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謝 喆
既已選擇了要制作視頻,那分享的內容如何選擇呢?“職業讀書人”為心之所向的渡邊直率地選擇了“以編輯的身份入場”。
他自稱“坑內人”,坦率直言:“編輯是一個需要投入很多,但收獲極少的行業,投入和產出非常不對等,而且非常辛苦,名利不雙收、完全就是為他人做嫁衣。”
他會和同事自嘲說:“少壯不努力,老大做編輯。或者,家里有礦,可以考慮來這行用愛發電。”在這樣的“勸退”肺腑之言后,又堅定地表示“雖然家里沒礦,還是選擇做編輯”,因為“人生很短,工作很長,我覺得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就相當于過一種自己喜歡的人生吧”。
這些掏心的真實發言都來自于一個《作為職業的圖書編輯》的視頻,這個于今年4 月投稿在B 站的視頻目前獲得了超過8 萬的點擊量,播放量仍在每日持續增長,留言的近千條彈幕中多見圍觀編輯行業的年輕人們滿滿的熱情。而這個視頻師出何人?恰是一位有著多年編輯經驗的“職業讀書人”,他以“編輯渡邊”為ID 自去年年底開始投稿,迄今收獲了2 萬粉絲。
B 站ID 名“編輯渡邊”下方的個人介紹部分,簡明扼要地填寫著一句“職業讀書人”,恰是把職業和愛好直接粘貼在了一起。或許有人會說,“不要將自己的愛好變成職業,否則愛好很快就會消磨殆盡”,但渡邊認為自己并非如此,他從小就喜歡看書,長大后做了編輯,“可以說一直與書為伴,但從來沒有退卻對讀書的熱情”。職業和愛好又何嘗不可以統一呢,渡邊幽默地表示:“就像鐘愛美食的人可以做美食家,熱愛旅行的人可以做旅行家,甚至喜歡睡覺的還可以做酒店試睡員對不對?同樣的,讀書這么好的事,為什么就沒有一種‘職業’呢?”他熱烈地“告白”道:“做一個‘職業讀書人’,正是我的畢生所愿。”
而投身編輯這個行業,或許也正是“職業讀書人”的一份職業追求所在,正如他在那個《作為職業的圖書編輯》的視頻中自問“我為什么要做編輯?”時,會細數做一個編輯的樂趣正在于“可以更深地走進書的世界,可以結識很多同好,可以直接接觸到很多作者,可以認識很多有趣的人,更重要的是,可以將自己喜歡的、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推廣出去,讓它們存留很久”。在他看來,做一個編輯,或者說,做一個和讀書這件事關聯的職業人,最有成就感的,“不是自己做的書能賣到多少萬冊,而是自己的書能夠過五年或十年,還能不斷翻開被人閱讀、喜歡和討論,還能夠影響和改變更多的人,能夠給人力量、讓人變得更好”。
當被調侃道多被認為是“社恐”的編輯何以選擇視頻投稿的分享方式時,渡邊打趣地表示:“其實也有不社恐的編輯,我就認識很多‘交際花’編輯,他們在圖書營銷上也往往更有優勢。我雖然不是‘交際花’,但社恐是不會社恐的。”當然,渡邊也坦率地補充道,決定露臉出境還是做了一番心理建設的。而采用視頻的形式,他的考慮其實是貼近實際的考量:“在不遠的未來,視頻將成為(或已成為)一種信息的終極載體,它可能在未來會更多地取代紙張、取代文字。”作為一名篤定于書頁恒久文字價值的編輯,選擇了視頻這一信息載體,也并非一種偏向或“叛離”。事實上,如果視頻真地越來越多取代紙張、文字等載體,渡邊也不認為一定是件好事,只是他并不排斥視頻這種形式,畢竟“視頻只是個載體,重要的是用視頻來呈現什么內容,以及如何利用好這一工具”。另一方面,或許是疫情這一危機+契機的影響,2020 年過去的半年以來,渡邊也發現越來越多的同行開始加入UP 主的行列,“主動也好,被動也好,編輯也開始一點點從幕后走向臺前了”。
