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云課堂已經越來越多的應用在高校教學中。為研究智慧教學和云課堂在教學中的聯合應用,以管理會計這門課程為例,詳細討論了7個教學班的云課堂教學,包括課前資料推送和通知,課上點名、提問、授課和互動,以及課下作業、考試和實用軟件培訓等情況。同時結合智慧教學,通過云課堂數據分析挖掘教學信息,進而反饋給教師以改進教學。研究表明智慧教學和云課堂相結合的方式有利于教師高效高質量的完成教學任務,該模式可為相關高校教學改革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云課堂;智慧教學;管理會計
1背景
1.1云課堂的發展趨勢
截止到2019年6月份,《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表明在我國高達8.54億的網民中,學生群體比重最大,達到了26%,可見互聯網絡已經深深的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之一。最近以互聯網為載體,各種云學習平臺逐漸興起,比如藍墨云班課、慕課、雨課堂、智慧樹、超星學習等等云平臺[1-4]。較傳統的課堂教學相比,它們的優點在于形式靈活,時間自由,對于掌握不牢的知識點可以觀看回放,便于學校整合優勢資源集中授課等。基于計算機智能化信息管理技術和網絡雙向交互功能,云課堂可以系統的跟蹤每個學生的上課、作業、測試和考評結果,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同時云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學習的意識[5-6]。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過200所院校開展了網絡遠程教學,并成立了遠程教育部門,可見網絡授課將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在我國教育領域中。
1.2管理會計的教學理念
管理會計課程是財務管理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是以培養高技能應用性會計人才為標準開發、設計課程內容,以提高企業經營業績為中心,以做好企業參謀為目標組織課程內容和課程體例,注重實務操作,為學生學習管理會計業務提供了高仿真的工作場景。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培養從事管理會計工作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可以養成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優質的職業道德、和諧的團隊精神和務實的創新精神,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崗位職業能力。同時,該課程采用云教學的模式,利用超星學習平臺,從體驗性、實踐性和反思性出發,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樹立開放自由的心態、分享協作的意識以及獨立思考、流暢表達和反思創造的能力。
1.3智慧教學+云課堂的教學思路
云課堂是一種網絡授課的方式,通過多種網絡平臺進行視頻授課,而智慧教學則是根據云課堂的反饋而不斷調整優化教學效果的一種輔助手段。本文以管理會計這門核心課程為例,分別討論了該課程中云課堂和智慧教學的應用,其中云課堂以超星學習平臺為考評載體,騰訊會議系統為授課窗口進行網上教學。而智慧教學則采用數據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以統計規律,進而指導教學。
2.云教學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
本文以7個班為例,在一個學期的授課中,每個班共發布教案16次,任務通知26條,布置作業9次,同時進行了16次線上授課和8次考試。接下來將詳細介紹每節課的云教學過程。
2.1課前
①資料推送:在每節課上課前一天,將會通過超星學習通推送相關教學資料,如教學大綱、重難點問題分析、課件、視頻學習資料等,使學生能夠提前預習所學知識。
②任務通知:為培養學生勤于思考,主動學習的意識,將會通過超星學習通或QQ通知等方式發布課前任務,引導學生提前學習所學知識,并在授課過程中能與老師進行良好的互動。
2.2課上
①點名:教師在移動端發布課堂簽到,學生直接用手機通過掃描發布的二維碼、或輸入教師分享的邀請碼等方式進行簽到,這樣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簽到的效率。
②提問:教師在課堂上發布問題搶答,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系統可以自動的記錄下搶答記錄,并基于此給與學生課堂問答成績。另外還可以隨機選擇學生進行回答,這種方式及解決了學生不愿回答問題的情況,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
③授課:教師采用騰訊視頻會議進行授課,其多屏分享功能可以靈活的展示各種類型的教學內容,如PowerPoint,視頻,Word,專業軟件等,這種授課方式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加了教學趣味,同時解決了以往教師自帶U盤或電腦去上課的負擔。
④互動:教師利用超星學習通交互界面進行交流,該界面類似于騰訊,同時可以進行分組討論,節約了以往課堂分組的時間,方便小組內同學間、老師與同學之間的溝通。
2.3課下
①考試測評:教師通過超星學習通發布測試內容并限定考試時間,同時結合騰訊視頻會議進行在線監考,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超星學習通可以從教師事先擬好的試題庫中進行隨機抽題,以選擇、填空、問答、計算題等形式發出,學生在規定時間段內完成作答。盡管試題庫的制作較為費時,但題庫可以反復利用,并通過通科目教師群策群力不斷完善,進而達到一勞永逸的效果。騰訊會議系統則彌補了監考的不足,使得教師可以實時的掌握學生的動態,達到教室監考的效果。
