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黃河流域各城市并不平靜。從上游的青海省到下游的山東省,一場自查行動正在各地推開,自查的目標是頗受地方政府青睞的人工湖。
實際上,不只是黃河流域的城市熱衷于建設人工湖。自然資源部2020年1月公布的督查結果發現,2017年以來,全國有1368個城市景觀公園、沿河沿湖綠化帶、湖泊濕地公園等人造工程未辦理審批手續,涉及耕地18.6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5.79萬畝,有的甚至破壞耕地挖田造湖、挖田造河,憑空建設人工水景。
4月,北京市發布重磅消息:已在全市規劃132平方公里“戰略留白”用地。戰略留白是在未來發展的時間軸上提前預留和凍結一部分用地,以期在規劃遠期能夠在城市集中建設區內保留更多的藍綠空間和非建設用地,一方面為國家級重大戰略項目提供更多選址可能,另一方面增加貼近市民生活的生態休閑和康體游憩功能。北京戰略留白之策,為落實總體規劃提供戰略支撐,給城市長遠發展預留高質量發展空間,助力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
老鐵路讓人無限接近的不僅是山川河流,還有過往歷史。1830年,世界上第一條客貨運輸的鐵路,誕生于英國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之間。1876年,為了改善上海至附近吳淞港碼頭之間的運輸條件,上海英商怡和洋行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這條16公里長的鐵路并未得到清政府的批準,不久便因為爭議而拆除,但這也拉開了中國國土上修建鐵路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