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留守農村群眾,平均年齡較大,學習能力較弱,不利于推動現代種植業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在農業迅速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做好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不斷提升農民綜合素養,進而解決農民就業問題。隨著農業發展,農民培訓工作刻不容緩,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因此,應給予這一問題充分重視,并解決農民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以此推動農民培訓工作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民教育培訓;培訓原則;發展前景
近些年,在高新科技技術支持下,農業得到迅速發展。隨著農業進一步發展,農業種植效率得到全面提升。此種情況,勢必會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盡管如此,大量剩余勞動力,其中的青壯年,多以外出務工為主,留守農村的,多數為老弱婦孺。針對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如果這些問題不能得到解決,極易阻礙現代化農業進一步發展。對于愿意留守、能夠接受培訓的群體,應加大教育與培訓力度,使其掌握正確的種植方式,提升農民整體素養。只有這樣,才能解決現代化農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只有農民的收入提高了,更多的優秀人才、勞動力,才能留在農村,解決以往種植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1遵循理論與實踐培訓原則
在當前農民培訓工作中,要想取得良好教育與培訓成果,在各項教育與培訓工作開展前,應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基本培訓原則[1],確保農民,在培訓與教育工作中,能夠解決農業種植與生產經營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相關培訓人員,應指導農民應用新技術,確保理論與實踐的連接。最后,在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中,還應遵循學用結合原則,以此鞏固農民教育與培訓成果,提升教育與培訓效果。
1.2遵循因材施教教育與培訓原則
在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中能夠發現,由于農民長期不學習,在短時間內,難以接受相關教育與培訓知識。這也意味著,作為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應不斷分析,為不同類型群體,選擇適合培訓方式。與此同時,在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中,要想使因材施教得到充分貫徹落實,并取得良好成果,應對不同區域農民素質、習慣進行研究,并結合農村產業結構,選擇適合農民、適合環境的教育與培訓方式,這也是當前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的重要前提。最后,在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中,應以導向為基本原則,將農民放在培訓工作主體位置,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做好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
2.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2.1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認識不足
對當前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加以分析,由于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并不能創造出較為直觀的經濟效益,難以作為政府業績。部分區域管理部門,對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重視程度不高,此種現象,勢必會導致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落后,難以得到深度推進。此外,農民本身,對教育與培訓工作不重視,或是認知不足,受到傳統種植理念影響,很多農民,甚至對教育培訓工作存在抵觸心理[2]。再加上,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落實不到位,無明確培訓目標,這些存在的問題,都會影響教育與培訓工作發展,不利于維護現代農業種植工作穩步發展。
2.2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方式過于單一
當前社會發展極為迅速,產品結構逐漸出現較大變化,這也意味著,對農民的教育與培訓工作提出全新要求。就當前市場發展來看,農業產品結構的變化,就是農民教育與培訓的根本。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市場調研工作,在當前農民教育工作中,所應用培訓方式相對簡單,不僅浪費教育與培訓資源,更降低農民培訓的積極性。再加上,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經費不足,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對這些存在的問題,應給予充分重視,并制定適合培訓方式,以此推動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可持續發展。
3.如何提高農民教育與培訓發展空間
3.1提高農民教育與培訓認知
要想使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充分貫徹落實,在當前農民培訓與教育工作中。首先,應提升農民教育認知,并強化政府部門重視。只有不斷優化農民教育與培訓思想,并抓好農民教育與培訓基層工作,才能帶動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進步。與此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應做好合理規劃,并細化教育工作細則,并綜合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基本要求,不斷完善教育監管工作,強化評估與執行能力。其次,應做好教育與培訓宣傳工作,轉變農民傳統思想,提高農民教育與培訓認知,充分調動其培訓積極性與參與熱情。最后,應不斷完善農民教育與培訓法律條例[3],在教育與培訓法律中,細化各項內容,做好職業化、法制化,維護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開展。
3.2不斷優化以往單一教育與培訓方式
在教育與培訓工作中,應將農民放在首要位置,并始終堅持以農民為主,做好各項培訓工作。其次,在農民教育培訓工作中,應充分挖掘農民擅長的問題,并立足農業發展實際需求、農民要求,最好各項培訓工作。其次,應從多角度,以多層次的培訓方式,滿足農民個性化培訓要求,確保理論與實踐充分融合,并結合農業最新發展趨勢,借助調查問卷方式,制定科學且完善培訓計劃。與此同時,應做好培訓與宣傳工作,在教育與培訓宣傳工作中,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與設備,輔助農民培訓,輔助農業生產,進而提升農民的創造力與學習能力,選擇適合農民教育與培訓方式,解決以往農民教育與培訓面對的難題。最后,應不斷整合農民教育與培訓基金,將農業培訓工作納入財政預算中,保證資金逐漸有效遞增,并結合各鄉鎮情況,合理分配農民教育與培訓資源與資金,作為政府部門,在這一過程中可以與企業合作,構建完善教育與培訓體系,最終維護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穩步開展,為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構建良好環境,確保農民教育與培訓,能夠與現代化農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并滿足未來農業發展,對農民的全新要求,使農民具備多元化學習方式,具備終身學習意識,以此提升農業現代化水準。
結束語
在當前農民教育與培訓工作中,應遵循培訓基本原則,并在這一過程中分析教育與培訓所面對的問題,只有全面掌握存在的問題,才能在教育與培訓工作中,制定科學之策,以此提升農民培訓水準,為現代化農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裴育希,宋春風,李慕菡.天津漁業從業人員職業培訓現狀、問題及對策[J].天津農業科學,2020,26(02):72-76.
[2]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聯合辦學領導小組辦公室聯絡員會議在京召開[J].農民科技培訓,2020(02):2-6.
[3] 趙廣全.培養“四類”人才 助力鄉村振興——上海市農廣校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實踐[J].農民科技培訓,2020(02):16-18.
作者簡介:于翰彰(1965—),男,漢族,專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職業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