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
當時間來到2020年的第二季度末,中日韓三國都面臨著同樣的難題:一方面,雖然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的時刻似乎已經過去,但不時出現的境外輸入病例和小規模的本土社區感染使人們的生產生活難以完全恢復至正常狀態;另一方面,疫情對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造成了嚴重沖擊,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出現明顯的下滑,尤其是支撐就業的中小微企業苦苦支撐,跨境生產鏈和供應鏈因疫情反彈壓力而難以完全達到復工復產的最佳狀態。在這種情況下,中日韓三國亟需進一步加強合作,相互借鑒并繼續創新更為科學、高效的病毒檢測機制,疏通供應鏈合作急需破除的障礙,使三方相互之間的商務人員往來和經濟貿易合作率先恢復到正常水平,引領東亞經濟整體復蘇。
根據世界銀行近期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計將為-5.2%,這一預測相比今年1月下調了7.7個百分點。換言之,世界經濟正在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威脅。相比之下,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暴發后,2009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也只是-1.7%。而且,如果新冠肺炎疫情在今年下半年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或者人類無法及時研制出有效的疫苗在全球普及使用,則全球經濟還存在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有預測認為,不排除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跌至-8%的可能。2020年的全球貿易增長率也因世界經濟的衰退,可能跌至-13.4%,這比半年前的預測值下調了15.3個百分點。
具體到東亞的中日韓三大經濟體,中國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速是幾十年來的新低,為-6.8%。雖然二季度以來中國的復工復產加速,但由于全球經濟普遍受到疫情嚴重沖擊而處于掙扎狀態,中國的增長面臨著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近期北京再次小規模暴發的疫情,凸顯中國要恢復至疫情暴發前的增長態勢,還面臨重重挑戰。世界銀行預測,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大約為1%,而外需低迷為主要原因。
日本原定于今年夏季舉行東京奧運會,這一世界矚目的重大體育賽事被日本寄予厚望,本應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動力,但如今奧運會不得不推遲,反而將給日本造成很大的損失。世界銀行預測,日本今年的經濟增速可能為-6.1%,甚至低于2009年的-5.4%。另外,據日本財務省公布的數據,今年4月日本經常項目的盈余同比減少了84.2%,為 1985年有可比較數據以來4月的最低值。其中,日本的對外貿易更是出現了9665億日元的逆差。此外,日本的景氣動向指數、家庭消費支出等經濟指標也出現大幅下滑,甚至跌至198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對外貿易的韓國,同樣面臨著非常困難的局面。據韓國央行發布的數據,經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韓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降1.3%,為2008年第四季度(-3.3%)以來的最低水平。另外,今年4月韓國的經常項目收支出現31.2億美元的逆差,不僅時隔1年后再次出現逆差,且規模創下2011年1月以來的新高。由于新冠疫情沖擊全球貿易,韓國對外出口今年4月和5月連續兩個月降幅超過20%。從出口對象看,今年5月韓國對中國出口同比減少2.8%,已接近恢復至疫情前的正常水平,但對美國、歐盟和東盟的出口分別同比減少-29.5%、-25%和-30.2%。這也說明,中韓之間的貿易對韓國整體對外貿易乃至韓國的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韓國對華出口占其總出口額的比重最高,達25.1%。
東亞的中日韓三國,是比較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的經濟體,彼此之間經濟合作與人員往來又十分密切,因此如何能平衡好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在盡可能減少跨境病例輸入的情況下加速三方協作推動經濟復蘇,就成為擺在三國面前的緊迫課題;而東亞在防范疫情反彈壓力下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也可為全球經濟復蘇所借鑒。
