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友
摘要:本文以“意識流”的表現手法分析動畫設計中的虛幻與想象,以表達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為目的展開研究,詳細分析了“近似性剪接”實現畫面轉場、敘事空間營造、蒙太奇敘事四種具體表現手法,通過本文的研究與分析,可以借助“意識流”的創新思維,從人的潛意識出發呈現在動畫設計之中,實現抽象的表達方式,使其更具象征意義。并以《罪與罰》為例,探討意識流手法在動畫設計中的應用。
關鍵詞:動畫;設計;意識流;表現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07-0073-02
1“意識流”的概念
“意識流”的英文意思為“Interior Monologue”,也稱之為內心獨白,“意識流”的說法最早是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提出的,他提出人類的意識活動不是以零散方式存在的,是以“流”的形式所呈現的。同時又提出人的意識活動是由理性的意識和非理性的潛意識組成的,人以往的意識與現在的意識相結合,就將人的時間感進行重新組合,組成一種在主觀感受里具有現實性的時間感,同時強調思維是持續的,是不間斷的,意識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2動畫設計中的“意識流”表現意義
“意識流”動畫影片充滿虛幻與想象,能夠表達人物內心深處的情感,直觀且真實地揭示人物的內在世界和情感訴求。其主要描繪人物內在潛意識的直覺活動,重點剖析人物內心深處,更易于和大眾互動并訴諸感性體驗。“意識流”手法的表現風格是時間與空間的復雜多變,使動畫設計能產生情節走向的雙線效果,故事內容進行時空轉換,時間上是把過去、現在、未來進行結合,按照人潛在意識的內心活動交織在一起,所以也拓展了容量,深化動畫主題,打破了傳統動畫設計模式。動畫設計的“意識流”表現其本身具有打動觀眾內心的魅力,“意識流”動畫語言直接表達人的心靈,可以展現影片角色以及作者內心深處隱秘、夢幻的世界,通過抽象的表達方式,在動畫設計的呈現中更具象征意義。
3動畫設計中的“意識流”表現手法
3.1“近似性剪接”實現畫面轉場
轉場,服務于故事情節的進展,是實現虛幻與現實自由轉換的方法,“轉場”的效果代表著時間與空間發生轉變,同樣意味著觀眾視角的改變。“意識流”在動畫設計中視覺表現獨特的時間與空間表現形式,與傳統的電影畫面銜接和轉場形式有很大的區別,在“意識流”的心理時空范疇中,現實與虛幻多方面組合,讓時間與空間的改變有極大的可能性,其轉場形式也更多元化。近似性轉場是兩個具有相似性構圖、色彩、輪廓的鏡頭情景進行轉場,在動畫設計中,近似性轉場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表示時間的消逝;表現空間的變化;表現夢境、幻想、回憶等。能夠營造強烈的視覺感染力,同時渲染氣氛,表達人物情緒。
3.2敘事空間的營造
3.2.1非線性的敘事框架
動畫設計中“意識流”表現,很多畫面通過打破連續鏡頭拆分并重新組接而成,用破碎凌亂的畫面表現人物的“意識流”思想,體現人物的復雜意識,表達影片的內在思想與主題。
“意識流”動畫不同于傳統的敘事空間的營造,它是按照非線性敘事空間方式在影片中體現角色的內在與直觀感受,通過表現人物角色的潛在意識來呈現故事內容。“意識流”在動畫影片中視覺表現主要是表現人物的內心感受,著重刻畫人物的意識層面,根據人物的意識活動來呈現故事情節。“意識流”動畫通常會將故事內容簡化,以此來表現人物的意識,用錯亂復雜的意識活動營造并解決人物內心感受的矛盾。
3.2.2獨特的時空表現形式
在“意識流”在動畫影片中視覺表現,時間與空間會跟隨意識活動而任意變換,不再受限于故事情節的發展,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有著更多的自由與跨越感。
3.3蒙太奇手法的敘事方式
蒙太奇,指剪輯與組接,應用于影視當中。在動畫設計中,蒙太奇手法的運用,可操控時間與空間的關系,使作者能根據現實生活中的事物與情感最為直接與生動地呈現在影片中。
3.3.1心理蒙太奇構建意識體系
