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君 李娜


【摘 要】:目的對于各類護理因素與結腸CT檢查的結果關聯性進行分析,研究結腸CT檢查中的相關護理問題。方法選取院內收治的60例結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3組,分別給予不同的口服類瀉藥、注射不同的低張藥物以及灌注不同的對比劑,在結腸CT檢查后,對比各類護理因素對檢查效果的影響。結果其中采用甘露醇和番瀉葉的兩組腸道清潔作用相對明顯,液體石蠟油的清潔效果偏差。低張藥物的使用效果以鹽酸山茛菪堿最為突出。采取空氣灌腸的方式可更好的擴張腸道,效果優于水和含碘造影劑。結論CT檢查前的護理工作可對最終的檢查效果產生一定影響。
【關鍵詞】:結腸;CT檢查;護理問題
【中圖分類號】R24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18--01
從前期的臨床治療方面來看,在檢查前期的腸道準備工作會對后續的檢查效果產生一定影響,但是針對護理因素在CT檢查中所發揮作用的報道和研究還相對較少。基于此,本院采取分組研究的方式,對比不同護理因素對CT檢查效果的影響,旨在選擇最佳的前期護理和腸道準備方式,為CT檢查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現對研究過程做如下報道:
一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共選取60例患有結腸癌的患者,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將其隨機分為三組,每組各20例患者,分別采取不同的口服藥物、肌注藥物和灌腸對比劑。所采用的CT檢查技術均為螺旋CT平掃技術。
2 方法
1組的20例患者所使用的口服藥物為液體石蠟油,肌注低張藥物為鹽酸山莨菪堿,灌腸對比劑為空氣;2組的20例患者所使用的口服藥物為甘露醇,肌注低張藥物為亞硫酸鈉甲萘醌,灌腸對比劑為溫水;3組的20例患者所使用的口服藥物為番瀉葉,不使用肌注低張藥物,灌腸對比劑為安基格鈉芬水溶液。
1組患者的主要護理方法為,在檢查前一天指導患者食用清淡且易于消化的食物,晚飯后的2h服用液體石蠟油,檢查當天叮囑患者禁食禁水。在檢查前的5min左右注射20mg的鹽酸山莨菪堿。檢查前由肛門注入1000-1500ml的空氣,使患者腸道處于擴張的狀態下,便于CT檢查;
2組患者的主要護理方法為,在檢查的前一天晚飯后2h,服用與水混合的甘露醇藥物。檢查前的30min內,肌注16mg的亞硫酸鈉甲萘醌,再由肛門灌入800-1200ml的溫水,達到擴張腸道的效果,服務于CT檢查;
3組患者的主要護理方法為,在檢查前一天,使用開水浸泡番瀉葉,持續浸泡30min后便可飲用,采取相同的方式得到番瀉葉的藥液,每隔30min服用一次,共服用3次。本組患者不進行低張處理,由肛門灌入濃度為3%的安基格鈉芬水溶液,并且觀察患者的面部反應以及腸道的擴張現象。
3 觀察指標
(1)腸道清潔效果。可將腸道分為5段,腸道內部無糞便殘留或者僅有1段腸道內存在較少的糞便為優;2段腸道內有少量殘留,其余腸道無殘留為良;超出4段腸道有少量糞便,其中的1段殘留大量糞便為差。
(2)抑制腸管蠕動效果。對比增強操作后,腸管的形變和位置變化,位置和形態無明顯變化的為優;2段或者2段以下的腸管出現明顯變形和位移現象為良;超出3段出現明顯形變和位置變化的為差。
(3)腸道擴張效果。在注入造影劑后觀察腸管的擴張狀況,造影劑充滿各個腸道部位,腸管擴張完全為優;大部分管道處于充盈擴張的狀態下,部分管道為完全擴張為良;管道不充盈,整體腸管處于塌陷狀態為差。
二 結果
1 口服瀉藥清腸效果的對比
3組患者服用不同種類的瀉藥,清腸效果差異明顯,其中甘露醇和番瀉葉的清腸效果相對較好。具體數據見表1:
2 低張藥物抑制腸管蠕動效果的對比
鹽酸山茛菪堿抑制腸管收縮蠕動效果明顯優于使用亞硫酸鈉甲萘醌(x=14.879,P<0.01)和未使用低張藥物組(x=24.468,P<0.01)。具體數據見表2:
3 腸道對比劑的擴張效果對比
三 討論
CT檢查是結腸癌診斷中的常見技術,可通過CT檢查的方式確定病灶位置、病情診斷和定性,在臨床醫學中已經被大范圍推廣與應用,且檢查效果也相對準確,而與CT檢查相關的護理問題卻研究甚少。在腸道準備不充分,前期護理不規范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影響最終的檢查效果。因此,要求相關的人員對CT檢查的前期護理給予一定的重視。
在CT檢查的期間,主要是借助專業的醫療器械查找患者病灶部分,通過分析其病灶表現來確定病情或者確診是否為結腸癌患者。為此,要求在檢查時,患者的腸道盡量保持干凈狀態,如有大量糞便殘留不僅會影響檢查進度,還可能對檢查結果造成影響。當其中存在糞便殘留時,很可能導致將糞便誤認為是病灶位置,或者產生糞便遮擋病灶等現象。由此可見,在檢查前的護理工作尤為重要,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清理腸道方能保障結腸檢查的準確性。
本組結果顯示口服液體石蠟油腸道清潔效果差,甘露醇和番瀉葉清潔腸道效果好;以往的結腸CT檢查中,并未常規使用低張藥物。本組未使用低張藥物的病例中,在掃描過程中腸管蠕動收縮使腸管的位置和形態發生變化的現象較多,由于腸管的蠕動和收縮受到抑制,對比增強前后兩次掃描圖像、腸管位置和形態無明顯變化,獲得了滿意的檢查效果;將造影劑引入結腸內可以更好地擴張腸管以便發現病灶,顯示病變范圍及其特征。本組結果顯示:氣體能更好地充盈擴張腸管。氣體的彌散性好,比液體造影劑更容易到達盲升結腸;氣體擴張腸管均勻。
參考文獻
管洪林,張華.CT聯合CD44、CD166表達檢測對結腸癌的診斷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9(5).
沈海艷,單峻,馬德容.冠狀動脈CT血管成像檢查中護理干預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6):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