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葉藍
香港特區政府將于下周二展開規模空前的普測,在18區設立超過百個采樣中心,動員5000名醫療人員及醫科生負責采樣,其他輔助人員也達千人,預計有超過百萬市民參加。普測是香港抗疫戰的重大戰略轉變,大戰當前本應萬眾一心,但反對派仍大肆抹黑、猛潑冷水,甚至炮制出所謂的“山寨檢測化驗所”。
“攬炒(同歸于盡)派”區議員組成的“屯門社區網絡”自行實施所謂“新冠肺炎檢測計劃”,但從計劃一開始,他們就不愿公開負責化驗所的資料,僅稱是“港資公司”,引發公眾質疑。有港媒27日披露稱,“檢測計劃”由“卓然醫學化驗室有限公司”進行,公司注冊處資料顯示,它于2017年7月成立,注冊地址為觀塘工廈內的一個單位,由3名股東持有,分別是外科專科醫生林子麒、注冊醫務化驗師魯慶榮及李靜嫻。檢測報告背面的免責聲明承諾該公司會對篩選結果保密及保護客戶隱私,但許多參與檢測的市民仍擔心資料外泄。
中央應特區政府要求支援香港抗疫以來,社會上不時有人提出種種似是而非的質疑,包括普檢“無用論”、做檢測有感染風險等,甚至誣稱香港市民的個人資料會送到內地、被利用來對付港人等。26日,“攬炒派”為反對普測再度鬧事。荃灣區議員譚凱邦和劉卓裕等人反對荃景圍體育館成為其中一個檢測站,煽動市民拒絕進行政府提供的檢測,同時抹黑特區政府及華大基因的檢測試劑。有市民在網上留言批評稱,這些人只懂反對,不懂建設,根本解決不了問題。
與此同時,香港普測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官方網頁已啟動,本周六起開放市民上網報名,填寫個人資料及檢測地點,每30分鐘為一時段。26日,特區政府公布作為化驗場所的火眼實驗室已準備就緒。從港府提供的片段可見,化驗工作會在臨時氣膜實驗室內進行,其中一部檢測儀器最多可同時存放192個樣本。食衛局常任秘書長陳松青表示,有信心實驗室運作可順利配合小區檢測計劃的落實,且實驗室已采取相關感染控制措施,確保衛生,妥善處理廢物,不會排出有害氣體。臨時氣膜實驗室已通過衛生署外部質量評估項目的評估,符合為政府提供新冠病毒檢測要求。9月1日當天,全港18區將有超過百個檢測中心。西醫工會會長楊超發透露,檢測場地全部設在室內,包括學校禮堂、小區會堂及體育場館,通風要求必須達到每小時換氣6次。至于樣本收集隊,會有一名領隊、約7名副領隊及約10名樣本收集員,而場內至少有十個分站采樣,站與站之間設有分隔,若有人在采樣時打噴嚏或嘔吐,會暫時關閉該分站,實時消毒后才重開,其余分站仍可繼續運作。
據頭條日報網27日報道,內地核酸檢測支持隊廣西先遣隊7人當天奔赴香港,協助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篩查,幫助特區加快建設臨時隔離及治療中心。27日,超過80名建制派區議員發表聯合聲明,支持普測計劃。聲明稱,香港每天仍有高比例的不明源頭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顯示小區存在相當數量的隱性患者,相信越多市民參與檢測,政府能越快及有更大機會截斷病毒傳播鏈,令市民恢復正常生活,讓經濟早日復蘇。
“萬眾一心抗疫普檢毋畏政治冷水”,《星島日報》27日發表社論稱,普測是香港抗疫戰的重大戰略轉變,由過往被動的“嚴格限制”及個案追蹤改為進行全港大篩查,找出隱藏感染者,及早隔離、切斷傳播鏈,從而徹底控制疫情。而計劃能否成功,關鍵在于市民的踴躍參與。文章說,普測對抗疫的作用已十分明顯,一些人拋出的不科學、不理性論調,難免令人懷疑其出于政治動機,有破壞計劃的居心,“明白事理的市民應該能夠對此分辨清楚,不受干擾,為了自己和大眾的健康與安全,積極參加這次普測”。▲
環球時報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