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楊 帆
——一家民營書企的國際化運營探索
作為一家內容企業,新經典在國際化道路上走在了許多同行的前面。
2020 年5 月,一個出版品牌的誕生在美國出版業引發熱議,《出版人周刊》網站甚至在首頁最醒目的位置進行了報道,它就是Astra Publishing House(APH,“群星出版社”)旗下的文學品牌Astra House(AH)。Astra 意為“群星”,寓意出版社旗下群星薈萃。在組建AH 前,童書產品是該出版社的主要出版領域。該出版社掌門人本·史蘭克(Ben Schrank)曾任美國著名文學出版社亨利·霍爾特(Henry Holt)總裁,用他的話說,AH 的使命是發現隱藏在世界每個角落的優秀文學作者,構建全球讀者與作者交互的橋梁。在史蘭克之外,群星出版社及AH 的多位主管、高級編輯也均是來自美國書業的資深出版人。AH 預計于2021 年春季推出第一批文學新書,此后每年將出版20 ~25 種虛構、非虛構文學及詩歌作品。
今天美國上下的出版社有數萬家之多,每年開張、關門的出版機構甚至可以千計。這家體量不大出版社何以引起業界的普遍關注?群星出版社的前身是一家名為Boyds Mills & Kane 的出版機構,由專注兒童教育的出版社Kane Press 和另一家兒童出版機構Boyds Mills Press 合 并、重 組 而 成。Kane Press 和Boyds Mills Press則分別于2016年和2019年被新經典文化全資收購。這下我們明白了:這家薈聚美國頂尖出版人,準備進軍文學出版的機構,其實是新經典的一家海外子公司。
作為中國大眾圖書市場的領軍企業之一,新經典開拓、耕耘國際出版領域已有數年之久。在美國,新經典運營著五個屢獲殊榮的童書品牌,涵蓋早教、繪本、詩歌、歷史小說及非虛構讀本、中年級及青少年小說等眾多領域。AH 的誕生則將這一觸角進一步延伸至文學領域。在AH 已確定的出版計劃中,我們也看到了數位中國作家的作品,如李娟的《冬牧場》和申賦漁的《匠人》等。
在歐洲,新經典旗下還有一家歐洲知名的童書出版公司minedition。這是一家頗具有國際視野的出版機構,其作者來自德國、瑞士、英國、法國、日本、韓國、中國、土耳其、捷克、俄羅斯等,作品也在世界各國出版。更早時候,新經典投資的法國出版社菲利普·畢吉耶(Editions Philippe Picquier)被譽為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橋頭堡,曾出版莫言、余華、王安憶、畢飛宇、曹文軒等當代中國作家的作品。
從童書到文學,從多語種國際出版平臺到組建跨國編輯創意團隊,從單純的版權交易到在全球范圍內發掘優秀的作家和作品,作為一家內容企業,新經典在通向世界的道路上走在了許多同行的前面。經過數年的努力,一家真正的國際化出版機構已初具雛形:這家機構與其海外出版平臺之間不僅有資本層面的鏈接,更有內容層面的深度合作;除了成熟的海外編輯團隊,他們還有完備的發行網絡和專業的市場推廣團隊。與此同時,新經典也在通過策展、評獎等一系列活動推進中外作者聯合創作,建立選題跨國合作的“大出版”機制。
從繪本、章回書到小說,Boyds Mills Press的作品充滿精彩的故事、富有想象力的插畫和血肉豐滿的角色
Kane Press專注于為3-11歲的孩子出版教育繪本已逾25年,其作品多從STEAM理念出發,涵蓋虛構和非虛構領域
“我們真切感受到國內創作者的水平在快速提升,許多創作者已經具備了國際一流的創作水準。作為一家植根于中國的內容企業,新經典認為將這樣的作品和作家推薦給世界各地的讀者是一件有益有趣的事。”談及新經典國際化的初衷,新經典國際童書集團CEO 李昕如是說。始終以內容為第一的他們希望讓優秀的作品跨越語言和國界的障礙,而這條道路上的風雨洗禮,也在深化著新經典自身對內容的理解。國際出版對于新經典究竟意味著什么?在這個過程中新經典又得到了什么?讓我們聽聽李昕是怎么說的。
《出版人》:新經典為什么要選擇把目光投向海外?
