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君 胡玉瑩



摘 要:本文運用FH法測度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一體化程度。研究結果表明: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一體化程度有待提高。接著分析了阻礙其金融一體化的原因,針對阻礙原因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金融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FH法
一、引言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先行者,發揮其獨特優勢對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一體化程度的研究為灣區的經濟發展獻言獻策。
二、文獻綜述
隨著《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的發布,粵港澳的經濟貿易關系越來越緊密,金融一體化成為必然趨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從定性分析來看,韓永輝,張帆(2018)通過探究粵港澳大灣區供給側結構改革和區域協同發展的關系,為協調灣區區域產業政策和政府治理提供參考。張勝磊(2018)通過與國際三大灣區的對比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現狀與現存的問題,并得出國際啟示。從定量分析的角度出發,胡朝舉(2018)運用2010年-2015年的數據對珠三角和粵東地區的金融一體化進行了分析,發現這兩區域的金融業發展不平衡,但是金融一體化程度在不斷地加深。顏潔運用面板數據1992年-2009年對粵港澳金融一體化進行了定量分析,發現粵港澳金融一體化水平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國內大部分文獻都集中于定性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定量測度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一體化水平的并不多,測度最近幾年金融一體化水平的幾近沒有。而本文利用2008年到2019年粵港澳三地的數據,采用FH方法對灣區金融一體化水平進行定量測度,不僅時效性強,而且對了解灣區當前金融一體化水平有巨大的現實意義。
三、金融一體化的測度
本文用FH模型對灣區金融一體化程度進行測度,公式如下
其中Yit為i地區t時期的國民生產總值,I為投資總額,S為儲蓄總額。在我國,投資轉化渠道以金融機構為主體,儲蓄主要形式表現為金融機構存款,投資主要表現形式為金融機構貸款。因此用金融機構存款余額表示儲蓄總額,金融機構貸款余額表示投資總額,基本公式變為
當b趨于0時,該地區儲蓄與投資相關性極弱,資本接近于完全流動,金融一體化程度高。反之當b趨于1時,金融一體化程度弱。
(1)單位根檢驗
對L/Y和D/Y進行單位根檢驗,一階差分滿足穩定性要求,把處理后的L/Y記為Y,處理后的D/Y記為X,結果如表1
結果表明在5%的顯著水平下,序列的單位根檢驗P值都小于0.05,滿足穩定性。
(2)通過F檢驗確定選用個體固定效用模型,結果如下
b=0.3073<1說明粵港澳大灣區的儲蓄投資相關性較強,金融一體化程度較高。
四、阻礙金融一體化的原因
1、“一國兩制”國策下,港澳與粵社會制度不同,生產要素無法無障礙流通,灣區內部發展差距較大,協同性、包容性有待加強,給金融一體化造成了巨大阻礙。
2、港澳是國際化都市,資本可以自由流動,也可以獲得全方位的信息。而廣東作為內陸地區,國際化程度不及港澳,信息化建設落后,獲得的信息不及時、不完全,導致了三地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交易成本也大為提高。
五、建議與對策
1、找好定位,發揮優勢。
香港是灣區金融最發達的地區,廣東和澳門顯得遜色不少。筆者認為可以發揮香港的國際優勢,以香港為金融業的核心,把深圳和澳門作為金融增長極,其他城市作為金融支點。通過以香港為核心,設立金融發展梯度,以強帶弱,逐步縮小差距,實現金融一體化深程度的發展,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
2、建立灣區金融監管局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一體化阻礙因素之一就是由于制度的不同而帶來的生產要素無法快速自由地流通。由于實行“一國兩制”的國策,我們不可能將其完全的統一化,但是針對粵港澳大灣區,筆者認為可以特殊區域特殊考慮,在灣區內設立一個專門監管灣區的金融監管局,在尊重內地與港澳的法律基礎上,制定針對于灣區的金融法律規范,有助于提高灣區金融一體化水平。
3、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信息交流不及時、不流暢是阻礙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一體化的因素之一,如果能在灣區內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就可以加強三地的信息交流,有效縮短交易時間,減少交易成本,促進金融一體化的發展。
六、研究展望
港澳與粵社會制度的不同會使得國家針對金融業的政策存在差異,在本文中忽略了政策因素對于粵港澳大灣區金融一體化的影響,筆者認為未來可以深入研究國家政策對于灣區金融一體化水平的影響,為提高灣區金融一體化水平助力。
參考文獻
[1] 韋曉慧.借力“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促進粵葡更緊密合作[J/OL].中國商論,2019
[2] 王小彬. “一帶一路”建設中推進粵港澳區域經濟一體化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8.
[3] 顏潔. 粵港澳金融合作與一體化研究[D].暨南大學,2012.
作者簡介:宋利君(1998-),女,漢族,山西省人,天津工業大學本科在讀。
本文獲“課程思政建設背景下《中級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探索與實踐”課題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