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凌云
我們期待科學文藝在新媒體的推動下走向新生,希望“科學文藝精品”這套書成為這種文學類型重生的新時代標志。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深刻地認識到了科學的重要性,而科技出版作為傳播科學理念的關鍵一環,其價值和作用也將日益得到彰顯。那么,進入后疫情時代,科技出版應該如何作為?這個問題讓我不由得想起鄧小平同志1983年為北京景山學校所寫的題詞:“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國際、面向未來?!被赝麣v史審視當下,這一指示對科技出版工作具有同等重要意義。面對新時代轉型升級的艱巨任務,科技出版更應該從現代化的高度出發,致力于向少年兒童傳播科學理念、弘揚科學精神?!吨袊茖W文藝名家名作精品書系》(安徽科技版)的出版正是基于這種認識,為當前的科技出版做出了一次有益的探索。
科學文藝通常指稱用藝術手法來描述科技現象、表現科技進步、普及科學理念的文學藝術作品,包括科學童話、科學故事、科學幻想小說、科學散文、科學小品、科學寓言、科學詩、科學相聲、科學謎語等多種體裁??茖W文藝把具體的科學內容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是科學與文藝的有機結合,讀者既可以從中得到科學的啟迪,又能獲得藝術的享受?!吨袊茖W文藝名家名作精品書系》(以下簡稱“科學文藝精品”)所收入的作品,是建國以來各個時期的科學文藝名家出于普及科學知識理念的目的而創作的帶有鮮明時代感且在作家所處的時代顯示出很強前瞻性的科學文藝精品,這些作品組合在一起,既可以讓讀者看到不同時期人們對科學現狀的認識和對科學未來的想象,從而滿足讀者對于科學知識的需求,也能引領讀者深入不同時代人們對科技創新的探索,為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帶來豐富營養。基于這樣的系統考慮,“科學文藝精品”這套書的出現顯然不是一個孤立事件,也不是心血來潮之舉。
實際上,這是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自2017 年以來啟動產品線調整和優化后結出的豐碩果實。此次產品線調整之前,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一度在外語圖書出版上處于全國領先地位,也曾在醫學圖書等專業科技出版上取得不俗業績。但是近些年來,這些舊有優勢板塊隨著讀者閱讀需求的巨大變化而逐漸發生萎縮,比如隨著外語熱的消退,外語圖書的需求急劇下降,這種變化是我們啟動產品線調整的一個重要契機。另一方面,我們也意識到,隨著知識階層的擴大和新技術持續融入而帶來的讀者趣味的改變,原有的一些出版類型必須為適應新生態做出適當改變。我們一直認為科技社要致力于科技成果開發和傳播,但是更重要且更有現實意義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讓科技出版既能在產品層面形成規模和特色,又能在受眾層面育成品牌、產生黏性。于是,從2017年開始,我們用3 年時間對產品線持續進行優化,明確了“傳播科技創新成果,普及科學知識理念”的出版定位,制訂了“深度向零售市場進軍”的產品經營戰略?!翱茖W文藝精品”這套書主打科學知識理念普及,目標是大力開拓零售市場,非常符合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新的出版定位和經營戰略。