李昕:出版人都欣賞好內容。發現一本好書,讓更多人讀到它,相信是很多出版人的初心。在20 年的發展中,新經典已經積累起非常豐富的內容資源,我們有1700多位國內外知名的簽約作家,出版了4000多部作品。有沒有可能為我們的作者搭建一個更廣闊的平臺,為他們的持續創作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呢?我們能否從全新的視角出發,與國際性的出版集團站在同一個舞臺上,去發掘、爭取新生的創作力量呢?這些都是新經典發展到一定階段,自然而然產生的問題。
不管原創還是引進,新經典一直追求出版最好的作品,而這實際上是在培養編輯挖掘選題的水平。經過多年的積累,如今讀者和我們自己對于新經典的選擇和要求,都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在這個時間點進入海外市場,一方面是為了考驗我們的內容策劃與編輯能力,我們相信新經典編輯經得起這樣的考驗;另一方面,我們也很期待通過引入海外的視角,更全面、深入地開發每部作品的潛力,也進一步開拓新經典編輯的視野、提高大家對作品的判斷力。
《出版人》:也有海外媒體發表評論稱新經典收購群星出版社的背后是中國資本對美國文化的侵蝕。新經典如何看待這種論調?
新經典旗下的另一個海外出版品牌Calkins Creek致力于為小學中年級及以上的青少年出版歷史相關的非虛構作品及歷史小說
李昕:新經典走國際化這條路的想法是很純粹的,做的事情是很踏實的。我們理解的“走出去”不是命令,不是說我們要海外出版人出某個作家的書他們就必須出。為什么群星出版社最后選擇了李娟、申賦漁?這是美國編輯基于本地市場的考慮。與之同理,群星出版社的作品,新經典也不一定就會出中文版,我們會有自己的判斷,中國的其他出版機構也都可以報價。無論是新經典,還是包括群星出版社在內的這些海外機構,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都是對自己所在的圖書市場是否有價值。
我們和海外分支機構的關系其實就像伙伴關系。維持我們之間關系的除了資本,還有內容層面的大量溝通。新經典與這些海外出版機構在內容上的溝通是非常平等的。群星在美國的主編最近發給我們一串中國作家的名單,其中不乏一些華語文壇的新生力量。這就折射出他們對中國內容的興趣。反之亦然,我們也可以看到他們最近在推什么作家、出什么東西、為什么出。這就是一個雙方互相了解彼此文化的過程。我們自己來看,可能會覺得一本書寫得特別好、畫得特別好,拿到他們那兒去,他們會有看待這部作品的另一重角度,他們會告訴你為什么他們對此不感興趣,為什么這部作品不適合當地的市場;反過來也是一樣——作為一個出版人,知道這些“為什么”很重要。
《出版人》:所以是否可以這樣理解:相較于整個公司的財務狀況,新經典在海外的投資更多是一種服務內容的戰略考量。
李昕:做這件事情的初衷是因為情懷,但它畢竟不是一件公益項目。通過運營,我們相信這些項目肯定是能持續發展,能夠盈利的。因此我們在投每家海外公司時都經過了慎重的選擇。
另一家加入新經典的出版商Wordsong是美國唯一專注于為兒童出版詩歌的品牌
《出版人》:怎么確定對方是對的人?
