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浩嵐
假期里,我有幸讀了許多書,其中,講述校園故事的《我們不是一國的》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帶著“師生為什么不是一國的”這個疑問,翻開了這本書。
原來,半邊街小學五(3)班發生了兩件令人吃驚的大事。上午,調皮的左小柯在走廊上打鬧,不小心把教室的玻璃窗砸碎了。下午,任性的張一飛為了在愚人節這天給老師們開個玩笑,組織全班同學集體罷課。五(3)班班主任羅凱茵老師惱羞成怒、氣急敗壞,決定讓班長喬小茂來調查“兇手”和“造謠者”,查不出來,就讓班長當“替罪羊”。左小柯和張一飛為了不讓班長被連累,勇敢地挺身而出,主動承認了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覺得羅老師不講道理、很霸道,所以,當羅老師追查這件事時,同學們除了沉默,還是沉默。可背著羅老師,他們議論紛紛,甚至還編笑話譏諷羅老師。羅老師覺得這群調皮搗蛋的學生惹是生非,沒少給本來就辛苦而又心情不好的她添麻煩。于是,就這樣,羅老師討厭這群放肆的學生,學生們也不喜歡這個脾氣不好的老師,難怪說他們不是一國的呢!
讀完這本書以后,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文中這些調皮鬼其實也是非常天真可愛的,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童真、童趣。但我認為,玩耍應該以保證自身與他人安全以及不損壞公物為前提,放飛自我也要注意尺度。而羅老師,她也是一位盡職盡責的好老師,嚴格管理和教育學生是沒錯的,但也不能把自己的壞情緒隨便發泄在同學們身上,處理問題應講究方式方法,不能用簡單粗暴的方法處理事情,這樣很傷孩子們的自尊心。
突然,我的腦海里有了一幅多年以后的畫面——
這群活潑可愛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他們相約回到親愛的母校,看到了那美麗的校園、寬闊的操場和熟悉的教室。他們仿佛回到了天真爛漫的童年,許多往事歷歷在目。曾經的“老油條”張一飛和左小柯來到了五(3)班教室,想起當年的所作所為,既激動又慚愧。他們手捧鮮花,快步走到羅老師的辦公室,望著羅老師熟悉而清瘦的背影,大聲地說: “羅老師,您好!我們是左小柯和張一飛!對不起,以前不懂事,給您添麻煩了!”說完,把手中的鮮花送給老師,然后,深深地鞠了一躬。羅老師看著以前的毛孩子已經變得英俊而又懂事,眼睛里閃動著欣慰的淚光,拉著兩個孩子的手,激動地說:“以前老師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欠妥,我向你們道歉!”
此時的師生關系多么融洽,他們終于成為一國的了!
“紅紅”點評
講述校園故事的書貼近小作者的生活,所以,小作者在讀完這本書后的“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就非常自然而真實了。而小作者對書中各個角色的行為對錯的認識,以及對“多年以后的畫面”的想象,都顯得非常理性,充分證明了讀書使人明理。
指導老師? ? ? 梁維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