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奕 馬彧


摘要:中醫的針灸療法對于治療老年性疾病具有較好的成效,為方便老年人治療和攜帶,探討針對老年人的針灸器械盒設計。本文通過分析老年人的特征,提出現有產品中存在的缺點,對功能進行重新分區并運用人體尺寸和針灸器具的尺寸參數,得到便攜式針灸盒的設計尺寸,根據上述分析對其進行結構和外觀的合理化設計,希望不僅能夠解決老年用戶所需,還能為針灸醫療設備的設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老年人;針灸器械盒;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07-0059-02
1老年人特征分析
1.1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生理性疾病讓老年人感受到生活中諸多不便。第一,老年人骨骼鈣質流失,關節靈活性下降,活動范圍受限;第二,老年人中樞神經系統受損導致身體控制力下降,手部握力減退,不宜拿重物或長期抓握物體;第三,感知能力下降,視力減退,色彩感知力下降,相近色相的顏色區分能力減退。
1.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老年人的心理會隨著生理年齡的增長產生多方面的影響。第一,身體機能的衰退會致使老年人記憶力減退,時常遺落物件,心理產生挫敗感、煩躁和焦慮不安等消極情緒;第二,學習能力下降會使得思維意識變弱和注意力容易分散,導致意外常常發生;第三,對于老年人消費心理分析,購買的產品偏向于實用性,購買產品類型偏向于醫療和日用品。
2針灸器械盒的現存問題分析
2.1操作不便
現有針灸器械盒在操作過程中,不方便醫生拿取并操作,而老年人操作現有針灸器械盒也難度較大,老年用戶關節靈活度減弱,手部控制力減退。對于傾倒式的針灸盒來說,往往由于生理的限制,掌握不好力度,導致針灸散落或倒不出,使得老年人心理產生抵觸情緒。在回收針灸時,現有針灸盒沒有明確分區,使用與未使用混雜在一起,不易區分,增加了操作難度,使老年用戶產生不愉快的使用體驗。
2.2易細菌污染
現有針灸器械盒無菌意識相對缺乏,盛放工具為開蓋式,頻繁打蓋造成污染。取針方式為直接用手拿取,針灸排列混亂無序,針頭部分暴露在外,取針時不僅會接觸到手上的細菌,更容易刺傷手指,導致細菌交叉感染,對于免疫力較弱的老年患者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2.3識別性差
現有針灸器械盒的色彩相對單一,對于視力減退的老年人來說,不容易區分識別,加大了操作難度和危險性。
3針對老年人的針灸器械盒設計思路
3.1功能設計
(1)方便老年人攜帶,增加便攜式的功能;(2)在設計時功能劃分要清晰,方便老年人操作,并在危險處增加提示或警示功能。
3.2結構設計
(1)在設計時減少操作難度高的結構,結構要方便拆卸,各部件尺寸更加符合人機工程學;(2)為了方便老年人攜帶,體積要小巧并且結構要清晰;(3)在設計特殊部位時,需要加大其結構尺寸,方便識別并操作。
3.3外觀設計
(1)造型設計。為方便老年人抓握產品,在設計時外造型要符合手型,增加弧形設計,盡量貼合手掌;(2)色彩設計。色彩設計時運用對比度相對較大的顏色或圖形代替文字說明,使用明度和純度較高的色彩,突出警示信息。
4針對老年人的針灸器械盒設計實踐
4.1功能分區設計
功能的合理分區有利于使用者更舒適地操作,提高操作效率。基本功能分為兩個區域。功能區1為針灸的存放功能,可以細分為不同規格的針灸存放和純棉球存放;功能區2為存放酒精棉球和回收術后針灸,兩者合二為一,既方便拿取酒精棉球又可以更好地回收針灸并消毒。輔助功能主要考慮到的是,醫生在操作時需要不斷地移動,雙手又不便抓取針灸盒,設計了腕帶式攜帶;老年人受到生理限制,手部握力下降,為了防止產品摔落,增加指環設計,輔助老年人抓握產品。
4.2結構設計