李昕:看書目,一家出版社的出版理念和我們是否一致,看它出版的書目就知道了。比如,我們和minedition 的創始人邁克爾·諾伊格鮑爾(Michael Neugebauer)面對面聊過很多次, 邁克爾從事出版行業將近40 年,在企鵝美國、瑞士北南出版社開設過工作室,是一位具有全球視野和影響力的資深出版人。他早在20 世紀90 年代就參與到歐洲與中國的文化交流活動中,包括陪同足球皇帝貝肯鮑爾訪問中國、與著名動物學家珍·古道爾共同訪華推廣動物保護等。邁克爾策劃出版的許多作品在中國市場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比如“遇見美好”系列。minedition 有三位國際安徒生獎得主:莉茲白·茨威格,羅伯特·英潘,柯薇塔·巴克維斯卡。從低幼紙板書到故事繪本,從正常形態的圖書到翻翻、立體、紙雕書,邁克爾都有著豐富的編輯經驗,而且他非常愿意分享經驗,并指導年輕的編輯。我們非常慶幸能夠遇到邁克爾這位合作伙伴,而邁克爾也對我們說:“我非常感激成為新經典的一員,我為能與一支如此熱情、積極、專業的團隊合作而感到自豪。”
在買每一家公司之前,新經典都會非常深入地研究他們的書,他們的經營狀況。對方的產品在選題方向、審美等領域是否能夠和新經典契合或實現互補是最關鍵的因素。我們相信內容至上。如果一家公司的內容足夠好,那么它的經營狀況就不會差。如果短期內不理想,可能是運營能力有限,那么新經典可以分享我們現有的經驗,幫助他們提高運營的能力。如果一家公司啥都不占,經營不好是因為出的書不好,那我們自然就沒有必要再去投資他們。
《出版人》:這些出版機構貴不貴?
李昕:貴不貴看雙方是否可以形成良好互動的機制,以及新團隊是否有能力挖掘現有版權資源的潛力。我們2016 年收購Kane Press 后,KP 的營業收入每年增長都超過50%。
《出版人》:這些出版機構選擇一筆相對陌生的、來自遙遠中國的資本的訴求是怎么樣的?
李昕:我們投資的絕大多數都是獨立出版機構,它們往往是由非常優秀的出版人一手做起來的。這樣的出版人都很有個性,如果他選擇商業化程度很高的大出版集團,那他現有的團隊可能就會面臨大換血,公司的獨立性也會蕩然無存。因此他們在考慮引入投資時更希望能夠找到一家認可自身理念,同時又有能力幫助他們發展的合作伙伴。新經典正好符合這樣的條件。
《出版人》:我看到在收購之后,除了原有團隊,新經典在海外也招募了不少新的人才。能否為國內讀者簡單介紹一下新經典是如何在海外組建團隊的?
李昕:擴大團隊是水到渠成的選擇。比如,minedition 此前主要活躍于德語、法語區的歐洲市場,我們相信minedition 的作品品質和在全球市場的潛力,也因為新經典在美國已有成熟的出版平臺,便決定成立minedition 的美國團隊,一方面與我們全球的編輯團隊緊密合作,開發現有書目在美國市場的潛力;另一方面也基于出版具備國際視野的高品質繪本的理念,在美國乃至世界范圍繼續發掘優秀的作家和作品。
《紐約時報》書評周刊的童書編輯瑪利亞·魯索得知minedition 要建立美國團隊的消息后,熱情地表達了她對minedition 出版理念的由衷認同和對minedition 作品的鐘愛。瑪利亞在《紐約時報》負責童書評論,每年過眼的童書成千上萬,出版界經常用于圖書宣傳的“紐約時報年度圖書”榜單,就是瑪利亞負責的項目。她還是博洛尼亞童書展的常邀嘉賓,在童書出版界有非常好的聲譽。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瑪利亞出任minediton 美國主編,在與她交流選題的過程中,她的國際化視野、與世界各國的創作者合作的高度熱情都給我們很多很多的啟發。
另外,我們還邀請到美國著名童書評論家倫納德·馬庫斯(Leonard Marcus)出任Astra 首席童書專家,為各語種推薦優秀的作家和作品資源、參與國際選題策劃等。馬庫斯一直與中國童書界聯系密切,最近幾年每年都會受邀來中國參加童書相關活動。2019 年,他和任溶溶先生一起獲得了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獎特殊貢獻獎。馬庫斯把自己在Astra 的身份描述為“大使”,他樂于做跨語言、跨地域的橋梁,連通彼此。
《出版人》:除了童書團隊,群星出版社今年也招募了不少美國文學界的資深出版人吧?
