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
孫志光是一名文學青年,特別熱愛寫故事、讀故事,在新城市下面的一家鎮文體站做文秘工作已有多年。
這天上午,文體站張站長臨出差前,交給他一個任務——在明天下午文體站舉辦的寫春聯送祝福活動中,請書法家幫本鎮一位著名的老作家寫兩副對聯。老人因為年紀大了,不會用微信,所以對聯內容明天早上會發手機短信給他。
鎮文體站每年都要舉辦書法家為本鎮居民寫春聯送祝福活動,這個活動一直都是由孫志光負責。請書法家現場幫老作家寫副對聯,不是啥難事,孫志光便一口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早晨剛上班,孫志光便主動打電話給老作家,問他要對聯內容。老作家連聲道謝,說馬上就發短信給他。
沒過多久,老作家的短信便發了過來,孫志光打開短信一看,眉頭立刻皺了起來。
只見老作家在短信中寫道:“小孫,辛苦你了!兩副對聯的內容,第一副上聯是:國事民事家事永遠寫不盡的事,下聯是:親情愛情友情始終說不完的情,橫批:事事堵心;第二副上聯是:幾十年苦筑成半截文字夢,下聯是:一世人空留下一堆破文章,橫批:一事無成。”
這兩副對聯內容消極頹廢,怎么看也不像是喜慶的春聯啊!而且文體站寫春聯送祝福活動,準備的都是五言和七言的春聯紙,也寫不了這么長。
孫志光趕緊打電話向老作家說明情況。老作家聽后,沉思了一會兒,說:“小孫啊!既然一張春聯紙寫不下,那就分開用兩張春聯紙寫吧!拼接起來能用就行了。”
孫志光無奈地說:“好吧!”他剛要掛電話,突然聽到老作家喊道:“小孫,我忘記跟你說了。我那兩副對聯不能用春聯紙寫,怪我昨天沒有跟張站長說清楚。那兩副對聯不是春聯,是我寫給自己的挽聯,要用白紙寫才行。你也知道,我歲數大了,這兩年身體一直不好,前些日子還在住院。嚴重時,連眼睛都看不清楚東西。最近幾天,我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連走路都很困難,平時都躺在床上,吃藥也只能緩解病痛,我可能活不了多久了!”
孫志光聽后,腦袋便炸開了,嗡嗡作響,這件事情他不知該如何處理。一是老人絕望的心態令他擔憂和痛心;二是他根本就沒有準備白紙;三是下午鎮領導都要來文體站參加寫春聯送祝福活動,萬一被鎮領導看到他在這喜慶的日子里叫書法家幫人寫挽聯,后果不堪設想。
孫志光一邊安慰老作家要想開些,在家安心養病,一邊找借口跟他說文體站這次活動沒有準備白紙,這個忙他可能幫不上了。沒想到老作家卻說,沒有白紙,也可以在春聯紙的背面寫,能用就行,反正他去世后也看不到了。
說完,老作家便掛斷了電話,而孫志光卻陷入了沉思。這位老作家是他最敬仰的一位本地作家。聽人說他年輕時,在一家工廠里當搬運工,家里經濟比較困難。為了貼補家用,他便開始寫起了小說、故事,給雜志投稿。也正因為年輕時吃苦太多,導致老作家晚年身體狀況非常差。這幾十年來,老作家在全國多家刊物上發表了近百萬字的作品。孫志光走上文學創作這條路,多少也是受了他的影響。
按理說,老作家也算功成名就了,可哪想到他兒子后來迷上了賭博,把老作家辛苦寫稿攢下的家底都給敗光了。老作家一怒之下,便和兒子斷絕了父子關系。
兒子可以斷絕關系,但孫子是無辜的,為了養家糊口教育好小孫子,老作家只好繼續帶病在家伏案寫作。他不會用電腦,寫好后,還要拿到復印店請人打成電子文檔投稿,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而且,如今市面上的雜志越來越少,年逾古稀的他就是再怎么拼了老命寫,一年也發表不了幾篇文章。
孫志光很理解老作家凄涼絕望的心情。于是,他打電話向張站長匯報了這件事,說這兩副挽聯下午不能寫,等寫春聯送祝福活動結束后,他再想辦法請書法家單獨幫老作家寫挽聯。張站長聽到老作家要寫的竟然是挽聯后,也很震驚,便同意了孫志光的建議,說挽聯寫好后,等他回來一起送到老人的家里去。匯報結束后,孫志光拿著打印出來的對聯內容,思量許久……
三天后,張站長出差回來了,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和孫志光一起去看望老作家。二人剛走進老人家,一股濃重的中藥味便撲鼻而來。老作家正兩眼無神地躺在床上,見張站長和孫志光來了,才勉強坐起身。
老作家背靠床頭,重重地咳嗽了兩聲,說:“真是麻煩你們了,年底工作這么忙,還專程上門來給我送挽聯。”
張站長客氣地說:“您老人家是我們的前輩,也是鎮上的老作家,來看望您是我們應該做的。再說,我們今天可不是來給您送挽聯的,您老人家吉人自有天相,一定能壽比南山。”
老作家聽后,狐疑地問:“挽聯你們沒請人幫我寫嗎?”
張站長笑著說:“挽聯是沒寫,但我們請人幫您寫了兩副春聯。小孫,快把兩副春聯拿給老前輩看看!”
孫志光趕緊把兩副春聯交到了老作家的手里。
可是,當老作家打開春聯看完之后,原本有氣無力的老人家突然大怒道:“你憑什么改我的挽聯?”
原來,孫志光把對聯內容改了。只見第一副對聯上的橫批被改成了“事事如意”;第二副對聯的上聯被改成了“幾十年鑄就一生文字夢”,下聯改成了“一世人寫下一堆錦繡文章”,橫批改成了“精彩紛呈”。
“我死了還值得你們大張旗鼓慶祝嗎?還事事如意,精彩紛呈。”老作家氣得將床頭柜上的藥碗打翻在地,止不住地咳嗽,“你們改得這叫什么,不僅平仄不對,對仗也不協調。”
老作家隔壁鄰居聽到吵架聲,依稀聽到了挽聯兩個字,便趕緊打電話給老人的兒子。鄰居在電話里義憤填膺地說:“不知道因為啥,突然有兩個領導來給老人送挽聯,這世上哪有給活人送挽聯的道理,老人家被氣得不行,你趕緊回來看看吧!”
原來,老作家雖然跟兒子斷絕了父子關系,但兒子一直擔心老人身體不好,就租住在了隔壁小區,還悄悄地打電話來拜托鄰居,如果老人有啥事情請及時通知他。
老作家的兒子接到電話后,便火急火燎地趕回家。
幾年也沒敢回家的兒子進了家門便破口大罵,怒氣沖天地向張站長和孫志光質問事情的原委。孫志光耐住性子,一五一十地向他講述了老作家委托他們寫挽聯的事情。
老作家的兒子聽完,瞬間說不出話來了,只見他淚眼婆娑,撲通一聲跪倒在老人的病床前痛哭道:“爸,這事不怪他們,錯的人是我,令您堵心的人是我,令您一事無成的人也是我。我不會讓您死的,會讓您看到我有出息的那一天。”說完,父子二人抱頭痛哭。
張站長朝孫志光遞了一個眼色,二人便悄悄地離開了。走在回文體站的路上,張站長拍了拍孫志光的肩膀說:“小孫,這件事情你做得對!”
回到文體站,孫志光和張站長的手機上都收到了兩條短信,一條是老作家發來的,另一條是他兒子發來的,都是來道歉,感謝他們上門送春聯的。
孫志光看著短信,開心地笑了,一掃之前心中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