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芳,吳曉陽
(內蒙古包頭市青山區二O 二醫院兒科,內蒙古 包頭)
在臨床上,小兒消化不良屬于消化性疾病,具有發病率與復發率均較高的特點[1]。主要是由于喂養方式不正確,導致尚未發育完全的小兒胃腸消化器官受到一定損傷所致。該病癥臨床主要表現為吐奶、腹痛、腹脹以及大便溏稀等癥狀,且患兒多伴有消化液分泌不足,胃腸功能紊亂,抵抗力明顯下降等癥狀,因此,小兒一旦發病,需及時予以對癥治療[2]。本文觀察分析將莫沙必利藥物應用于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患兒,對其臨床療效的影響及應用價值。
擇取的68 例臨床治療資料為本院2019 年2 月至2020年2 月收治的需行治療的小兒消化不良患兒,以所采用的治療方法不同,將患兒以每組34 例均分為常規治療組與觀察治療組。所選患兒均已經檢查診斷,且患兒家屬均知情本次研究,自愿參與。其中,患有食管炎、胃腸道腫瘤、消化性潰瘍以及伴有意識障礙、甲狀腺功能障礙患兒均已排除。如下表1示,兩組患兒臨床資料基本情況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兒臨床資料基本情況
常規治療組給予患兒行臨床常規治療方案,觀察治療組給予患兒行臨床常規治療聯合莫沙必利藥物治療方案。
常規治療組:主要治療措施:一是視患兒病情予其對癥治療:予患兒服用助消化類的藥物,如乳酶片、多酶片、媽咪愛等;以抗生素行感染防控治療[3]。二是予患兒飲食進行調整:注重患兒飲食營養的攝取,囑咐患兒家屬需定時、定量喂養;多予患兒小米粥、藕粉等易消化食物;若患兒病情較嚴重,則需先禁食8h,再予其稀牛奶,待3d 后,視患兒恢復情況,逐漸予其正常飲食[4]。三是指導患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飲食前洗手,大便后需沖洗臀部等習慣[5]。
觀察治療組:一是予患兒臨床常規治療方案同常規治療組。二是予患兒行莫沙必利藥物治療:以患兒體重為依據,以0.1mg/kg 的劑量,在餐前20-30min 時,給予患兒服用莫沙必利分散片,需連續服用4d 進行治療[6]。
(1)觀察分析臨床治療對患兒臨床療效的影響。主要指標有顯效、有效、無效。療效評定標準[7]:①顯效是指患兒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均消失,且各項檢查結果顯示其消化功能恢復正常。②有效是指患兒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有所好轉,且各項檢查結果顯示其消化功能均已改善。③無效是指患兒經治療后,其臨床癥狀均未出現任何改善與好轉。
(2)觀察分析治療期間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本次分析過程中,所涉及的觀察指標數據均通過軟件SPSS 23.0 進行分析處理,若組間各指標數據對比P<0.05時,則說明存在統計學差異;若P>0.05 時,則說明不存在統計學差異[8]。
見下表2 所示,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有效率對比,常規治療組明顯低于觀察治療組,且組間各指標數據對比P<0.05,存在統計學差異。

表2 臨床治療對患兒臨床療效的影響對比[n(%)]
見下表3 示,治療期間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P>0.05,不存在統計學差異。

表3 治療期間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小兒消化不良主要是由于其胃腸道疾病所致,患兒一旦患病,即會出現食欲減退、噯氣、腹脹、嘔吐、腹痛等臨床癥狀,因此,需及時進行對癥治療,以緩解患兒臨床各癥狀。臨床對于小兒消化不良的治療常用予患兒以鞣酸蛋白、胃蛋白酶、乳酶生、多酶片等助消化藥物與收斂藥物為主[9]。
本次分析探討中,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予患兒以莫沙必利藥物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行臨床常規治療聯合莫沙必利藥物治療方案,更利于患兒臨床癥狀的改善。分析結果提示,一是莫沙必利具有增強胃動力作用。莫沙必利藥物作為5-羥色胺受體激動劑,可對于患兒體內乙酰膽堿的釋放,增強胃動力,具有積極促進作用[10]。二是莫沙必利具有防止食物滯留與反流的作用,從而促進小腸與結腸的轉運,增強十二指腸在機體內的協調作用,臨床應用效果顯著[11]。
綜上所述,將莫沙必利藥物應用于治療小兒消化不良患兒,臨床療效確切,且利于提高患兒臨床治療效果,降低用藥后的不良反應,具有較高的用藥安全性[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