李昕:新經典由一群熱愛文學的人成立,也依托于文學出版走到今天,新經典的國際藍圖必然是繞不開文學出版的。在與海外出版人的對話中,我們更加確信,雖然各國主流讀者群體的關注點有所差別,對超越時空的優質文學的追求是共通的。新時代的讀者也更追求多樣性,他們渴望通過閱讀改變自己的思考和認知方式,例如,從一本小說中認識一個異域國度;從一本回憶錄中,從成長環境全然不同的敘述者身上找到身份認同或是原生家庭問題的解法。
基于對優質內容的共同追求,我們結識了一些真正關心偉大文學和時代問題的海外出版人。例如,AH的出版人本·史蘭克曾任美國著名文學出版社Henry Holt 出版人,主編亞歷桑德拉·巴斯塔格麗(Alessandra Bastagli)此前是哈珀柯林斯的資深編輯,其他編輯也來自FSG 等知名文學出版社。對他們來說,加入新經典的國際出版團隊,意味著拓寬文學邊界的可能性,從更多樣的聲音中尋找不同的答案。
《出版人》:中國和海外的編輯交流想法,有碰撞出什么火花嗎?
李昕:我們經常用“情懷”來形容選擇做編輯的人,慶幸的是在現在這個國際平臺上,“情懷”真正有了廣闊的用武之地。我們的國際出版團隊心態開放,愿意傾聽不同文化的聲音。跨國選題交流并不是簡單的版權引進和輸出交易,大家會從創作的源頭提出看法,共同討論能否合作出國際化的產品。這個交流討論的過程,對編輯開拓視野、持續更新思維方式非常有幫助。
比如,我們今年將出版一部中國原創繪本,講的是父子之間的故事。這個時代的大人幾乎所有閑暇時間都被電子產品占據了,跟孩子共享的時間很少,這一繪本就是圍繞這點創作的。我們剛剛確定下這個主題,還在畫草稿的時候,國外的編輯就非常感興趣。于是,我們邀請國外編輯一起參與這本書的策劃,這部繪本也會以多語種同步的方式出版。
又比如,Boyds Mills Press(BMP)擁有非常優秀的虛構和非虛構創作者,包括簡·約倫、蘇珊·布魯姆、史蒂夫·詹金斯等等。我在BMP 的書目里還發現了多年前出版的“故事爺爺”喬納森·倫敦的兩部作品,他創作的故事尤其生動可愛,符合兒童視角。所以,我們決定不僅出版喬納森現有作品的中文版,并請他繼續創作新故事,未來將在中美同步出版。
基于具體作品的直接溝通中,編輯的視野與能力得到的提升是過去無法想象的。
《出版人》:我關注到,新經典后續也會啟動一系列的國際評獎與策展。
李昕:新經典希望推進出版的國際化,把中歐美日等地的資源聯動起來,一起來做大出版。比如,我們在今年六一發布凱迪克金獎得主伊夫·邦廷作品的插畫選拔活動,對于中國插畫師而言,和國際頂級的繪本故事作者合作,不僅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也是他們進入國際出版圈的契機。我們收到了340 位插畫師的報名,其中不僅有知名的繪本作者,更多的是熱愛繪本創作的新人,這正是我們期盼的效果。我們相信在這些活動中結識新生的創作力量,將會是未來更多國際合作的開端。
即將啟動的“ASTRA 國際繪本故事大賽”是更有意義和挑戰性的一個賽事,它面向全世界的故事創作者,接受中文、英語、德語、法語和西班牙語五種語言的投稿,計劃于明年公布結果,獲獎作品將會以多個語種在多個國家出版。這次大賽的評委陣容也相當華麗,評委團主席由倫納德·馬庫斯先生擔任,評委包括曾經擔任國際安徒生獎、博洛尼亞書展獎的評委,IBBY 分會的繪本部負責人等,而且確保每個語種有至少一名專業評委。這場國際賽事是新人作者嶄露頭角的絕佳機會,也創造了一個各國之間彼此了解的契機。
文學出版方面,今年成立的AH 品牌除了出版書籍,也在籌劃中美兩地同步發行的Astra 文學雜志。不管是AH 還是Astra 文學雜志,以非英文寫作的翻譯作品都會占據相當比例。除了原創英文作品,AH 的出版計劃中已有中文、西班牙語、波斯語、希伯來語等語種的作品。此外,新經典和Astra 也正在籌備面向年輕創作者的國際文學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