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梅
摘 要:加強競爭領域合規管理對成品油銷售企業具有重要意義,成品油銷售企業構建反壟斷合規體系的重點在于,設立合規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加強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經營者集中和行政壟斷合規風險的識別、評估、應對和處置機制,并完善相關合規管理保障機制。
關鍵詞:反壟斷;合規管理;合規體系建設;風險防控
2018年11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中央企業合規管理指引(試行)》,明確要求中央企業應“完善交易管理制度,嚴格履行決策批準程序,建立健全自律誠信體系,突出反商業賄賂、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規范資產交易、招投標等活動”。隨著國家反壟斷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強,處于傳統壟斷地位的成品油銷售企業面臨越來越高的反壟斷合規風險。加強反壟斷合規體系建設,防范反壟斷法律風險對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成品油銷售企業構建反壟斷合規體系的意義和價值
(一)反壟斷合規風險日益提高
石油石化行業由于事關國家能源安全、對保障國計民生具有特殊作用,其誕生和發展歷程也呈現出自然壟斷和行政壟斷交叉的屬性。因而,石油企業一直是反壟斷執法機構的重點關注對象。
近年來,我國反壟斷執法水平不斷提高,相關執法機制和法律規定也不斷完善,隨著石油石化行業市場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針對石油企業的反壟斷執法將越來越嚴厲,近年來多家能源企業被反壟斷行政處罰和石油領域反壟斷第一案的爆發即是最好例證。
(二)違反反壟斷法的巨大不利后果。1.巨額的行政處罰。根據《反壟斷法》規定,企業達成并實施壟斷協議或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將被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上一年度銷售額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罰款。例如,2018年1月,國家反壟斷執法機構對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大慶分公司和大慶油田公司天然氣分公司限定壓縮天然氣最低轉售價格的違法行為作出處罰,罰沒其年度銷售額6%的罰款,合計達8406萬。2.影響企業信譽和經營。行政處罰記錄將被記入企業信用信息,在企業征信方面會留下污點,甚至可能影響企業融資等行為;相關的商業合同因違反反壟斷法而無法執行,同時,相關媒體的報道,也會對企業的聲譽造成損失。3.顯著的法律成本。反壟斷調查通常是漫長的,為應對執法機構調查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管理層時間精力等。相關人員拒絕、阻礙調查行為構成犯罪的,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在行政處罰之后還可能引發后續的民事訴訟和索賠。
(三)構建反壟斷合規有助于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反壟斷系統性合規一方面有利于企業防范、控制內部違法風險,避免因違規行為產生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在企業不慎觸及紅線,能以積極配合的態度與執法部門進行良性的解除和溝通,從而為企業爭取最為有利的結果。在執法實踐中,經營者是否建立了完善的長期合規體系可作為執法機關是否中止、終止調查或減輕處罰的參考因素。
二、成品油銷售企業反壟斷合規管理重點內容
2019年11月2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南(公開征求意見稿)》,這是國家層面首次發布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南。多個省、直轄市結合自身的實踐也相繼發布了經營者反壟斷合規指引或反壟斷合規提示,為成品油銷售企業構建自身的反壟斷合規體系提供了重要參考。
根據相關反壟斷合規指引,構建反壟斷合規體系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合規管理機構,壟斷行為的識別、評估、處置和相關運行保障機制。
成品油銷售企業反壟斷合規重點內容需要包括四個方面,即《反壟斷法》所禁止的四種壟斷行為。
(一)禁止達成壟斷協議。壟斷協議,是指排除、限制競爭的協議、決定或者其他協同行為。壟斷協議對競爭的限制是直接的,對消費者利益的損害尤為嚴重,一直是各國反壟斷法規制的重點。根據《禁止壟斷協議暫行規定》,經營者不得與具有競爭關系的企業達成橫向壟斷協議;也不得與交易相對人(即上下游企業間)達成縱向壟斷協議。
(二)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市場支配地位,是指企業在相關市場內具有能夠控制商品價格、數量或者其他交易條件,或者能夠阻礙、影響其他經營者進入相關市場能力的市場地位。經營者擁有市場支配地位本身并不違法,但如果擁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從事了《禁止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暫行規定》禁止的行為,就可能會被認定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
(三)依法實施經營者集中。經營者集中,是指經營者合并,或者是經營者通過取得股權或者資產的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又或者是經營者通過合同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的控制權或者能夠對其他經營者施加決定性影響的情形。經營者集中達到《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第三條所規定的申報標準的,應當依法事先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申報。
(四)拒絕與行政權力有關的排除、限制競爭行為。企業因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濫用行政權力而達成壟斷協議或者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也要依照《反壟斷法》規定承擔法律責任。但企業能夠證明其是被動遵守行政命令所導致的,可以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三、石油企業反壟斷合規管理運行和保障機制
(一)反壟斷風險識別機制。對于成品油銷售企業來說,應當結合上述反壟斷重點風險,根據自身規模、市場情況、反壟斷法相關規定及執法環境識別面臨的主要反壟斷風險。其中,壟斷協議是各類主體最易觸及也最為主要的反壟斷法律風險。對于占據市場主體地位的大型國有成品油銷售企業來說,由于極易被推定為在相關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需要更加注意防范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風險。
(二)反壟斷風險評估與提醒機制。成品油銷售企業應建立自身的反壟斷法律風險評估機制,確定程序和標準,運用信息化管理、大數據分析等工具,分析可能發生反壟斷法律風險的原因、來源、發生的可能性、后果的嚴重性等。針對不同反壟斷法律風險,應劃定相關員工風險等級,對員工開展風險測評和風險提醒工作,提高風險防控的有效性,降低員工的違法風險。
(三)反壟斷風險應對和處置機制。成品油銷售企業應建立健全風險處置機制,對識別、提示和評估的各類反壟斷法律風險采取恰當的控制和應對措施。發生重大反壟斷法律風險時,企業反壟斷合規管理機構和其他相關部門應協同配合,依法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積極運用反壟斷法中的承諾制度、寬大制度,最大程度降低風險和損失。主要步驟包括:1.積極配合反壟斷執法機構調查。2.立即停止違法行為。3.申請適用寬大制度。4.申請適用承諾制度。
(四)反壟斷合規保障機制。反壟斷合規體系的建立是一個長期任務,除了需要高層重視和管理機制外外,還需要反壟斷合規承諾、合規咨詢、合規匯報、合規審核、合規培訓、合規考核、合規文化培育等保障機制。
對成品油銷售企業來說,要牢固樹立“合規創造價值”的理念,建立反壟斷合規體系并有效實施,進行有效的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才能有效防范反壟斷法律風險。
參考文獻
[1] 丁國鋒,《論我國成品油市場之反壟斷法規制——從競爭政策與產業政策的關系協調展開》,《山東社會科學》,2020年第2期。
[2] 丁茂中,《論規范壟斷協議行為的立法完善》,《政治與法律》,2020年第3期.
[3] 陳瑞華,《國有企業的合規管理問題》,《中國律師》,2019年第7期。
[4] 邱爾麗、穆忠偉、劉孝成、周海川,《加強石油企業合規管理的分析》,中國經貿導刊,2015年12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