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
做好國企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關鍵,在于深刻把握新時期企業職工的心理狀態和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生硬、呆板、形式主義的工作方式,非但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而且可能會引起職工的反感,以至于抵觸。因此,要在深刻把握新時期國企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內在規律的基礎上,以理念創新為先導,著重加強工作方式方法的創新。
一、科學把握職工思想狀態
國企職工客觀地具有“企業人”和“社會人”的雙重屬性。但國企職工的“企業人”屬性,與民營企業等其他類型企業中職工的“企業人”屬性有著根本的區別,其核心在于國企職工在維護企業利益、自身利益之上,更要自覺維護國家利益。也就是說國企職工追求的是個人、企業與國家三個利益的統一。同時,國企職工的“社會人”屬性是與生俱來的,社會意識對國企職工的影響客觀存在、無可避免。
國企政工干部在開展職工思想政治工作時,應充分考慮到職工作為“企業人”與“社會人”的雙重屬性,努力營造起平等互敬的工作氛圍,以及對話語境,避免高高在上的說教,并且盡量減少單純的說理論,而不顧職工在社會大環境下受到的影響和職工“社會人”屬性所客觀存在的思想認知。
片面強調職工“企業人”意識的政治思想工作,勢必會造成職工與政工干部之間的抵觸。因為職工的“社會人”屬性更為側重的時個人利益,而職工的“企業人”屬性則側重于企業利益和國家利益。這三種利益之間難免會產生矛盾,政工干部的職責之一就是通過開展思想政治工作來調和這些矛盾。因此,要充分兼顧職工“企業人”與“社會人”的雙重屬性,把握在這兩種屬性共同作用下的職工思想狀態;注意從社會普遍意識入手,找到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國家利益之間的內在合理聯系,避免生拉硬拽、上綱上線。
二、對思想政治工作主、客體的創新性認知
慣常性的思維方式,會認為開展思想者政治工作的主體是政工干部,客體是企業職工。這樣的認知已經不符合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觀需要,或者說不符合當代人接受外部信息的模式。根據時代發展的現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體應該是組織,包括各級黨組織、群團組織、行政組織(如企業的部門、工廠的車間甚至班組);專職或兼職的政工干部、負有思想政治工作職責的相關人員(如部門負責人等)與企業職工均為思想政治工作的客體,只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但負責的責任和發揮的作用不同。
首先要明確政工干部也是企業職工的一部分,同樣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覆蓋的群體,而非是有別于企業一般職工的“特殊群體”,避免造成“燈下黑”。在一些企業中存在較為嚴重的政工干部與一線職工之間的脫節顯現,不僅工作中脫節,政工干部高高在上,對一線情況不是很了解;而且在思想上要和存在脫節現象,不了解一線職工的思想狀態和思維方式。最終導致政工干部在工作中,只顧照本宣科,不顧職工是否入腦入心了,甚至出現“不管臺下信不信,反正文件都念到了”的形式主義現象。
其次,要發揮職工在思想整治工作中的主觀能動性。不應將企業職工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被動接受方,應該在平等的氛圍中充分發揮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因為企業思想政治是否能夠取得積極成效,是要由企業的外因與職工個人的內因共同起作用的。企業通過各種形式開展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外在條件,職工個人的內因才是決定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根本因素。
總之,企業政工干部作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客體”,其應該承擔起兩方面的任務,第一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中理論與實踐的雙重準備;第二是代表組織以職工能夠接受的方式開展能夠入腦入心的職工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旨,送到企業職工這一思想政治工作中“普遍客體”的思想深處。
三、打鐵還需自身硬
開展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運用科學多樣的方式方法固然重要,但政工干部個人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平更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就是一個“以理服人”的過程。
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理”包括十分豐富的內容。其中,第一層面的內容為“公法”,包括黨的政策和政府的法律法規等;第二各層面的內容為“公義”,包括符合國家利益和社會發展走向的價值觀等;第三個層面的內容為“公德”,包括社會普遍認同的道德規范、行為準則等。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越來越活躍,國企職工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其思想也勢必會受到社會多元思想的影響。這種現狀,客觀地要求政工干部要具有較高的個人修養,既要能夠將理論和政策講明白、講透徹;還要善于為職工答疑解惑,解開他們思想上的“疙瘩”。
對于職工我們常說“干一行,鉆一行,愛一行”,這對于政工干部同樣適用。這其中“鉆一行”是能力,“愛一行”是態度。對于政工干部而言,做到“鉆一行”主要是指夯實自身的理論基礎,并且真學真信、學深學透、活學活用;做到“愛一行”主要是指全面掌握政治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并且為人真實、作風扎實、工作務實。
四、培養對職工的真情實感
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從人與人的交流溝通開始的,并以此為基礎。新時期,政工干部應該主動培養對廣大職工的真情實感,用“平等、尊重”叩開職工的心扉。隨著職工個人意識的不斷增強,任何虛情假意、做表面文章,都騙不到人,只會在職工心間平添一堵墻,進而會阻礙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和實際效果。
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思想問題。政工干部的真情實感是搭建心靈之橋的第一步,有利于消除政工干部與職工之間的隔閡,充分建立起信任感。同時,也只有在真情實感的基礎上,才能使政工干部真正走到職工的心間,想其所想、急其所急。
我黨在早期的革命思想中就明確提出了群眾路線,前幾年中央還專門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主題教育活動。實踐證明,開展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廣大政工干部要率先成為企業職工的貼心人,自覺將思想政治工作與黨的群眾路線相結合。
五、習慣用職工語言說話
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語言體系中,從來就沒有假話、大話、空話和“文件腔”。因為這些根本沒有說服力,職工從心底對這些話就存在很強的抵觸情緒。職工不愛聽,政工干部說了也白說,根本起不到統一思想、教育職工和解決思想問題的作用;可以說,這樣就是無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因此,學會用職工愛聽和聽得懂的語言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當前擺在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
用職工語言說話其實并不難,關鍵還是要求政工干部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第一,與職工平等相待,忌有高高在上的優越感;第二,做上級精神的宣講員,而不是文件的“快遞員”;第三,站在職工角度,設身處地去理解問題,和群眾一道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若能夠做到如上三點,政工干部的語言風格自然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同時要注意的是,倡導用職工語言說話,并不是無原則的搞“職工愛聽什么就說什么”,不知不覺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六、思想政治工作要常做常新
思想政治工作不好量化,沒有方法做一個定量的指標體系,因此很多人認為思想政治工作太虛了。這種觀點是偏頗的,不可量化恰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內在特點,簡單的說就是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隨時開展,絕不能像開會一樣提前確定個日子。因為職工的思想變化誰隨時的,各種思想問題的出現也是隨機的。這就要求政工干部要隨時隨地有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覺和政治敏感性。
當然,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并不都是大家安安穩穩地坐下來促膝長談;有時可能就是在發現問題的時的寥寥幾句話,就能起到提醒和引導的作用,而長篇大論并不一定會起到好的作用。
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應該不斷豐富、與時俱進,可以探索采用一些寓教于樂的形式,引導職工在活動中主動思考,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作用。
新時期,國企職的工思想政治工作,應擺上重要的位置給予高度重視,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切實起到入腦入心的作用。同時,更要結合企業的實際和特點,不斷探索和完善相關的工作機制,使之為企業的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