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雷 維京女俠
疫情期間,慘遭降薪甚至失業的后浪們,或許是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危機中的日子有多痛。如今疫情云開霧散,報復性消費的念頭早已偃旗息鼓,報復性攢錢的決心開始熊熊燃燒。
曾經在知乎提問“如何快速實現年薪百萬”的青年們,最近都默默潛伏進了豆瓣的省錢神組,比如“摳門男性聯合會”“摳門女性聯合會”“喪心病狂攢錢小組”。這些小組有幾十萬粉絲,大家每天發帖討論的議題是:“0.9元解決一頓午飯”“3元豪華晚宴,有葷有素有雜糧”“一件衣服穿了20年”……在這里,大伙兒視炫富為奇恥大辱,視浪費為人生大忌,摳門被演繹成了一門高深學問。看著那些迫不及待的心得分享,總覺得自己見證了一次次碾壓式的高手過招。
摳門青年的第一重境界,叫作物盡其用。喝酸奶舔奶蓋,那是基本操作,還要用剪刀剪開再刮一遍瓶壁。另外,對摳門略有鉆研的同志都明白,牙膏皮剪開認真刮,還能再刷十幾次。
摳門青年的第二重境界,叫作妙手回春。土豆絲瀝干,余下的水澄清后倒掉,底部會留下水淀粉,放置在A4紙上晾干收集起來,用來炒肉綽綽有余;長袖襯衫磨破了手肘,修修剪剪又是一件嶄新的短袖,再不濟也能修成背心。

至于摳門青年的最高境界,叫作就地取材。淘寶晾衣架一個50塊錢,太奢侈,門口整根樹枝,綁上膠帶,純天然有機晾衣架立馬拔地而起;袋泡茶太貴,味道也不咋地,不如跑鄉下摘野菊花,擱屋里晾上個把月,半年量的純天然菊花茶就這么搞定了。
摳到極致就成了藝術。我碰到過一名南方網友,他琢磨買點水果,發現路邊一棵芒果樹由于下雨,掉了不少果子。他撿了幾個沒壞的芒果,去超市拿了個塑料袋,一分錢沒花,從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后來他走上了“有機水果”的不歸路,橘子、李子、杏子、桃子都撿過吃過,儼然成了都市野外生存專家。
摳門省錢的另一個派別是“斷舍離小組”和“極簡生活方式小組”。其實他們比的不是誰更省,而是誰的東西更少,就差把家里扔得一干二凈了。斷舍離派總是在免費送或半賣半送自己多余的個人物品,這對摳門派來說,簡直是量身定做的撿漏嘉年華。
圍觀這群年輕的摳門藝術家,我深深覺得這屆后浪真和以前不大一樣。當年的我們是小心翼翼地大方;今天的后浪則是大大方方地摳門。那會兒我們兜里就算只有幾個鋼镚兒,也得整出江湖大哥的排面,“摳門”這詞,簡直是對我們人格的終極侮辱。但現在,比起花錢滿足物欲和食欲,這些省錢達人的快樂就在于看到自己攢下了一筆錢。摳出精彩,摳出格調,根本不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