為了確保叢書的高站位和高質量,我們多次分主題組織專家召開研討會,對主編和作者人選都進行推敲。在我們看來,合適的主編應該專業精深,對科學文藝縱、橫兩個方面的情況都有透徹的理解,對科學文藝的本質有深入的研究,最好還要有足夠豐富的科學文藝創作的體驗。簡單地說,他既要是一位出色的鑒賞家,也要是一位睿智的學問家。我們搜集了很多資料,咨詢了出版專家,編輯團隊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擬定了初步的主編人選名單,經過多次比較以后選擇了吳巖教授。吳巖教授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科學文藝研究專家,更難得的是他在科學文藝創作上也是成果頗豐,曾獲“五個一工程”獎、國家圖書獎和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其理論專著《科幻文學概論》和文學作品如長篇《心靈探險的故事》《生死第六天》,短篇集《抽屜里的青春》《出埃及記》等,都在各自領域產生了很大影響。吳巖教授創作經驗豐富,專業研究精深,這非常有利于他從總體上把握叢書結構、物色一流作者和選定優質作品。等到我們和吳巖教授正式接觸以后,他的點撥果然給了我們很大啟發。他把這套書放到世界科學文藝發展的總體框架中來考察,同樣也把入選作家和作品放到這個宏大的環境中來考察,當然是從學術角度考察作家的創作成就,同時也從讀者角度考慮市場前景,展現了新時代一流學者對科學、文學、出版乃至市場的精準把控能力。
進入正式出版階段以后,我們將整個項目又劃分為兩個子系列,一個子系列是面向小學低年級,篇幅較短,相對而言更加注重趣味性的科學童話、科學故事等類型作品;另外一個子系列是面向小學中高年級乃至初中學生,更加注重系統性和前沿性的作品,包括科幻小說、科普文學、科學小品等類型,重在用準確而流暢的文字詮釋科學知識。無論是面向何種年齡階層的讀者,我們都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所選作品要注重傳達科學精神,讓孩子享受到科學閱讀的樂趣,并通過科學閱讀潛移默化地提升科學素養。我們的目標,一是要充分保證項目的科學性,同時也考慮到新時代環境的新要求和新特征,精準對標新一代讀者的欣賞習慣、興趣焦點、思維方式。按照這樣的設計,最終進入首批名單的有高士其的《細菌世界歷險記》、葉至善的《史前探險記》、劉興詩的《飄浮在空中的城市》、李毓佩的《數學司令》、金濤的《失蹤的機器人》、遲方等人的《大鯨牧場》、張沖的《會喝水的“霸王龍”》、李丹莉的《小松的微信》、凌晨的《跳跳和它的朋友們》、趙華的《拯救者九號》、馬傳思的《海神的宮殿》。上述作者中,高士其、葉至善、劉興詩、李毓佩、金濤等都是老一輩科學文藝開創者,他們的作品生動細膩,時代特色鮮明,如陳年老酒般豐富醇厚而回味無窮;中年一代如遲方、張沖,承前啟后,都有各自的主攻領域,持之以恒,取得了很大成就;李丹莉、凌晨、趙華、馬傳思等年青一代,近20 年相繼進入科學文藝核心圈,他們的作品展現了科學文藝的未來走向。這些風格、內容、時代、主題各不相同的作品構成一個展現新中國成立以來科學文藝創作的整體,既可以讓讀者感受到我國科學文藝創作曾經的輝煌,更可以讓他們感受到現在的科學文藝有怎樣的進步,而未來的文藝又會必然展現何等的繁榮。
新媒體的產生加速了科學文藝的發展,我們期待科學文藝在新媒體的推動下走向新生,希望“科學文藝精品”這套書成為這種文學類型重生的新時代標志。從目前的情況看,叢書上市后獲得了積極的社會反響。其中高士其先生的《細菌世界歷險記》,創作觸發于作者的親身體驗,又恰逢新冠病毒肆虐之際推出,使歷史和現實發生了奇妙的碰撞,作者深入淺出,將看不見摸不著的細菌講述得如在目前,而且其所提出的與細菌共存等觀念即使放到今天來說仍然毫不過時,這對于當代少年兒童理解細菌和病毒、做好疫情防護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葉至善的《史前探險記》、金濤的《失蹤的機器人》、趙華的《拯救者九號》,都提出了在今天看來仍然值得深入探索的科學問題,真是讓人有常讀常新之感。我期待“科學文藝精品”這套書不斷壯大,為更多科學文藝精品力作提供展示平臺,培育出更多科學文藝的艷麗花朵,讓少年兒童在科學精神引導下茁壯成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