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贛州市文清路小學豪德校區四年級(1)班 郭昕儀
放假了,小宇哥哥來我們家做客。見小宇哥哥整天在家里無聊地看我的童心作文,媽媽就讓爸爸帶我們去通天巖玩。
在通天巖,我們看到了巨大的臥佛、神奇的千佛洞、微笑的千手觀音,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下面這幾處景點。
望江亭是山上的一座亭子。亭子一共三層,大概有十來米高,亭子有個倒立的喇叭型屋頂,上面覆蓋著淡棕色的瓦片。在亭子邊上,立著一塊牌子,寫著:望江亭。亭子由十多根水泥柱子支撐著。里面是一圈墻,墻邊又圍了石凳。這里的地面、樓梯都是水磨石做成的。所謂水磨石,也叫晶魔石,是將碎石拌入水泥制成混凝土制品后,用工具將表面磨光、磨亮。
走進亭子,沿著陡峭的樓梯爬上二樓,你就會發現二樓的空間比第一層小了許多。站在石欄邊,你可以看見遠處層巒起伏的山嶺,郁郁蔥蔥的林木。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又迫不及待地跑上三樓。三樓雖然又比二樓小了點兒,但是我們卻看到了一條仙女的藍飄帶—贛江。此刻,贛江正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宛如一條藍飄帶上綴滿了閃著亮光的寶石。而江面上那一座座大橋,則是藍飄帶上一道道美麗的彩紋!
下山下到半山腰,往左邊的那條路走,走一會兒就可以看見一口井。井口有三個大西瓜那個大,是由條石砌筑的,井水很清澈,可以一眼見底?!跋扇司扇司?,一定是仙人造的井吧!”旁邊牌子上的介紹證實了我的猜想。很久很久以前,這兒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大地都干得裂開了口。大家都在刨土尋水,可都是兩手空空,一滴水也沒有找到。突然何仙姑從天而降,用手指往山上一指,一道金光從手指射出,直通半山腰,頓時清澈的井水涌了出來。從此,這里的人不怕旱災了,因為這口井再也沒有干涸過,一直都是滿滿的。仙人井是何仙姑憐憫這兒的人們造的,怪不得叫仙人井呢!
十二生肖園在一個很大的樹林里,樹林中間擺放著銅制的十二生肖像。這里的生肖像和別處的生肖像有著很大的區別,因為這里的肖像都是人的身體頂著一個個動物的腦袋。
進入十二生肖園,我和小宇哥哥都迫不及待地跑向自己的屬相,把氣喘吁吁的爸爸甩得老遠。等小宇哥哥找到他的屬相—龍時,我還在上氣不接下氣尋找我的屬相—狗。跑了好久,我才找到了“狗”??裳矍暗木跋髤s讓我大失所望:這尊雕像有兩米多高,立在一個正方體的石基上,石基上還寫著“忠誠正直”四個大字和屬狗的人的出生年份。那“狗”鼻子長長的,耳朵扁扁的,嘴巴長長的,長得有點兒像豬……“怎么有點兒像豬?”屬狗的我不太喜歡它了—作為女生,我還是喜歡看漂亮一些的東西!
通天巖景區的核心景點—摩崖石刻在一處天然環形山壁里。在峭壁上雕鑿著八尊唐代的造像,那可是通天巖石窟最早的作品喲!
你看,這尊觀音菩薩造像有大半個人高,頭戴寶冠的她雙手合十,滿臉微笑站在那里上千年。雖然歷經風吹雨打,可依舊栩栩如生。那組造像也非常值得一看:中間的大日如來佛作禪定狀,左邊是騎獅的文殊菩薩,右邊是騎象的普賢菩薩。無論是哪一個,無不神態莊嚴……只可惜,這些精美的雕刻作品因為保護不當,很多被風化得不成樣子了,只剩一堆看不清嘴臉的人形石頭,甚至只留下幾個空蕩蕩的石窟。但從這些剩下的、保存完好的造像中,人們依舊可以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高超的技藝和杰出的智慧。
通天巖真好玩,可惜因為時間關系,我們有些地方沒有參觀到。我和小宇哥哥約好,明年暑假還要結伴來玩,把整個通天巖景區沒去的地方都游一回。
名師點評
小作者按照地點變換順序,重點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自己所參觀的通天巖的望江亭、仙人井、十二生肖園和摩崖石刻,分擬小標題的方法讓原本首尾照應的文章更顯層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