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博
摘 要:近年來,在危化行業出現了比較大的大安全生產事故,尤其以天津港瑞海公司倉庫發生的特大火災爆炸事故最為嚴重,針對全監管模式和企業事故預防水平的問題,習總書記提出了“對易發重特大事故的行業和領域采取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即雙重預防性工作機制。隨后國家委,應急管理部也發布相關通知進行指導,但對危險化學品行業如何建設,在業內存在較大的爭議,本文將對相關爭議進行探討。
一、序論
雙重預防控制體系,爭議最大的行業恐怕就是危險化學品行業了,,目前國家政策層面,部分領導和協會專家,對雙重預防控制體系頗有意見,部分專家堅持安全生產標準化、部分專家堅持雙重預防控制體系,部分專家認為原有危險化學品的管理方法已經足夠了。主要觀點有兩類:雙控體系比較簡單,是從別的行業套用過來的,對于危險化學品行業不適用。另外一種觀點是危險化學品行業已經有很多術語,國家又出一個術語:雙重預防控制體系,神仙打架,讓企業無所適從。綜合相關觀點,本文認為簡單的就是好用的,術語和管理模型應向簡單的方向發展,其它的管理方式應該很好的融合進雙重預防控制體系中去。
安全生產管理有兩個關鍵目標:一是降低風險,二是提升企業效益,所有管理體系和方法論,都是圍繞著這兩個方面去的,再一致的目標前提下,用什么術語,其實是個口號和接受度的問題,無論對上、還是對下,大家都在尋找一種最簡單的表達方式,因為越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越是容易被別人接受,雙控顯然很符合這個特征,方法直接顯示在雙、控兩個字上面。
目前,國內雙控出臺了部分標準,的確有些內容無法涵蓋所有的工作方法,或者覆蓋整體過程:例如,山東的標準缺少對流動作業的控制,危化的標準缺少對工藝連貫性,串聯性,以及事故后果的控制。這些情況,這是因為這些標準編的考慮不足,標準不能完全代替術語,術語的內涵需要伴隨著標準的進步不斷的進步。
二、列舉常見危化管理體系方法論和雙控的結合
管理體系和雙控本質上是包含和被包含的關系,管理體系概念更為廣泛,包含計劃、文件、考核等一系列的提升內容。雙控則是安全生產管理上方法論的精髓,就是把風險辨識清楚,把隱患管理起來。以下為本文所搜集的目前比較常見的管理體系名詞,以來探討雙控在里面的是是否為核心作用。
(1)安全生產標準化:GB/T 33000標準,雙控的命名為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即5.5)[1];
(2)HSE體系:以GB/T 45001為例,6.12全章講述了危險源辨識和職業健康安全風險評價;10.1講到了不符合和糾正措施;[2]
三、列舉常見危化風險評價方法論和雙控的結合
(1)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18 重大危險源由于歷史原因,概念出于風險之前,其實是政府對于重大風險監管和控制的評價方法。[3]
(2)HAZOP(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是以系統工程為基礎的一種可用于定性分析或定量評價的危險性評價方法。
(3)LOPA:保護層分析(LOPA)是半定量的工藝危害分析方法之一。用于確定發現的危險場景的危險程度,定量計算危害發生的概率,已有保護層的保護能力及失效概率,如果發現保護措施不足,可以推算出需要的保護措施的等級。
(4)JHA:工作危害分析(Job Hazard Analysis)是一種安全風險分析方法,適合于對作業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制定控制和改進措施,以達到控制風險、減少和杜絕事故的目標。
四、結論
在中國,做好工作,就要和政治很好的結合起來,也要和科學很好的結合起來,雙控概念實用而有益,但最大的問題,也是急需避免的問題是,因為雙控,把以前做的工作都廢棄了,或者說拿雙控為題,重開爐灶。
風險辨識,和隱患排查工作是一個持續的、逐漸優化的工作,所有化工企業不是沒有做雙控,而是沒有用雙控的題目。在國家推行雙控體系的時候,要學會理解概念,并把歷史的風險辨識和檢查方法結合起來,這樣,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才是穩步進步,逐漸提升的。否則,就會犯一波口號、一波行動的錯誤。
注 釋
[1] 《B/T33000-2016 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基本規范》,中國質檢出版社
[2] 《GB/T 45001-2020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中國標準出版社
[3] 《GB 18218-2018 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中國質檢出版社
參考文獻
[1] 《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應用探討》,許若谷、張秀亭、任佃忠,SAFETY HEALTH & ENVIRONMENT,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