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林
摘 要:從遠古的美術遺物中就可以看出,美術是人類的一種重要語言,是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人類情感表達交流思想的最形象、最直觀的形式,這種可視的語言是不分國界,不分年齡,不分文化程度的,是口頭語言,和文字表述無法替代的,在網絡盛行的讀圖時代,更能說明美術語言的無可替代的優勢。
人類獲取外部信息形成自身知識結構的途徑很大一部分來源于視知覺,對學生的視知覺能力的培養,是教育教學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項任務。美術教育是培養和訓練學生。賴德勝.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視知覺的唯一途徑,是其他課程無法做到的,通過美術教育可以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學會對視覺形象的觀察與分析,并能快速,準確的記憶和表達,這種記憶和表達是在觀察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綜合的結果,學生在分析綜合的過程中勢必要聯系到所掌握的其他學科知識,這樣就使各科知識在這里得以交叉、應用和驗證,有利于學科間的整合,促進了其他學科的學習。美術與其他學科間的互相滲透和融合,是現代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各學科的融合是打破美術與各學科之間的壁壘,突破學科的界限,整合學生的知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更有利于學生綜合思維與綜合研究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重要語言;觀察分析;融合參透;綜合教學
一年級的美術課,是小朋友告別幼兒園后開始接觸小學美術的開端,是學生形成關心學校、愛護集體、尊敬老師、團結同學的關鍵時刻,也是培養學生了解生活、動腦動手、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對于一年級的學生,我采用了各種學科相互聯系的方法,更好地貫徹新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一、文化、信息技術的融合
美術是人類的一種重要語言,是傳承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文字符號的“鼻祖”——起初的文字都是圖文字,也是人類情感表達交流思想的最形象、最直觀的形式,這種可視的語言是不分國界,不分年齡,不分文化程度的,是口頭語言,和文字表述無法替代的,在網絡盛行的讀圖時代,更能說明美術語言的無可替代的優勢。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美術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的練習,而是一種文化學習。在我們的山水畫中就特別人與自然的融合,追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在美術課《變臉》一課中,通過自己網絡搜索,制作成多媒體課件,分別向同學們展示了我國各個地域戲劇的臉譜,觀賞川劇“變臉”,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制作臉譜的興趣,接著又用直觀的圖片介紹臉譜的藝術特點,這比教師只用嘴巴述說的效果要好得多,讓學生觀看網上外國人學京劇的視頻,從中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藝術的熱愛,也對身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而這些都是由信息技術,由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所帶給我們的。
美術課中融合了信息技術,讓學生在信息的海洋里暢游,使美術與各種文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二、“數學”的潛移默化
美術作品中的點、線、面是數學幾何知識的主要內容,因此數學和美術也就有了許多的不解之緣。特別是新課改數學的教本80%是以圖為主,使得數學里融入了大量美術知識,同時美術課中也融合了很多的數學內容,使得美術與數學相輔相成。通過美術的學習訓練,使學生會觀察、分析從圖畫中得出信息,對數學的學習更有興趣和想象力的培訓是非常有幫助的。
1.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點、線、面的概念比較模糊,但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再加上老師的示范和引領,他們能初步理解大點、小點、圓點、尖點,線有直線、曲線、折線,面有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梯形等。認識這些點、線、面是為了使孩子能有更好更豐富的圖案創作的素材,其實也滲透了許多數學幾何知識的內容。
2.在上《在數字變變變》這課的時候,既進一步鞏固了數學中的阿拉伯數字知識,又認識了很多新的圖形,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基礎。我首先組織學生歌唱數字《0至9》的歌,再讓學生欣賞作品、觀察物品、聯想數字。學生在原有的認知水平上創造出更多圖形,如“2”出來像小鴨還像水龍頭。也為自己創作更有趣的作品提供了內容。
三、“德育”的相融
美術學科是以美育為出發點,以情感教育為主的。她是全面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審美教育對人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歷來被許多有識之士所認識。馬克思歷來十分重視青年一代的審美教育,認為藝術不僅能幫助人們認識世界,而且能鼓舞人們改造世界,去創造美好生活。我國著名藝術教育家豐子皚先生曾這樣說道:“我教藝術科,主張不求有直接效果,而注重間接效果;不求學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畫,但求涵養去愛美之心。能用作畫的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待人生、則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藝術最大致用?!濒斞敢舱f道“美術可以輔翌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之淵邃人生之性惰、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把道德寓于美的形式中,借助美育的形式,來提高德育的質量,也讓學生的作品充滿著愛和溫暖。
一年級美術有一節《我的太陽》,在引導學生認識赤、橙、黃、綠、青、藍、紫七色。為了使本課的內容適應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并能快速理解和消化顏色知識,我用“七色花”的故事引入:有一個勇敢的小女孩想要找到自己的爸爸,因為她的勇敢得到了一朵“七色花”,七色花幫助小女孩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如果你也想擁有屬于自己的“七色花”,你必須用今天學的知識來創作自己的七色花,帶著想擁有屬于自己的“七色花”的心,孩子們開始了自己的希望之旅。
在平時的美術訓練的過程中特別注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如:愛惜紙張,不隨地扔紙,妥善保管自己的用具,正確使用美術用具,不浪費,不損壞。好習慣不僅是學習的習慣,也會對他們的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起到促進的作用。
四、“音樂”的五彩斑斕
小學的美術欣賞課中,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對美術作品的分析和評價,提高學生藝術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一直以來,老師在尋求著各種方式和方法上好欣賞課,在欣賞中結合音樂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亮眼睛》一課中,用一曲《媽媽的眼睛》作為背景音樂,感受媽媽慈愛的眼睛會說話的神奇,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一步的教學活動的開展鋪平了道路。
美術和音樂可以做到“觸類而旁通”,這樣,許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了。
所以美術與其他學科間的互相滲透和融合,更有利于學生綜合思維與綜合研究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