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
【摘 要】胡彥斌在《夢想的聲音》第二季節目中對張學友的經典之作《慢慢》進行了改編,節目一經播出便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胡彥斌對原作進行了二度創作,加入了自己的演唱特色。這樣的改編讓搖滾以更加新穎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也賦予了這首歌曲新的生命力。基于此,本文以胡彥斌的二次創作為切入點,以較為專業的音樂知識為基礎,從情感、節奏、編曲等方面展開分析,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這首歌曲的深層內涵,也讓更多的音樂人通過這樣的研究對老歌新唱有新的認識。
【關鍵詞】胡彥斌;慢慢;二次創作
中圖分類號:J605?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3-0000-01
一、歌曲及歌手介紹
《慢慢》這首歌由白進法作詞、林隆璇作曲,收錄在張學友的專輯《忘記你我做不到》中。該歌曲是張學友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一對相戀已久的情侶,從熱戀到分手的心路歷程,充斥著孤獨和悲傷的情緒。
在1999年的“上海亞洲音樂節新人歌手大賽”中,胡彥斌作為歌手出道,此后開始有自己的音樂作品。2002年他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文武雙全》,成為首位在中國內地、香港、臺灣推出個人專輯的歌手;2003年發行專輯《文武雙全升級版》;2004年發行專輯《MUSIC混合體》,他包辦了專輯中所有歌曲的作曲、編曲以及制作工作;2005年組建“一極錄音工作室”;2007年創建個人廠牌“風風火火”;2008年在臺北舉辦“胡彥斌2008男人歌演唱會”,成為第一位在臺灣地區舉行售票演唱會的大陸歌手;2011年,他赴美留學,讓自己從唱作人成長為全能音樂制作人;2014年發行專輯《太歌》;2015年參加《我是歌手》第三季節目并進入總決賽;2018年參加《夢想的聲音》第二季節目,演唱《慢慢》一曲,引發震撼。胡彥斌此次對這首經典歌曲進行了二度創作,加入了個人的風格。
二、原創與二次創作
(一)原創情感的處理
《慢慢》第一段開頭“心慢慢疼慢慢冷,慢慢等不到愛人。”為整個歌曲奠定了基調,在第一段中,作者圍繞著人物的感受展開,張學友在演唱這一段的時候,像是一個訴說者,沉沉地訴說著自己的悲傷。
第二段是第一段的一個遞進,延續了第一段的旋律,但和第一段又有所不同。在第一段的高潮過后,用三個“慢慢”形成起伏,延續了第一段的情感基調。
高潮部分“慢慢慢慢沒有感覺,慢慢慢慢我被忽略,你何忍看我憔悴,沒有一點點安慰。”通過不斷重復的“慢慢”,讓情感遞進,最終落在“沒有一點點安慰”之上,表達出作者內心的痛苦。高潮部分的第二小段落依舊是對前一段情感的深化,最終走向最高處——要我如何收拾這愛的殘缺。
(二)原創與二次創作的對比
如果說張學友在演唱這首歌曲時是采用“收著”的情緒,那么胡彥斌則是使用“外放”的形式對這首歌曲進行演唱。《慢慢》這首歌自發行至今被多次翻唱,翻唱并不容易,加上張學友的完美演繹,想要超越原唱更不容易。
胡彥斌改編的《慢慢》從前奏部分開始,就改變了歌曲的基調,以行進的軍鼓聲和復雜的鋼琴聲營造了急促的前奏,這與之前張學友版本的低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三、二次創作的手法
(一)節奏的演變
胡彥斌的《慢慢》之所以呈現出濃烈的情感特征,與節奏的演變是分不開的,在節奏方面,前奏部分用傳統的技法,引出了整首歌曲的主節奏型和主旋律,并在一開始就以較快的節奏進入,加上其他伴奏樂器的配合,表現出搖滾的效果。也通過調式的變化強調了樂曲的主旋律,突出了歌曲的節奏特點。
(二)旋律的變奏
胡彥斌的《慢慢》在旋律的處理上也呈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他選擇了相對激烈的旋律,且在最后一個段落中,通過不斷加強和重復,讓旋律更重,從這樣的旋律處理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另外一種情感變化。
(三)不同的編曲
在編曲風格上也有很大的改變。不斷收放的旋律讓情緒處于抑制與爆發之間,到副歌部分,搖滾樂器連同管弦樂器一起點燃了一把熊熊烈火,一直燃燒到節奏不斷變快、像說唱一樣精彩的過渡段,完成了第二次爆炸。
四、二度創作的意義
二度創作不僅能夠賦予老歌以新的內涵,同時也能夠產生新的審美價值。以胡彥斌的《慢慢》為例,其二次創作就讓歌曲產生了新的審美價值。
《音樂美學通論》認為,音樂的美包括形態美、情態美、意態美和風格美等,胡彥斌的《慢慢》非常注意形態美,非常講究歌曲外在形式的創造。整個作品遵循著對比的形式美原則,同一樂句的前后部分進行對比處理,使得觀眾在強烈的對比中,感受到歌曲帶來的愉悅。
參考文獻:
[1]李奕.淺談近現代流行音樂引發的音樂批評思考——讀《20世紀音樂批評導論》有感[J].藝術評鑒,2018,(23):28-29+32.
[2]陸婭妮.如何掌握流行唱法——評《流行唱法入門》[J].中國教育學刊,2018,(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