襲來的困意和寒顫,與防汛人員繼續巡堤。
安全轉移后的村民李大爺說:“湯醫生這幾天真的太辛苦了!前兩天一直站在水里幫忙轉移病人,今天見到他,穿的還是前幾天的濕衣服,聽說兩只腳都泡白、發裂了,我們真的特別感動,又很心疼!他來我們村一年了,就是我們的親人醫生。有他在,我們徹底放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