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 楊松 鐘興儀

摘要:剪紙藝術以其獨特的視覺特征和視覺表現方式傳遞中國氣息。本文通過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分析總結剪紙藝術通俗易懂、細節感強、布局飽滿、主次表達清晰的視覺特征,并從空間感的角度分析總結了剪紙藝術“X”光透視、平鋪陳列、多視角展開三種視覺表現方式,同時淺析了剪紙時間感的視覺表現,希望能夠豐富剪紙研究的相關理論,促進中國剪紙藝術的保護與發展。
關鍵詞:中國剪紙;視覺特征;表現方式
中圖分類號:J5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07-0144-02
1中國剪紙藝術概述
剪紙藝術誕生于民間,與人們的社會生活狀況和文化現象密切相關,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視覺藝術形式之一。在舊石器時代,人們在石器上打洞,其穿孔的形式是剪紙鏤空藝術的雛形;新石器時代的原始巖畫、彩陶、透雕、青銅器的出現均為剪紙藝術奠定了發展基礎。隨著剪刻刀的出現,剪影鏤空藝術開始從笨重的器具上逐漸轉移到金屬箔片、毛氈、布帛等較為輕巧的材料上。西漢蔡倫改進的造紙術為人們創造鏤空藝術提供了更為輕便的材料。真正的剪紙出現在紙廣泛普及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此后,剪紙藝術隨朝代的繁盛興衰不斷發展與變化,貫穿中國整個歷史,以其與眾不同的視覺效果傳遞中國形象,體現中國文化內涵。
2中國剪紙藝術的視覺特征
2.1貼近生活
剪紙的貼近生活特征主要體現在內容取材、視覺元素運用兩個方面。剪紙藝術在內容取材上包括日常生活、禮儀、傳統節日、動植物、風景、戲曲人物、傳說故事等各個方面,描繪的都是人們熟悉的事物、場景與故事。在視覺元素運用上,剪紙創作者在刻畫物體的時候善于抓住其特征視覺元素,運用獨特的視覺符號——紋樣進行創作。例如鋸齒紋的重復排列體現馬的鬃毛較硬的肌理,月牙紋表現頭發、服飾、羽毛等較為柔和的肌理。紋樣的巧妙運用使物體形象更加一目了然。剪紙創作者在抒情的時候還善于借用約定俗成的具有寓意性的視覺元素來傳達自己的感情。如剪紙《娃娃坐蓮》,娃娃坐在蓮花上,手握一只公雞。在民間,公雞是男性和生命力的象征,蓮花孕子,寓人丁興旺。娃娃腹中的小娃娃,更直率地表達了懷子生育的意義。剪紙《走西口》同樣借用燕子來表達作者的離別與不舍之情。這些被熟知的寓意性視覺元素使剪紙更加通俗易懂。
2.2細節感強
剪紙很注重細節,故有言日:“剪紙鉸得好,似進百花園”。在剪紙中,人的服飾、動物的身體、器具的表面都會裝飾著許多紋樣。此外,豐富的細節裝飾能夠傳達人們對物體的某種感情或者表現人物的某種地位。例如,馬身上的兩朵小花,體現出剪紙人對馬的喜愛之情;新娘服飾上裝飾著許多花紋,盡顯新娘衣物的精致,烘托婚禮的喜慶氛圍,并且傳遞剪紙人對新人婚姻美滿、幸福的祝福。剪紙精美豐富的細節,是人們對美好生活憧憬的表現。
2.3布局飽滿
剪紙無論是整體觀賞,還是將剪紙描繪的物體單獨拆開欣賞,都能給人以布局充實、飽滿之感。剪紙的整體性能夠形成很強的視覺沖擊。剪紙中的每個物體都有大量的精美紋樣和花紋,從整體到細節增加了人們的探索欲望。此外,很多剪紙本身還具有很強的故事性——整體看剪紙是一個故事,而仔細觀察細節,會發現畫中有畫,意味深長。剪紙豐富的裝飾性和故事性使得剪紙具有飽滿的布局,使剪紙成為一幅既有視覺探索樂趣、又濃縮劇情的圖畫。
2.4主次表達清晰
剪紙創作者在創作的時候,能合理安排各種視覺元素,巧妙地運用正負形的合理配合,抓住重要視覺特征并進行刻畫,使其主次表達清晰。既平衡了畫面的整體協調性,又保持了物體的完整性,讓觀者一目了然。例如,剪紙《鄉韻》是一幅視覺元素眾多的剪紙,但它通過合理運用正負形的關系,讓畫面具有節奏感和韻味感(圖1)。圖中使用負形(鏤空)表現最前方的拉樂器的人;而其身后的舞者,正形表現人物的軀干,負形表現臉部;臺上的表演者整體采用正形塑造形象。這種正負形的遞進關系形成一種由近及遠的視覺效果。這種循序漸進的表達方式讓本來繁復的畫面層次清晰,且趣味十足。又如,可以將主要表現的事物變大體現主次關系。剪紙《訪祝》通過場景大小的對比組合,刻畫了“訪祝”和“抗婚”的兩個主要情節。