在疫情暴發的初期,中日韓三國都宣布了限制境外人員進入本國的嚴格規定。以中國為例,自3月29日起,中國開始執行“一家航空公司一個國家一條航線一周一班”的政策。這使得往返中韓、中日的國際航班急劇減少,很多機票即使價格翻倍也一票難求,再加上各地方政府實施嚴格的入境管控以及中國臨時采取的簽證措施,很多韓國或日本在華經營企業的商務人士和技術人員都難以返回中國,更不用提在中國長期生活和學習的韓日兩國公民與留學生。與之類似,中國公民前往韓國和日本營商、工作和學習也面臨同樣的困難。
以中國武漢為例,這里集中了大量的日本汽車制造商,新冠肺炎疫情嚴重沖擊了眾多日本汽車企業的生產銷售。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武漢事務所的調查,今年5月下旬,在武漢的日本企業雖已經有超過七成復工,但日方派駐人員尚未返崗的企業超過五成。日方管理人員的缺位也使得企業的生產效率難以提高,企業面臨的許多問題都難以決策。
在疫情防控形勢有所好轉以后,中韓之間率先嘗試建立雙方商務人員往來的便捷機制,以促進復工復產。按照中韓之間5月1日起實施的“快捷通道”機制,韓方人員持中國地方政府簽發的邀請函、有效赴華簽證和健康證明等材料,可以入境中國,并在抵達中國之后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如果檢測結果呈陰性只需隔離3天就能直接投入工作。隨后,經過中韓雙方的協商,自5月末開始,中方適用“快捷通道”的地區從原有的上海、天津、重慶、遼寧、山東、江蘇、廣東、陜西、四川、安徽10個省市,進一步增加包括浙江、福建、黑龍江、吉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西9省。
對于中韓之間航班緊缺這一問題,雙方相關部門也積極展開協調。隨著中國民航局宣布對所有來華航班實施獎勵和熔斷機制,中韓航線的航班有望持續增加。目前,韓國多家航空公司已準備增加往返沈陽、長春、威海等中國城市的航班,適用中韓“快捷通道”的人員范圍和對象也將向兩國商務人士和技術人員進一步擴大。實際上,中國國內許多有韓國和日本企業投資的城市,都非常歡迎并不斷探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的跨境復工復產協作機制,如江蘇的一些地市積極支持韓方企業通過包機將員工派往中國,一些地市的主要領導還親自到機場迎接。
參照中韓之間的成功經驗,中日之間的商務往來也呈現出不斷復蘇的態勢。例如,隨著日本解除新冠疫情的緊急事態,中方向在湖北省投資的一些日本汽車企業員工發放簽證,使數百名日方人員乘坐包機抵達中國。此外,上海、廣東等地也逐步向越來越多的日方人士發放簽證,促進在華日企復工復產。
由于疫情肆虐,國際貿易面臨著十分嚴峻的局面。今年二季度,世界貿易組織的貨物貿易晴雨表指數為87.6,創下歷史新低;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預測,二季度全球商品貿易額將比一季度下降26.9%。在這種情況下,進一步加強中日韓三國之間的協作,在保持一定強度的疫情防控力度的同時,推動三國經貿和人員往來恢復到正常發展水平,提升東亞經濟圈內部的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可謂正當其時。
繼今年4月中旬召開的“10+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領導人特別會議后,6月上旬東盟與中日韓三國共同舉行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貿部長特別視頻會議。這次會議由東盟輪值主席國越南主持,東盟十國及中日韓經貿部門負責人、東盟秘書長與會。此次會議上,中國商務部部長鐘山向與會各方提出多項建議,其中就包括加強區域貿易投資合作,穩定和提升地區產業鏈供應鏈水平,加強經貿政策協調,指導做好“加強10+3供應鏈互聯互通聯合研究”,維持經貿人員往來和物流暢通,為緩解疫情對經濟影響、盡快恢復區域經濟增長創造有利條件。
此次會議結束后,發表了《東盟與中日韓(10+3)經貿部長關于緩解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影響的聯合聲明》,表明東亞經濟體加強協作以促進經濟早日恢復正常增長的信心,并提出各國將在兼顧疫情防控的情況下,努力降低必要的人員往來所受的限制。值得一提的是,各國中小企業的物資供應與人員往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通過政府包機的形式解決部分中小企業的物流難題成為很多國家的政策選擇。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入境限制給中小企業帶來的政策挑戰,還能顯著降低運費成本。
中日韓的經濟復蘇和三邊合作還面臨著更大的發展機遇。其中之一便是中國即將在未來5年總投資達到48.6萬億元人民幣的“新基建”項目,這將給韓國和日本的企業帶來巨大的商機。相較于傳統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新基建”的投資方式、主體和市場開放性等都有所不同,將涵蓋5G基站建設、人工智能等七大領域和相關產業鏈的2.2萬個項目。中日韓三國如果能夠通過進一步提升產業合作,抓住相關機遇,將不僅能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帶來的沖擊,還將為未來經濟持續穩定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