既已選擇了要制作視頻,那分享的內容如何選擇呢?“職業讀書人”為心之所向的渡邊直率地選擇了“以編輯的身份入場”。B 站ID 直接打上了“編輯”的標簽,渡邊自去年年底到目前投稿的20 多個視頻中,除了一些作家作品的分享、書單的推介盤點、送書福利這些其他讀書UP 主也會涉及的內容外,更獨特和讓人注目的正是作為“編輯”的一些行業分享內容——比如與圖書設計師、選書師的對談,對素人如何出書、圖書行業的介紹等。這恰是渡邊與其他讀書UP 主的區別,同時,他也想讓更多人了解到編輯到底是干什么的,編輯這一職業的價值何在。懷著這樣的期許,成為“編輯&UP 主”的渡邊,其實也正在投稿和反饋中一點點達成這個目標,他涉及行業分享的視頻中,彈幕和評論中頻繁可見從出版方介紹到紙張印刷知識的疑問,當看到這些想要了解更多出版業行業分享的留言,渡邊往往樂于以此方式激起年輕人對出版行業的興趣。
雖說視頻內容和本職工作關聯緊密,渡邊的UP 主身份也是在工作之外的時間“上線”,作為“職業讀書人”,其實也是“副業UP 主”。雖是新手,但視頻的完成度、運鏡、剪輯都可見用心,渡邊覺得錄制和后期倒算不上費時,編輯工作量之外,抽出兩三個晚上進行錄制和剪輯即可,琢磨選題和撰寫內容才是真正耗時的部分。而渡邊很多涉及行業分享的視頻,時間大概都有20 ~30分鐘,干貨滿滿的視頻可說做到了質與量俱佳。
除了錄播之外,渡邊也湊上直播的熱潮,嘗試了一次印象深刻的直播。今年六月中旬,渡邊和豆瓣上的幾位朋友一起做了一次工人詩人陳年喜的線上讀書會。這是渡邊第一次在B 站做直播,他和朋友們做了一周多的準備,從擬流程、寫文案、聯系出版社和嘉賓,再到調試設備和多次連線彩排,事無巨細做了萬全準備。甚而,為了保證直播的流暢度,認真的渡邊把家里的網線都換成了千兆光纖。結果并未讓人失望,觀看人數達到了12000 多,遠遠超出了渡邊的預期,而直播后更讓人歡喜的后續是,渡邊和朋友們將直播和從其他途徑獲得的打賞悉數轉給了詩人陳年喜,去幫助他的生活和塵肺病治療。
現在,渡邊的B 站賬號每天都會收到若干私信,一些是感謝和表揚,一些是催更,更多則是各種各樣的問題。渡邊笑言,很多B 站的學生用戶是把自己當“百度知道”在用,而他也會盡量回復他們,如果說這些是來自“外行”想入行的旁觀發言和疑問,渡邊也以錄制視頻為契機聽到了更多“同行”、可以連接為“同行”的聲音。行業之內,作為編輯的渡邊有著“近水樓臺”的便利,比如在發布的一個閱讀分享視頻中,他就邀請到《魔戒》書系責編、世紀文景資深編輯朱藝星一起暢聊中土之旅;但渡邊又不想只局限于同行中,做視頻其實是促使他去尋訪不同的領域,結識不同的人,“不限于出版業,還有很多領域可以與書相連”。
以渡邊的一個視頻為例——“把書店開滿整條街?讓人心動的理想職業”,就是與九分之一書店的老板、“本冊選書”的創辦人儲海飛對談選書師這一職業,這個以書為媒介聯通其他行業的職業,以及“用閱讀來編輯書店”的理念,讓渡邊自己也打開了很多思路。他提到,“做視頻讓我長出了一只觸角,它會促使我主動找人做內容,不管是同行還是行外人,在不斷思考出版與其他行業銜接或碰撞的可能性時,這些交流和思考本身就是極好的學習和拓展自身的過程”。
從今年年初算正式起步在B 站發布視頻,渡邊用半年時間收獲了2 萬多的粉絲訂閱量,已然算一位成績“上進”的UP 主,但渡邊也有自己的小目標。B 站上,達到十萬粉的UP 主會獲得一個實體的小獎牌,他的初步目標正是拿到那個小獎牌。而要達到這一目標,他也希望能做出更多更好的視頻,將這支“觸角”碰觸、交流和思考所得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