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汽車市場是全球汽車業最大的利潤池,貢獻了全球總利潤的1/3(約400億美元)。如今,這個市場正轉向電動出行。”咨詢機構麥肯錫在最新的一項研究中表示,中國市場富于變化,要想在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取得成功,企業需要直面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可觀的規模和機遇仍然吸引著國際汽車廠商和供應商。
麥肯錫咨詢公司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呈本地化發展趨勢。整車和零部件生產活動均貼近主要目標市場開展,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去年特斯拉在中國上海建廠投產,同時特斯拉也在推進歐洲的本土化建設,計劃2021年在德國建廠。傳統車企大眾和豐田也宣布了在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國建立電動車生產基地的計劃。
與此同時,電池生產商加大了針對主要目標市場的產能。去年中國的寧德時代鋰離子動力電池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占據市場28%的份額。近期寧德時代繼續推進全球市場擴展,并在德國設立新工廠。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產能達到117吉瓦時,足以裝備240萬輛標準型純電動汽車。到2025年,全球鋰離子動力電池產能預計將增長至1000吉瓦時。
2019年,投放全球市場的新能源汽車新車型達到143款,包括105款純電動車型和38款插電式混動車型。從具體車企看,美國電動車巨頭特斯拉目前一家獨大。去年特斯拉在全球售出37萬輛車,占到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16%,相對于2018年12%的市場占比進一步提升。特斯拉Model3車型的推出對其市場份額的增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除特斯拉Model3之外,北汽新能源的EU系列和日產聆風在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中占據相對領先地位。▲
(甄翔)
環球時報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