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楠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為推進新時代高水平開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和建立自由貿易港政策和制度體系提供了綱領性指導和具體安排。習近平總書記對此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港。在這一重大戰略決策的指引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值得期待。
當前,世界經濟政治形勢嚴峻復雜,中國發展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在這一背景下,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中國高層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推進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戰略決策。
此次《總體方案》的公布,是對習近平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全面貫徹落實,是繼2018年4月11日中共中央及國務院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2018年10月1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之后,又一份開放力度空前的方案。《總體方案》的公布標志著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邁出關鍵一步,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
中共十九大以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如今已進入攻堅克難的深水區,克服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和推動制度創新成為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關鍵和難點。同時,中國經濟處在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面臨發展方式轉變、增長動力轉換、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等重要任務。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將有利于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通過賦予海南更大的改革自主權,能夠在法律法規、監管模式和管理體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大力度的改革創新,消除阻礙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并以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為契機,充分發揮海南自然資源、地理區位等優勢,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為全國高質量發展做出示范。
在當今世界新一輪發展變革調整中,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持續蔓延,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多點暴發,使得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加,經濟全球化遭遇更大挑戰。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將促進更高水平開放和支持經濟全球化。通過借鑒國際上成熟自由貿易港的先進經驗,對標世界高水平開放形態,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能夠促進商品和要素流動更高水平的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形成高水平的開放政策制度體系。可以說,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中國向世界宣示擴大開放的決心,也是通過實際行動支持和推動經濟全球化,以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理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從一般意義上講,自由貿易港是自貿試驗區的升級版,而海南自由貿易港并不僅僅是自貿試驗區基礎上的簡單升級。作為引領中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鮮明旗幟和重要開放門戶,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頗具亮點。
海南自由貿易港最大亮點在于建立全球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港,通過“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管理制度,實現貨物貿易“零關稅”和服務貿易的“既準入又準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對外資在設立和經營上予以更大便利;逐步實現貿易、投資、跨境資金流動、人員進出、運輸來往的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等全方位高水平的自由便利。
同時,《總體方案》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實施范圍為海南島全島,這使得海南“零關稅”區域面積要遠高于其他自貿試驗區,成為3.5萬平方公里的全島封關運作的海關監管特殊區域。如此大的面積為制度創新和產業發展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大大增加了其輻射帶動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總體方案》中特別指出,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要“充分發揮全國上下一盤棋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為實現國家戰略目標提供堅實支撐”,這些提法高于以往對自貿試驗區定位的表述。這說明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達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在資源調動和推進速度上均有明顯優勢。
一直以來,自貿試驗區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而海南自由貿易港因地理位置獨特,功能定位不同于以往自貿試驗區,使得一些政策和做法是其所獨有。事實上,《總體方案》中并未出現“可復制可推廣”的提法,這讓海南自由貿易港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特有優勢,探索最高水平的開放。
海南作為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30多年來一直爭當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特別是在國家決定支持海南全島建設自貿試驗區和探索推進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以來,海南高標準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國際開放度顯著提高,為自由貿易港的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兩年來,海南探索自由貿易港已初見成效。
海南先后確定了海南自由貿易賬戶體系建設、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建設、海口江東新區設立、大數據中心功能提升等18個先導性項目,并得到順利推進。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海南積極推進光網、電網、氣網、路網、水網“五網”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基礎設施網絡化、智能化和現代化水平,為全島同城化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兩年來,海南特別注重制度創新并取得成效。海南先后有77項制度創新發布,對標世界銀行的標準制定營商環境69條措施,在極簡審批、一網通辦、一枚印章管審批、單一窗口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兩年來,海南新增44.4萬戶的市場主體,比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前增長66%。新開工項目中的1億元以上的572個,總投資5828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的項目有125個,100億元以上的有5個。
在引進人才方面,海南確定了2025年“百萬人才進海南”計劃,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細則,大力吸引各類人才來海南發展。兩年來,海南在全球、全國引進了80多家最好的學校,同時在全球引進了50多家各類醫療機構為各類人才提供健康保障。
不久的將來,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全島封關運作后,防止走私的壓力將很大。為此,海南采取前瞻性風險防控措施,兩年來已經構建近岸、近海、岸線和島內三道防控圈,為建立健全風險防控體系做出積極努力,以實現既“管得住”又“放得開”的目標。
海南自由貿易港對標世界最高水平開放形態,不僅深入推進商品和要素流動型開放,而且加快推動規則等制度型開放,對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起到強有力的促進作用。
在貿易方面,實行“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和“零關稅”為基本特征的制度安排。在投資方面,實行“非禁即入”制,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并完善公平競爭和產權保護。在跨境資金流動方面,以擴大金融開放為重點,分階段開放資本項目,發揮金融開放對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作用。在人員進出方面,針對高端產業人才,實施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政策。在運輸往來方面,實施高度自由便利開放的運輸政政策。在數據流動方面,以數據流動安全可控為前提,推動數據領域開放和發展數字經濟。這些措施將促進商品和要素更加自由便利地流動,從而打造最高標準自由貿易港。
同時,海南自由貿易港在特色資源豐富、地理區位獨特、背靠國內廣闊腹地等方面的優勢,能夠推動旅游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增加經濟的創新力和競爭力。“一負三正”四張清單對高新技術、生態環保和有海南特色的產業的重點支持將推動夯實產業基礎。同時,通過延長產業鏈、供應鏈和拓展貿易網絡,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區域輻射帶動能力將進一步提高。這為海南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產業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強勁支撐。
制度創新是海南自由貿易港的重中之重,也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關鍵。海南自由貿易港對標國際經貿規則最高標準,實施零關稅、低稅率、簡稅制、強法治、分階段的稅收制度,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匯聚海南;改進政府機構和政府職能,以適應自由貿易港的治理需要,并以新技術促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利用海南經濟特區對法治建設探索的優勢,建設自由貿易港法治體系,為全世界投資者營造國際一流的法治環境;建設風險防控機制,針對貿易、投資、金融、公共衛生、生態等領域的重大風險制定防范措施。這些制度創新將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有利的借鑒。
《總體方案》還特別提出,要促進海南自由貿易港與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海南自由貿易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各自的區位優勢、功能和建設路徑,二者優勢互補明顯,合作空間廣闊。
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可以通過航運路線優化、設施設備建設、服務保障等方面的互動與合作,促進珠三角港口群國際競爭力提升和洋浦港為中心的海南國際航運樞紐建設。在粵港澳智慧城市群和智慧海南建設中加強合作,提高基礎設施的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在產業互補合作上,海南自由貿易港和粵港澳大灣區之間在產業發展上可以互為補充、互相支撐、互相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體系完備,在高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方面具有很多優勢和資源,能夠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提供助力,為穩定國內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提供支撐。二者還可以利用海洋資源方面的優勢加強合作,促進海洋經濟的發展。
雖然海南自由貿易港和粵港澳大灣區特點和功能定位不盡相同,但是制度創新都是成功的關鍵所在。二者可以相互學習借鑒要素流動自由化便利化、稅收制度安排、生態保護、社會治理、法治體系建設等方面的制度創新,并因地制宜地改進完善,為我所用。同時,在合作中還可以相互激發制度創新的潛力和動力。
而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定位于“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總體方案》中也明確提出要加強海南自由貿易港與東南亞國家交流合作。二者可以通過參與亞投行、絲路基金等金融安排,舉辦論壇展會、共建產業園、對接境外經貿合作區、建立共享的“一帶一路”項目庫等方式,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耿 楠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