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賈汪中學 盧運動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學生學習的過程也是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認知能夠得到優化,學習能力能夠得到提升。“讓學引思”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通過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促使學生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能夠有效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學生的學習活動真正發生。

我們知道,生活是知識的源泉,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十分密切。在讓學引思教學模式中,聯系生活進行教學能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等比數列”時,就通過阿基米德與國王的故事來說明數學知識的奧妙。故事的剛開始,學生都認為問題很簡單,但是通過等比數列公式的計算,學生發現問題并不像想象得那樣簡單,這個故事讓學生了解了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所以,教師應以生活背景為基礎來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使學生能通過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又如,在教學“空間坐標系”時,列舉工程隊進行路橋施工建設的例子,首先要對建筑物進行定位,而定位需要建立空間坐標系,這樣就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使其感受到數學知識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突出數學的實用價值。
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加涅認為,探索知識的過程是不同個體思維在碰撞過程中產生的。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引入富有趣味性與互動性的問題,深化師生之間的交流,有助于讓學,也有助于引思。例如,在教學“函數”時,就通過開展“擊鼓傳花”的游戲來進行師生互動,依次讓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若回答不正確,就在小組內交流討論一分鐘,若還是回答不正確,那么就把回答權交給下一個同學,獲勝的學生將得到老師的獎勵。游戲形式的互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學習精神。再如,在教學“概率”這個概念時,把搖獎的轉盤分成幾份,并放上不同的獎品,讓學生依次來進行嘗試,然后把自己嘗試的結果寫在黑板上,自然而然地引出本節課的教學主題。實踐證明,互動是探索未知的過程,也是教師讓學的過程。當數學教學的過程轉變為師生交流探索的過程,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
高中數學知識抽象性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十分重要。要做到讓學引思,不妨結合生活中有趣的數學現象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我們知道,高中生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快速形成的時期,對于抽象的、立體的數學問題有著明顯的理性認識。不過,這種邏輯思維的訓練仍然需要教師的引導,尤其是需要教師結合有趣的現象輔助學生理解。例如,在教學“排列組合”這部分內容時,結合世界杯足球賽中的現象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具體的問題是:本次世界杯比賽中一共有32 支球隊參加,比賽中每4 個球隊為一個小組,規定第一輪采用小組賽單循環比賽。當進入淘汰賽階段時,每次比賽結束后淘汰一支球隊,排出前四名的球隊,問比賽共需要開展多少場?這樣的問題需要通過排列組合知識來解決。生活中有趣的現象能夠引導學生發現數學問題,進而積極主動地展開思考,最終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使用讓學引思模式,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隨著新課改理念的深入落實,更需要我們通過讓學引思來加強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唯有這樣,學生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