4.2.1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的結構設計是實現整體結構的關鍵,結構與功能相輔相成,基本功能被劃分為兩個區域,圖1(a)為基本功能的結構設計。功能區1從實際應用角度出發,針灸盒蓋采用拔取方式。在此次設計中的創新結構為圖1(b)所示的隔離體,插針處采用扁形錐體造型,既可以方便拿取又可以起到隔離作用,防止扎傷使用者,有效地提高了針灸的無菌性。儲存盒形成L型結構,主要考慮到針灸內部排布,解決了占用面積大、排針隨性和針灸規格長短不一等問題。功能區2主要是針灸回收和酒精棉存放,采用滑蓋設計,方便隨時拆卸、安裝和清理,提高了結構的有序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4.2.2輔助功能結構設計
攜帶功能的結構分為兩個部分,圖2為連接件的結構設計,圖2(a)(b)表示上鎖狀態,圖2(a)為主視圖,圖2(b)為左視圖。此狀態下,彈簧受到卡座擠壓處于壓縮狀態,卡扣通過90°旋轉進入到卡槽中,上部基礎功能結構也隨之旋轉90°,此時的基礎功能結構符合針灸師操作動線,方便隨時拿取針灸。圖2(c)(d)表示解鎖狀態,圖2(c)為主視圖,圖2(d)為左視圖。此狀態下,彈簧處于松弛狀態,卡扣通過-90°旋轉脫離卡槽,方便拿取上部結構,快速地更替交換針灸器械盒。此結構減少了外置螺絲使用,既簡潔又方便拆裝攜帶。
4.3尺寸設計
由于針灸器械盒的尺寸與使用環境、使用人群和針灸器械密切相關,所以被分為三部分如圖3所示。(1)基本功能的長度和寬度相等,尺寸為A。通過調查得出常用針灸為兩種,長針灸長為75mm,短針灸長為51mm。取最大值并考慮到功能修正量,A取值為85mm。(2)基本功能的高度尺寸為B。兩種常用針灸厚度均為1mm,酒精棉直徑最大為20mm,B取值為30mm。(3)指環直徑為C。通過參考GB1000—88的食指近位指關節寬的最大值為21mm,指環材質直徑為2mm,并考慮到功能修正量,C取值為32mm。(4)腕帶直徑為D,由于材質為彈性鋼片,具有可塑性,D最小直徑為50mm,兩端腕帶各長150mm。(5)腕帶寬為E,由于基本功能盒身寬為85mm,考慮到結構穩定和功能修正量,E取值為30mm。
4.4外觀設計
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有所衰退,關注點更多地聚集到產品的外觀造型、色彩的搭配和材質的使用等多個感官層面。針灸器械盒采用長方體的造型,圓潤的形狀特征給老年用戶帶來舒適安全的情感體驗。盒身采用撞色設計,顏色間夾雜著黑色線條,改變傳統老年產品的配色設計。由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視覺會逐漸減退,字體太小不方便識別,顏色在增加產品美感的同時,也劃分出了功能區域代替文字說明。回收功能采用紅色,使人高度注意回收針灸需要立即消毒,提高了使用者的警惕性。存放針灸的開蓋處顏色采用黃色,具有提示作用。藍色和白色均為存放針灸,但通過色彩面積的大小提示使用者存放針灸的規格,藍色面積的長度較長于白色,所以藍色處放置為長針,反之亦然。充分發揮色彩情感的特征,有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A功能的材質選用聚碳酸酯(PC),腕帶內置彈性鋼片用于緊固手腕,外置橡膠作為保護。圖4為設計方案效果圖。圖4(a)為取針時效果圖,圖4(b)為施針時效果圖。
5結論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老年病人需要使用針灸進行持續性地治療,所以針灸方面的家用醫療產品逐漸在市場上占有優勢。便攜式針灸器械盒有體量小巧、專人專用和方便攜帶等優勢,設計過程中不僅考慮到內部因素,如結構,功能,尺寸和形態等,還考慮到外部因素,如使用者、使用環境和使用目的等。但是本文中的針灸器械盒缺乏臨床試驗環節,實踐性略有缺少,在將來的深入研究中將會進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