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
摘 要:博物館作為傳播社會歷史文物知識、弘揚優秀民族文化的載體,它的社會教育職能對青少年及社會人群產生深遠的影響。博物館免費開放政策實施后,越來越多的人們走進博物館,如何充分發揮博物館教育職能,拓寬發展思路、適應時代發展的同時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高標準、高要求,成為博物館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關鍵詞: 博物館;發揮;教育職能
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發展服務并向大眾開放的非營利性的永久機構,是征集、保藏、陳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類的實物,并為公眾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的文化教育機構。在《博物館條例》第四章也概括了博物館的社會服務職能,現博物館發展逐漸從“以收藏保管為主”轉變為 “以服務社會為主”,從“以物為主”轉化為“以人為本”,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在博物館發展過程中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當前一些博物館側重強調學術研究、文物征集保護,這種觀念下博物館教育的功能逐漸被忽視、被淡化。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升,在追求豐富物質的同時對精神教育的需求逐漸提升,在2008年國家文物局發布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政策后,更多的觀眾認識到博物館教育學習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觀眾主動走進博物館,明白博物館是了解歷史、感受文化的重要場所,是提升文化素養重要渠道,博物館也從過去的人員稀少到今日的人潮涌動,參觀人次發生著巨大變化,增加的參觀人群主要分為三類:一是青少年,多為學校及家長有組織的學習。傳統的教育模式是從書本上獲取知識,學習形式較單一,而走進博物館參觀、學習方式更立體、更直觀,博物館的教育更具有開發性、自主性、探索性,進而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養、激發青少年的學習興趣,也成為青少年學習的第二課堂。二是成年觀眾,即為非組織性的觀眾。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的提升,更多的人開始尋求更好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渴望感受美、欣賞美,進而豐富自身文化內涵、提升自身文化素質。三是外來旅游參觀者。博物館是展示城市魅力、形象、發展的重要窗口,它代表一座城市的悠久歷史文化內涵,通過參觀博物館能夠更方便、更快捷、更準確的感受所在地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
博物館免費開放后,觀眾數量激增,其反映了廣大民眾對文化的渴求和對自身文化權益的重視,但這種現象可能不會持續太久,隨著時間的推移,陳列展覽一陳不變、參觀人數眾多,服務質量下降、宣傳模式單一、基礎設施陳舊,一段時間過后博物館的觀眾量日漸常態化,而且可能依舊如昔。如何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提升博物館的吸引力、培養走進博物館的習慣,進而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成為博物館日后工作的關鍵環節。
一、不斷推陳出新,打造特色展覽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的靈魂所在,也是博物館傳播信息的主要形式,展覽以實物為主,通過不同的展示方式呈現悠久的歷史文化,以最直觀的方式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但簡單的藏品展示、堆砌,陳列常年不變、單調枯燥,缺乏創新,會使參觀者失去觀賞興趣,因此,要不斷為展覽注入新鮮血液,增加新的內容,除基本陳列展覽,還要舉辦臨時展覽、流動展覽、特色展覽,展覽內容的多元化、展覽形式的多樣化更能吸引觀眾的眼球。展覽內容可以源于重大節日、紀念日、社會熱點等,還可引進其他博物館精品陳列展,進行交流展出。展覽的形式不拘泥于博物館館內,積極推進博物館進社區、進校園活動,拓寬宣傳范圍,通過多樣的展品及通俗易懂的圖文展示,增強展覽的吸引力,在展示寶貴文化遺存的同時充分發揮博物館教育職能。
二、創新教育形式,加強溝通與互動
宣教工作是博物館的重要任務,是博物館服務社會、教育公眾職能的重要表現方式,也是現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環節,如何創新教育形式,變“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是博物館宣教工作的實質目的。
1、重視講解質量,提升講解魅力。陳列講解是溝通博物館和觀眾的橋梁,是博物館社會教育中最直接的交流方式。講解員要重視自身素質的培養,同時具備豐富的知識內涵、服務觀眾的意識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能夠為觀眾提供優質服務,通過精彩的講解藝術展現每件展品的特點及背后故事,使觀眾在獲取歷史知識的同時得到藝術的感染和精神的享受。
2、加強聯動機制,強化志愿團隊。博物館除舉辦精品展覽之外,組織一些寓教于樂、輔助展覽的館辦活動也是吸引觀眾方式之一,采取“走出去”方針,積極加強同其他單位的協作,到社區、學校舉辦宣傳活動,特別是青少年求知欲強、好奇心強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舉辦展覽,是激發青少年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徑。
博物館是公益性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在服務社會的同時需要依靠社會公眾的支持、幫助,而志愿者的招募實現了這一結果,博物館活動的舉辦也需要具有親和力的志愿者營造溫馨的參觀氛圍。因此,博物館應建立長期穩定的志愿團隊,從事咨詢、引導、講解等工作,不斷提升志愿者團隊的專業化水平,讓更多的觀眾從參觀者變為參與者,進而實現博物館與社會公眾融合、互動。
三、加強設施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博物館基礎設施的建設、服務質量的提升也是博物館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觀眾來到博物館除了獲取知識,更需要優美的環境、設施的齊全、周到的服務。博物館館內要不斷完善內部基礎設施,如休息座椅、寄存柜、餐飲區、語音講解器等,加強同觀眾溝通,設置留言簿,定期反饋意見,不斷改善服務質量。設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展柜,有利于觀眾回憶博物館內特色展覽、展品,再次走進博物館,無形中豐富著觀眾的“博物館經驗”。定期檢查、維修博物館安防、掌柜、照明等設施,做好應急預案,確保無任何事故發生,使觀眾安心參觀。同時還要加強博物館外環境的改善,建立綠化帶、文化長廊,加大保潔力度,營造干凈整潔的參觀環境。好的設施容易構造,優質的服務質量則不容易形成,因此博物館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服務措施和規范的管理制度,把優質服務、文明接待放在第一位,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使博物館成為觀眾豐富知識、寓教于樂的高雅藝術殿堂。
四、利用媒體資源,發揮教育職能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網絡、媒體獲取信息資源,就博物館而言,通過互聯網等媒體宣傳,能夠達到報紙、傳單所無法比擬的宣傳速度及宣傳效果。例如,建設博物館官方網站,設專人負責,定期更新博物館動態,讓更多的觀眾了解博物館活動,并及時參與其中。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日常信息動態傳播工具,覆蓋范圍廣,將其作為博物館宣傳有效渠道,發布活動信息,讓公眾突破距離上的限制,隨時掌握博物館活動,提升博物館公眾知名度及博物館品牌形象。
博物館是歷史文化的直觀再現,是聯結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紐帶和橋梁,以獨有的優勢在社會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博物館要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創新工作模式、改善觀賞環境,使觀眾在參觀的過程中獲取豐富的文化知識、享受濃厚的歷史氛圍,讓更多的市民走進博物館,了解博物館,進而充分發揮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讓博物館逐漸成為社會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 胡俊.博物館營銷活動策劃和思考.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年9月第33卷第9期
[2] 李萍、高清.論博物館教育功能的發揮.南方文物. 2004年第一期
[3] 程鐵軍.淺談如何更好發揮博物館的教育職能.中國校外教育教研探討
[4] 滕瑜華.淺析免費開放后博物館教育職能的發揮.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