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繼發
(云南曲靖市第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云南 曲靖)
狼瘡腦病為臨床較為常見的中樞神經系統受累所致疾病,該疾病起病較為兇險,為臨床致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 目前臨床對于該病癥的治療尚無特異性或者有效方法[1]。本文探討分析給予狼瘡腦病患者行甲氨蝶呤鞘內注射聯合地塞米松方案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及應用意義。
抽取的13 例臨床治療資料為本院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收治的需行治療的狼瘡腦病患者。所選患者均已確診,且符合相關系狼瘡腦病診斷標準。所選13 例患者中,男女性比例為9 ∶4;年齡均為21-50 歲,平均年齡為(31.04±5.56)歲;平均病程為(1.8±0.7) 年。臨床癥狀:4 例患者表現為癲癇,4 例患者表現為意識障礙,2 例患者表現為精神癥狀,2 例表現為腦膜刺激征劇烈頭痛、嘔吐 , 腦梗死1 例。所選患者臨床均表現出局灶體征,致因為三因素之一,即:(1)精神行為異常;(2)中樞神經受累;(3)癲癇樣發作。所選患者中,均已將患有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尿毒癥腦病、高血壓腦病者排除。所選13 例患者均已確診,且符合相關系狼瘡腦病診斷標準。在本次研究開始前,所選患者均已接受為期2 周以上的連續強的松1mg·kg-1·d-1治療;而其中臨床癥狀未能得以緩解者,又接受1 次/周的環磷酰胺1g 靜脈沖擊治療。
所選13 例患者均接受甲氨蝶呤聯合地塞米松鞘內注射方案進行治療,分析臨床療效。一是以生理鹽水3ml 將地塞米松10mg 聯合甲氨喋呤10mg 進行溶解稀釋,采用常規脊髓穿刺術將稀釋后藥液注入鞘內,注意注射過程需≥5min,要緩慢,以利于藥液在腦脊液不斷得以稀釋[2]。二是囑咐患者在鞘內注射當天需停止使用強的松,其他時間繼續行全身激素治療,但環磷酰胺需停止使用[3]。
(1)觀察分析治療后所選患者臨床療效情況。主要指標有緩解、有效、無效。判斷標準[4]:緩解是指患者經治療后,臨床所有癥狀均顯著消失,且蛋白及壓力均恢復正常狀態;有效指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得以有效控制, 且蛋白及壓力部分恢復正常;無效指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非但無任何好轉,甚至加重或死亡。
(2)觀察分析所選患者治療前后腦脊液變化情況。主要指標有壓力、白細胞、蛋白。
(3)觀察分析所選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本次分析所涉及觀察指標均通過SPSS25.0 對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其中,以(±s)表示計量資料,以(%)表示計數資料,各指標數據對比情況,若P<0.05 時,則說明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見下表1 示,所選13 例患者經治后,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31%(12/13),其中,除1 例患者經治療后死亡,7例患者臨床癥狀得以顯著緩解,5 例患者治療后癥狀基本緩解。

表1 治療后所選患者臨床療效[n(%)]
見下表2 所示,所選13 例患者經治后,其腦脊液壓力、白細胞、蛋白指標情況均得以改善,且治療前后對比,P<0.05,對比結果存在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2 所選患者治療前后腦脊液變化情況對比(±s)

表2 所選患者治療前后腦脊液變化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壓力(mmH2O) 白細胞(×106/L) 蛋白(mg/L)治療前 13 210±142 24.6 ±14.1 1390±852治療后 13 106±104 6.4±2.4 571±370 P - <0.05 <0.05 <0.05
所選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較大不良反應,僅有1 例患者,經鞘內注射后,其雙下肢大腿內側出現燒灼感,但6h 后自行消失。
臨床對于狼瘡腦病患者的治療,通常采用甲基強的松龍或者再加環磷酰胺,經靜脈沖擊進行治療,但該治療方法存在較大的副作用,主要表現為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白細胞減少、血壓升高、糖尿病、惡心嘔吐及感染等, 因此,目前臨床對于該種用藥方式較慎重, 尤其是對于患有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或者感染患者,嚴格禁止采用該方法[5]。
本次探討分析中,通過給予所選患者行甲氨蝶呤聯合地塞米松鞘內注射方案進行治療后,臨床治療結果顯示,僅1 例患者經治療后死亡,其他12 例患者中,7 例患者臨床癥狀得以顯著緩解,5 例患者治療后癥狀基本緩解,且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2.31%(12/13)。同時,治療后,患者腦脊液壓力、白細胞、蛋白指標情況均較治療前得以較大改善;患者中無重大不良反應。結果提示,即:一是甲氨喋呤屬于臨床免疫抑制劑,通過鞘內注射甲氨蝶呤,可以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且治療安全性較高。這主要是由于甲氨喋呤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但卻無法穿透血腦屏障,因此,利于在病灶部位實現較大血藥濃度,從而確保最大限度發揮治療作用,但對于全身的副作用卻降至最低[6]。二是選用鞘內注射甲氨喋呤與地塞米松進行治療,需選擇適應證,如狼瘡腦病患者中,患有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或者感染患者較為適宜,而顱內感染者采用該治療方法則為不宜[7]。三是在采用鞘內注射甲氨喋呤與地塞米松進行治療時,為確保治療安全性,原則上不宜超過3次,且時間間隔需在1 周為宜,這樣利于有效降低,中樞神經系統在治療過程中出現不良反應[8]。
綜上所述,給予狼瘡腦病患者行甲氨蝶呤鞘內注射聯合地塞米松方案進行治療,獲得良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且安全性較高,對于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降低臨床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積極的作用[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