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海勇
(湖北省咸寧市通城縣中醫醫院,湖北 通城)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生糖尿病足以后,患者的病情會變得更加復雜嚴重,甚至會導致患者殘疾,并增加患者死亡風險[1]。為此,需要十分重視對糖尿病足的臨床治療。常規西醫療法主要是控制血糖,進行抗感染治療,支持治療,維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并根據足部創面分期給予相應的處理等[2-4]。該療法能夠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是從遠期療效來看,并不太理想。隨著中醫治病的臨床研究不斷深入,在糖尿病足的治療中也取得了一定進展,而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足的臨床研究也不斷增多,為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了更多參考。本文主要觀察探討了對氣虛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在常規西醫療法基礎上采取通絡活血方沐足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2018 年1 月至2020 年2 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足患者64 例,中醫辨證分型均為氣虛血瘀型,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組:(1)研究組共有患者32 例,其中男性共有18 人,女性共有14 人,年齡區間為50-80歲,中位值為(62.3±2.1)歲;糖尿病足最長病程為3 年,最短病程為6 個月,中位值為(1.8±0.5)年;(2)對照組共有患者32 例,男女患者各有16 人,年齡區間為48-79 歲,中位值為(63.1±3.2)歲;糖尿病足最長病程為3 年,最短病程為6 個月,中位值為(2.0±0.4)年。對比兩組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對于治療方案,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足臨床診斷標準,存在相應的疾病癥狀;同時進中醫辨證確診為氣虛血瘀型,表現為身體消瘦,倦怠乏力,肢體麻木,足部刺痛,夜間加重,足部皮溫降低,感覺遲鈍,呈暗紅色或有紫斑,或有創面且經久不愈,舌質淡紅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脈細澀,趺陽脈弱或消失[5,6]。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西醫療法,如嚴格控制飲食,進行血糖和體質量的控制,給予營養神經藥物(如甲鈷胺片)、改善微循環藥物(如前列地爾),進行創面清理(注意嚴格無菌操作)等[7]。
在以上基礎上,兩組患者分別實施以下療法:
1.2.1 對照組
該組患者實施溫水沐足在恒溫盆中倒入溫度40℃-50℃的溫水2000ml,沐足30min,之后將足部用柔軟潔凈的毛巾及時擦干,1 次/d,共連續治療4 周。
1.2.2 研究組
該組患者采取通絡活血方沐足的方法,方劑組成包括如下藥物:黃芪30g,紅花15g,丁香9g,雞血藤30g,地龍9g,透骨草10g,虎杖根30g,當歸15g,沒藥30g,川芎15g,鬼箭羽30g,乳香30g,桃仁15g,丹參30g,以上藥物加2000ml 水煎煮30min,然后將藥液倒入到恒溫盆中沐足,保持水溫40℃-50℃,沐足30min 后及時將足部水擦干,并做好足部保暖。以上治療1 次/d,共連續治療4 周。
(1)統計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參考《糖尿病肢體動脈閉塞癥診斷及療效標準(草案)》,從足部疼痛、皮膚溫度及顏色、創面等方面進行評分,其中治療后較治療前評分減少90%以上為痊愈,減少70%-90%為顯效,減少30%-70% 為有效,減少<30% 為無效,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統計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足背動脈血流動力學情況,檢查儀器使用菲利普A50 超聲檢測儀[8]。
研究所得數據處理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及計數資料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并分別用(±s)和(%)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進行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統計,結果顯示研究組的93.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8.13%,P<0.05,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治療前,兩組患者足背動脈血流動力學情況比較接近,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各項足背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足背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足背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對比(±s)
評價指標 研究組(n=32) 對照組(n=32)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血管內徑(mm) 1.71±0.24 2.33±0.38 1.73±0.25 2.00±0.33血流量(ml/s) 0.74±0.05 1.19±0.10 0.75±0.06 0.98±0.08阻力指數 0.73±0.04 0.86±0.09 0.72±0.03 0.80±0.05搏動指數 1.71±0.29 3.34±0.48 1.73±0.30 2.84±0.37
糖尿病足的治療總原則是將患者足部創面的病理狀態轉變為生理狀態,營造一個適合創面修復的微環境。常規西醫治療雖可取得一定效果,但遠期療效不理想。而中醫采取辨證論治的策略,更具針對性,能夠實現標本兼治[9]。本研究對氣虛血瘀型糖尿病足患者在常規西醫療法基礎上實施通絡活血方沐足治療,其中黃芪抗菌、排膿、生肌,紅花活血化瘀,散濕去腫,丁香抗菌止痛,雞血藤祛風活血,舒筋活絡,地龍通經活絡,透骨草抗炎殺菌,收斂創面,虎杖根活血散瘀,消炎止痛,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消癰,當歸補血活血,沒藥主治癰腫瘡瘍,川芎抗菌止痛,桃仁活血祛瘀,乳香活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諸藥共同發揮作用,使得患者的臨床療效明顯提升,足背動脈血流動力學明顯改善[10]。這表明中醫西結合治療糖尿病足可以取得更優的效果,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