心理蒙太奇是人物心理的造型表現,是電影中心理描寫的重要方法,其利用鏡頭拼接或者音畫結合,直觀又生動地表現人物角色的精神狀況與內心活動,這種表現是跳躍的、無規律的、交叉的,會引導觀眾的情緒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或開心、或失望、或清醒、或迷糊,心理蒙太奇的主要表現特征是畫面具有間斷性,闡述事件的不連續性,影片節奏的跨越性,常常采用對列、交叉的表現手法,最終的效果是利用心理蒙太奇的手法將觀眾代入到故事情節中,可以使觀眾的心理更貼近動畫人物的心理感受。
3.3.2閃回蒙太奇實現時空轉換
閃回蒙太奇是“意識流”動畫常用的敘事方式,來表現時間與空間的跨越性,是把現實與夢境互相融合、滲透,啟發觀眾的思維,使其更直觀的感受主人公的經歷,從而使觀眾徜徉在夢境和現實之中,給人留下想象與回味的空間。
在影片中,有一個與其他鏡頭毫無關系的短鏡頭出現在某場景中,來表達人物的心緒與情感起伏,這是影片中運用閃回蒙太奇手法的敘事方式,表現已經發生過的事。閃回蒙太奇的運用,不中斷原本場景的情節發展,以簡潔明了的手法著重表現形象性細節或者動作,使觀眾對此場景更加深刻。
3.3.3隱喻蒙太奇呈現人物復雜意識
把完全不相關的事物結合起來,在動畫設計中呈現人物的多重情感,重點突出剪輯的沖突功能,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通過形式的沖擊,能夠引起觀眾的思考和聯想,在“意識流”動畫中運用隱喻蒙太奇手法,采用借喻的方式讓觀眾產生聯想,以此傳遞動畫內涵和人物的復雜意識。
隱喻蒙太奇是根據場景或者鏡頭的對列進行對比,利用某種動作或者形象闡述較為抽象的概念,或借助一個物體所擁有的鮮明特征來解釋另一個物體,委婉含蓄而又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想要闡述的寓意和傳遞給觀眾的信息。隱喻蒙太奇在動畫設計中的運用,使動畫主題的表達更加擴容,對觀眾來講有更值得討論和思考的空間,有爭議的動畫才更有意義與深度。“意識流”是聯想的模糊性、不確定性、無邏輯性,這也意味著“意識流”動畫在呈現故事情節走向時有聯想的隱喻性特征。
蒙太奇手法運用,使“意識流”在使動畫設計中的時間與空間有更多的自由性,將不同時空的活動進行交叉組合,呈現出不同的意境,將人物的心理感受與現實的內心活動結合在一起,給觀眾帶來與現實生活相似的感覺,最終達到動畫所要呈現的畫面效果。
4動畫設計《罪與罰》中的“意識流”表現分析
《罪與罰》是皮奧特·杜馬爾根據俄羅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罪與罰》改編,大多應用夢境描繪人物的內在世界,整部影片沒有對話,風格略顯壓抑。
4.1《罪與罰》畫面轉場的運用
在《罪與罰》中,作者把主人公從門框看到掉落在地面的紅蘋果、沾著血的摔壞的懷表和滴血的門把手連接在一起,利用紅色的物品進行轉場。
而動態的近似性是根據人物角色的動作相似性進行轉場,主人公拯救被毆打的馬時奔跑的情景,采用奔跑的相似性,畫面轉場到主人公謀殺后在樓梯處逃跑的場景,利用“奔跑”的動作完成畫面轉場,敘事時空也發生了轉變。
4.2《罪與罰》敘事空間的營造
影片中,場景隨著人物角色的意識活動而變換,快速的時間變換和閃回把影片故事情節的時間順序所擊碎。作者利用快速剪輯的方法,剪切人物角色腦海的情景,拼接出想象的畫面,把破碎場景隨意組合,表現主人公混亂的精神狀況。
4.3《罪與罰》蒙太奇手法的運用
《罪與罰》中,采用大量的心理蒙太奇手法敘述主人公的情節,之后便陷入了臆想狀態,腦海里涌現出模糊雜亂的畫面。影片用紅色的物體與血聯系在一起,主人公腦海里想象見到女主人公,奠定了之后其對女主人公訴說情節來揭露事情原由的基礎。
主人公在回憶的過程中,鏡頭閃回到兒時其將一匹遭受毆打的馬救下,鏡頭再次閃回到現實,主人公像那匹馬一樣迅速逃離。影片根據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把現實的殘忍和兒時的善良做對比。
在索尼婭的引導下,主人公正視自己的罪行,決心為自己的行為贖罪,此時外面大雨磅礴,暗喻對其罪行的洗禮與救贖。在影片中老鷹眼部的特寫反復出現,與主人公面部變換成老鷹做對比,暗喻其冷血、兇殘。在影片中,場景在大自然與城市之間來回轉換,把大自然的安逸、美好和城市大樓的壓迫、寂靜形成對比。
5結語
“意識流”動畫設計區別于傳統動畫設計,以大膽的創新思維方式從人的潛意識出發,呈現在動畫影片中,本文通過對動畫設計中“意識流”的表現手法進行分析,發現了“意識流”動畫展現了人們的現實生活,突破了傳統理性的限制,突出人們的內心世界和潛意識,最終帶給觀眾的藝術享受是像動畫影片中的人物一樣沖破現實生活的枷鎖與束縛,獲得心靈的輕松與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