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
(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泗河街道衛生院,山東 泗水)
腰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高發性骨科疾病,病因是腰椎間盤的髓核或是某個部分發生功能衰退等病變[1]。發病機制為:在外力刺激下,內部纖維環組織明顯破裂,受損部分經纖維環破裂處突出,導致鄰近脊神經根嚴重壓迫。其癥狀為下肢麻木、腰痛和活動受限等,多通過推拿等針刺治療。但單純中醫療法的見效速度慢,療程偏長,可聯合內服方治療。本研究選取91 例LDH 患者,用于分析針刺療法+補腎活血湯的治療價值。
研究主體為2017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來院治療的91 例LDH 患者。納入標準:經影像學和臨床體征等確診為LDH;符合用藥指征;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接受其他對癥治療;需進行手術治療;合并惡性腫瘤等疾病;臨床資料缺失。根據單雙號法分組后,A 組47 例,男患者26 例,女患者21 例;年齡范圍介于30-69歲,平均(42.68±0.85)歲;病程范圍介于4-15 個月,平均(10.25±1.67)個月。B 組44 例,男患者24 例,女患者20 例;年齡范圍介于31-64 歲,平均(42.14±0.67)歲;病程范圍介于5-17 個月,平均(10.86±1.36)個月。經假設檢驗無統計學差異(P>0.05)。
B 組行針刺治療,取穴:大腸俞穴、環跳穴、腎俞穴、承山穴、腰夾脊、委中穴、三焦俞穴、環跳穴。毫針規格為0.3×40mm,消毒后于上述穴位進針,深度為1.0-1.5 寸,留針時間為30-40min,每日治療1 次,連續治療4 周。
A 組基于B 組,加用補腎活血湯(加減方)治療,藥方為:菟絲子(20g)、枸杞(12g)、歸尾(12g)、熟地(20g)、破故紙(20g)、懷牛膝(12g)、山萸肉(12g)、沒藥(12g)、蓯 蓉(12g)、紅 花(6g)、川 斷(12g)、獨 活(12g)、五 加皮(12g)、杜仲(12g)。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后,每日取1 劑,分早晚溫服,1 個療程為1 周,聯用4 個療程。
利用日本骨科協會評估分數(簡稱JOA)評估腰椎功能,包括主觀癥狀(0-9 分)、臨床體征(0-9 分)、日常生活受限(0-14 分)、膀胱功能(-3-0 分),共29 分,分數與腰椎功能正相關。利用視覺模擬量表測評腰痛程度,分值0-10 分,無痛感記0 分,疼痛難以忍受計10 分。
基本治愈:直腿抬高>70°,可正常工作與生活,腰痛感消失;顯著療效:直腿抬高45-70°,基本能夠正常工作與生活,腰部活動輕微受限,伴有輕度痛感;初見療效:直腿抬高30-45°,需要他人協助進行工作與生活,腰部活動明顯受限,伴有中度痛感;未見療效:直腿抬高<30°,難以自理生活,腰部活動嚴重受限,痛感強烈[2]。
數據處理經由SPSS21.0 軟件完成,計量數據表達是(±s),經t值對比與檢驗,計數數據表達是(%),經χ2值對比與檢驗,假設校驗有意義的標準為P<0.05。
A 組的總有效率是95.74%,B 組是79.55%(P<0.05)。
治療后,兩組的腰椎功能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A 組高于B 組(P<0.05)。
治療后,兩組的腰痛評分明顯下降,且A 組低于B組(P<0.05)。

表1 對比總有效率[n/%]
表2 對比腰椎功能評分[±s/分]

表2 對比腰椎功能評分[±s/分]
指標 時間 A 組(n=47) B 組(n=44) t P主觀癥狀治療前 4.21±0.22 4.18±0.26 0.596 0.553治療后 6.91±0.34 5.67±0.30 18.475 0.000 t 45.262 25.243 - -P 0.000 0.000 - -臨床體征治療前 3.55±0.67 3.58±0.64 0.218 0.828治療后 6.01±0.95 5.20±0.81 4.386 0.000 t 14.348 10.539 - -P 0.000 0.000 - -日常生活受限治療前 6.48±0.78 6.45±0.72 0.190 0.850治療后 8.24±0.46 7.25±0.49 9.920 0.000 t 12.998 6.231 - -P 0.000 0.000 - -膀胱功能治療前 -2.01±0.13 -2.03±0.10 0.819 0.415治療后 -1.02±0.05 -1.54±0.08 36.889 0.000 t 47.330 25.892 - -P 0.000 0.000 - -
表3 對比腰痛評分[±s/分]

表3 對比腰痛評分[±s/分]
分組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 t P A 組 47 4.65±0.85 2.01±0.33 19.281 0.000 B 組 44 4.69±0.88 3.47±0.42 18.355 0.000 t-0.221 18.355 - -P-0.826 0.000 - -
LDH 的發病過程為:腰間盤退變,髓核組織的水分吸收作用下降,使腰間盤結構松弛,纖維環明顯損傷,進而引發腰間盤突出表現[3]。其發病率在80%左右,伴有嚴重痛感,影響患者的基本生活。針刺是其常規療法,可疏通經絡,改善神經根或是軟組織水腫表現,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4,5],且手法簡單,治療費用低,可行性高。但其單純治療無法實現標本兼治,治愈率較低,需加用中藥方。
LDH 在中醫學中屬于“腰腿痛”范疇,病因是外感風邪、腰部慢性勞損和外傷等。病機是氣血運行受阻,積滯于腰部,進而導致筋脈失養,出現痛感[6]。補腎活血湯中,杜仲的功效是強筋骨和補腎陽;菟絲子的功效是雙補陰陽、補腎固精;山茱萸的功效是收斂固澀、補益肝腎和補陰補陽;川斷的功效是保護骨骼與強壯筋骨。枸杞的功效是益精血、補肝腎;肉蓯蓉的功效同為補腎陽;五加皮的功效為強筋骨。以上中藥聯合使用的效用是強筋骨和補肝腎[7]。輔以沒藥,可活血止痛,專治腰部瘀滯腫痛;獨活可止痹痛、祛風濕,改善下肢痹痛;懷牛膝可引血下行和活血通經;紅花可祛瘀止痛和通絡活血。諸藥合用可發揮增補筋骨與化瘀等治療效果,結合針刺能夠起到協同作用,增強治療效果[8]。
結果中,A 組的總有效率、腰椎功能評分和腰痛評分均優于B 組(P<0.05)。說明中醫聯合療法符合LDH 的病因與病機,且簡單易行,可取得理想療效。此外,該療法的適應癥廣泛,可用于年老體弱或是輕中度LDH 患者,實用性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