人們觀賞剪紙時首先會注意到左邊大房子里的人物,左邊是祝英臺得知父親將其許配給馬文才后憤怒不從;然后再注意到右邊小房子里的梁山伯和書童。通過這樣的大小對比交代故事的內容,簡單交代了故事的原委,重點是突出祝英臺的反抗。剪紙對室內沒有多余的描述,屋子外的景色是用于反襯人物憤怒的心情。剪紙對場景的刻畫不累贅,主次分明。再如,也可以將主角變小,清晰表達畫面。這是一種通過其他物體來反襯主角的方式,同樣起到區分主次的作用。剪紙《打虎》人騎在老虎上,兩相對比,人雖然是主角,卻被刻畫的很小,而老虎卻很龐大(圖2)。人們的視線首先停留在老虎猙獰的臉龐上,在感慨老虎的兇猛后,再將視線落在人的身上,感受人面對老虎時的勇敢。通過大小的對比,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更加突出人的勇敢,同時豐富了視覺層次感。
3中國剪紙藝術的視覺表現方式
3.1“X”光透視
“X”光透視與醫學中的x光透視相似,是指透過一物看另一物,內在的物體透過外在的物體呈現出來。X光透視是剪紙中常用的表示物體包含關系的手法。例如,剪紙《娃娃坐蓮》中,坐在蓮花上的大娃娃身體內又站立著一個小娃娃,表示孕育之意。在剪紙《訪祝》中,房子與里面人物的關系也采用了“X”光透視的手法,透過墻看到坐在屋內的人。剪紙《坐花轎》,花轎和新娘同時出現在畫中,外框線條高度概括,表示新娘坐在花轎里。
3.2平鋪陳列
為了使后方的物體不被前方物體所遮擋,剪紙通常采用“平鋪陳列”的方式去表現前后關系。如剪紙《摘玉米》(圖3),將前后三排的玉米秸稈“平鋪”式地陳列在畫面中,同時表達出“豐收”的吉祥含義。剪紙《田園歸》運用了同樣的手法,耕田之人和騎馬之人的前后關系,通過“平鋪”的方式呈現前后關系。根據視覺的感受經驗,前者平鋪在下,后者在上。這種方式既巧妙地處理了物體前后的遮擋關系,又讓整個畫面更加飽滿。
3.3多視角展開
多視角展開源于原始時期的空間思維表達,是原始繪畫表現空間的一個重要特征,把映像和想象融合描繪,把現實和記憶混合在一起。比如古人無法理解圖4(a)中現代空視覺的意象,他們認為畫中的內容是錯誤的——池塘的四個角應該是直角,兩岸的樹不應該長在水中。若是由古人來畫這幅畫,可能會畫成圖4(b)的景象。
現代人曾認為這樣的表達手法是原始的、幼稚的,但隨著現代藝術的發展,人們開始反思被認為是正確的表達方式其實是一種被扭曲的假象,是一種被動的單一觀看活動的寫照。
這樣的空間表達與剪紙的空間表達達成一致。在這里,筆者稱這樣的空間表達方式為多視角展開法,即將記憶中的表象與現實中的事實相結合的空間表達方式,可以簡單地解釋為將同一個物體的多個視角或者不同物體的不同視角刻畫出來,以完成剪紙作品的空間感。例如,剪紙《養雞》,用了兩個視角來刻畫場景——側視看人,俯視看雞,俯視與側視的融合,意在表現欄桿的造型以及雞圈的大小(圖5)。剪紙中的多視角填補是一種別具一格的空間表現方法。
在剪紙中關于時間的表達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多視角展開中無意引入了時間的觀念。因為要實現多視角的展開,首先需要人們從不同視角觀看事物,這就體現了一種觀看的時間因素。另一種則是通過將不同時空的物體放在同一個畫面內來展現時間感。如將不同季節存在的植物放在一起;把不同地點出現的飛禽走獸組合在同一畫面內。將不同時空的物體放在一起,自由地表達心中所想,這種增添時間感的視覺表現手法增添了剪紙的詩意。例如吉林長白山剪紙的《母雞》,母雞的體內同時存在三只雞蛋和小雞。將物體不同時期的不同表現刻畫在同一個畫面上,剪出了時間的移動,對空間進行了拓展。剪紙創作者將詩的意境剪到了紙上,意味深長,讓人回味無窮。
4結語
剪紙藝術是中國五千年歷史的象征,通過通俗易懂、細節感強、布局飽滿的視覺特征表現不同時代的生活景象,傳遞人們的情感、寄托美好的愿望;通過對正負形的協調以及巧妙的對比方式將剪紙豐富的視覺元素安排得有條不紊,強化剪紙故事敘述性的同時保留了物體的豐富細節;通過“X”透視、平鋪陳列、多視角展開的表現方式體現剪紙的視覺空間感,同時引入時間的因素強化了剪紙的藝術性。剪紙藝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傳遞中國形象的藝術大使之一,通過分析中國剪紙藝術的視覺特征與視覺表現方式,以期可好地促進其在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