②作業批改:教師可以通過移動端的電腦或手機批改作業,并自動計算成績,提高了作業批改的效率。同時針對班級和個人的作答情況,系統還可以生成成績分析表,以幫助教師有針對性的對錯誤較多的問題進行答疑,也可以及時督促未作答或不及格的同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③軟件培訓:在教學中往往需要學生掌握相關軟件,知識不斷的在更新迭代,擁有各項技能才能讓學生更好的適應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所以課堂中不斷地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實用技能顯得尤其重要。這里可以充分利用云課堂的優勢,給學生演示軟件操作過程,同時還可以將相關演示資料及時的傳給學生學習,使學生能夠邊學邊操作。本學期課下主要培訓了億圖這款軟件,交給學生基本、簡單、實用且易接受的一些常用功能。主要是如何在軟件中新建文件、添加常用圖標,怎樣更改圖標顏色、邊框、大小、陰影等使用頻率較高的功能。圖1展示了基于這款軟件制作的流程圖。
3.智慧教學在管理會計中的應用
智慧教學的目的在于利用網絡教學的大數據加以深度挖掘和分析,進而探究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分析數據的反饋,可以幫助教師改進教學,鞏固學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方法,智慧教學可以補足課堂教學難以及時獲取學生學習情況的缺陷,進而有效的輔助教師授課,聯通課前與課上,線上與線下,為高效高質量的教學提高了一種可借鑒的方法。
3.1課堂表現分析
本學期管理會計共發布9次課程作業,對應9個教學章節的內容。每次作業題型包含單選、判斷和多選題,共計20道。以1班為例進行分析,圖2展示了1班9次作業的均分。從圖中可以看出,9次作業均分差異較小,均分分布在85-95之間,這說明題目設置較為合理。值得注意的是,第6次作業均分相對偏低,為85分,這說明第6章的內容對1班同學來說相對偏難,故需要教師針對性鞏固這一章的內容。
圖3給出了7個教學班作業情況對比,包括7個班的9次作業平均分(僅統計已交的作業)和未交作業總人數。不難發現,4班的作業未完成率遠高于其他班級,且課程均分最低,這啟示教師需要重點督促該班級同學完成平時作業。同時我們發現作業未交總人數和班級作業平均分基本呈負相關關系,故教師及時監督學術完成平時作業,有利于改善班級整體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成績。
3.2期末成績分析
本學期期末考試采用超星學習通題庫隨機出題,題型分為選擇、判斷、論述和計算題,總分為100分。根據平時成績分別拿出1班和4班進行分析,其中1班代表平時成績較優的班級,4班代表平時成績較低的班級。從圖4可以看出,1班25%的同學成績在90分及以上,超過50%的同學80分及以上,4人不及格,整體成績分布較為平均。而從圖5可以看出,4班僅25%的同學成績在80分及以上,7人不及格,整體成績分布呈現正態分布。對比平時作業表現可以發現,平時作業表現與期末成績表現出正相關關系,教師應該重視同學平時作業的表現,及時督促并糾正,以激勵學生更好的學習。
3.3數據反饋
基于云課堂的優勢,進行了一次網絡問卷調查,主要針對云課堂教學效果以及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共計收回362份有效問卷。本次問卷共分為20個問題,包含教師行為規范,教學反饋,教學方法與技巧,課后教學指導和線上課堂教學紀律5個方面,滿分為5分。從圖6可以看出,本學期7個班級的總體評價未4.86分,可見同學對這種線上教學模式較為滿意,這種形式已經逐漸為大家所接受。另外,從反饋結果來看,同學們對教學的建議主要有:①希望老師詳細講解平時作業②希望老師進行更多實際案例剖析。
4.結論及展望
本文以管理會計為例,詳細討論了云課堂的教學方式,以及智慧教學對課題的輔助作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云課堂將會越來越多的應用在高校教學中,其特點主要體現在:教學形式多樣,兼具課堂和上機課的優點;應用功能豐富,其簽到、作業、通知等功能極大提高了教學效率;便于整合優勢資源,集中上課,集中答疑等等?;谠普n堂的教學數據,可以通過智慧分析以深度挖掘有價值的信息,進而輔助教學。本課程的智慧分析啟示教師需要重視平時作業的監督和指正,杜絕不交作業現象,致力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這對提高學生知識掌握和應用能力十分重要。
結合本次教學實踐,對未來云課堂的發展提出3點建議:①人工智能與云課題相結合,進一步完善教學相關功能,如智能批改作業,知識點智能關聯相關案例等功能;②增加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機制,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③增加個性化指導機制,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 屠獻芳.基于智能云教學的“商務英語聽說”課程教學設計與實踐探索——以藍墨云班課APP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06):171-173+180
[2] 陳倩.基于“超星”平臺云教學的過程性評價研究——以《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6):134-135.
[3] 吳琦.高等數學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探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06):110-111.
[4] 盛曉春.淺談高校中進行云教學[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6):213.
[5] 程壽綿.高職院校課堂教學創新研究——云課堂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5,11(34):114-115.
[6] 彭南生,劉建清,曹陽,胡中波.信息化推動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5(08):12-16.
作者簡介:吳倩,女,重慶南川,1992年12月,管理學碩士,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助教,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