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引導產合理布局,提高創新能力,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 [1]。蚌埠市是淮河流域重要城市,有極大的發展潛力,但存在經濟水平相對較低、傳統產業落后等較為突出的問題。為了提升經濟水平應當緊跟經濟帶發展,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優化產業結構。
關鍵詞:淮河經濟文化帶;產業優化;產業升級
一、淮河生態經濟帶區域發展水平
淮河流域歷史悠久是華夏文明積淀深厚的地區。但近現代淮河地區發展不盡人意,由于水患頻發,政府主要工作在于治理水患,發展經濟要考慮多方面因素[2],總體來說長期落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主要問題包括地區產業基礎薄弱、城鎮化水平較低、區域間產業協調不均衡、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落后等。
淮河生態經濟帶地區橫跨中東部地區豫皖、蘇、鄂、魯五省29個市(縣),內部發展水平不均衡,在五個省份中江蘇省的經濟總量水平較高,調查顯示,2018年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各省份經濟總量排在第一位的是江蘇省占比44%,高于排在第二三的山東省和河南省各市總量之和,安徽省各市總量占比16%,而淮河生態經濟帶中湖北省僅有大悟縣、隨縣和廣水市三個市(縣),經濟總量僅占淮河生態經濟帶經濟總量的1%左右,基本上對本省和淮河生態經濟帶的發展不太具有推動力[3]。
淮河生態經濟帶內各個城市的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較高水平的城市基本都在江蘇省內。
數據來源:淮安統計年鑒(2019)
2018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淮河生態經濟帶內部29市(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此的只有泰州市、揚州市、鹽城市且都在江蘇省內,高于25000元的地級市只有8個,其中全體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泰州市是最低的周口市的2倍多?;春由鷳B經濟帶諸多市(縣)增速較快,超過一半市(縣)增速高于9.0%,其中周口市、亳州市、商丘市三市增速超過10.0%。
數據來源:淮安統計年鑒(2019)
二、蚌埠市產業發展現狀
蚌埠市統計局2019年全年蚌埠地區初步核算生產總值(GDP)為2057.17億元,排在安徽省第7的位置,相比于去年的1714.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了5.1%,成功邁入了2000億元的水平。
分產業看,蚌埠市第一產業總量是GDP總量的11.4%高于安徽省比重7.9%的水平,仍有優化空間。2019年蚌埠市第一產業發展速度較快,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34.32億元,比上年增長3.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3.2%的水平,在全省排名第二,第一產業仍是蚌埠市著重發展的對象。
截止到2019年,蚌埠市第三產業比重成為了蚌埠市GDP占比最高的產業,但從過去10年至今幾年間蚌埠產業的比例結構中可以發現,第二產業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蚌埠市經濟發展最主要的推動力量,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好這一資源, 2015年起,蚌埠市委市政府堅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轉變發展方式,重點關注工業的轉型升級 [4]。2019蚌埠市第二產業占GDP比中41.1%增加值為845.87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仍是蚌埠市經濟發展不可忽視的力量。
2019年,蚌埠市第三產業占比47.5%增加值為976.98億元,增長7.2%。第三產業是蚌埠市現今占GDP比重最高的產業也是蚌埠市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但蚌埠市第三產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趨勢剛剛開始,未來第三產業發展的方向,產業內部的調整策略,會對經濟社會產生怎樣的結果,還需要政府正確的引導,產業發展不斷的成熟[5]。安徽全省第三產業占GDP50.8%,相較而言,蚌埠市第三產業水平還需要進一步地提高。第三產業的發展不僅直接影響全市經濟總值的發展,還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其他產業的發展。
總體來說,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的12.1:44.5:43.4調整為2019年的11.4:41.1:47.5雖然第二產業占比略有下降,但第三產業占比仍在增長,蚌埠的創新能力持續躍升,產業生態也在不斷優化。
圖 1 10年蚌埠三次產業占GDP比重變化
數據來源:安徽統計年鑒(2009-2018)
三、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中蚌埠市產業優化與升級的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基礎交通與物流設施建設
蚌埠市的轉型升級首先要考慮到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因此,交通與物流的基礎設施是重中之重,蚌埠市是皖北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應該把握這一優勢,并繼續優化綜合交通規劃。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要鏈接淮河地區主要城市,鐵路與公路建設仍是交通建設的基礎,蚌埠市應該順應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思路,積極爭取推動與淮安、信陽等主要城市的鐵路、高速公路的建設,并打通與國家主要線路的連線[6];淮河黃金水道是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的關鍵一環,蚌埠市是內陸城市,沒有出???,淮河擁有巨大的潛力,提升淮河干支道建設,發揮其交通與物流的巨大潛能;蚌埠市滕湖機場在建,飛行等級4C,此機場的建設進一步完善蚌埠市的交通與運輸體系,強化蚌埠市的交通地位。
(二)創新推動傳統產業發展
一方面,應果斷勒令整改高污染企業,提高環保評審要求,堅持可持續發展策略,制定產業政策鼓勵企業投入資金發展和使用清潔能源,協助符合環保綠色企業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協助推動落后企業革新[7]。蚌埠市紡織、食品加工、建材等傳統產業應利用新理念、新技術、新裝備升級突破,整合小微第二產業企業,促進其規?;l展。依托蚌埠市周邊高校、研究院等教育資源優勢,加強創新交流合作,與長三角、珠三角等先進地區企業、研究所合作,構筑創新平臺的合作,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鞏固優勢傳統企業地位,推進落后產業企業創新發展?;春由鷳B經濟帶建設是多維度、多種類的,中高端產業的發展需要地方政策的支持更需要城市本身的實力,蚌埠市發展應增加研發投入和資金支持,在攻克核心壁壘,得到核心資源的基礎上,打造地方產業集群,擴大產業規模,利用產業園區為之打造產業鏈,規?;б?搶占高端市場,培育自主品牌,扶持傳統產業中的創新企業。在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的過程中應積極把握互聯網即信息技術的推動作用,發揮企業后發優勢,借鑒互聯網企業先例,推動傳統企業的互聯網革新。
(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需要政府制定與完善適合經濟發展的制度機制,基于淮河生態經濟帶的建設策略,結合各相關企業自身實際狀況引導其合理發展布局,堅持錯位發展、互利共贏,減緩內部競爭。明確產業發展重點,一方面提高本市玻璃新材料、汽車零部件等產業的發展,維持其優勢地位。另一方面,加快5G產業生態的發展,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推動,建立信息化高質量的以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不斷提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水平。構建重點突出、布局合理的產業格局,扶持本地高技術企業的同時,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并增強其輻射與凝聚能力,帶動傳統產業發展,實現產業協同發展。
(四)提升產業園區建設
吸收社會資金,鼓勵產業園區建設多樣性的同時引用專業的地產開發單位,提高項目的管理和運營效率,這是由于園區的建設發展涉及諸多環節,需要整合相當多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引入專業園區開發單位,可以高效率的提升園區建設水平。園區的建設需要服務水平的提高,專業的服務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更有利于提高園區運營環境和服務水平。產業園區過去只具備設計、生產、銷售等只與產業相關的專業功能,但未來產業園區將越來越多功能、多層次發展,更好地為產業園區提供優秀的人文環境和宜居環境,也能更好地吸引企業與人才。合理布局普通產業和服務業的建設,配套設施的建設依據園區實際情況,推動土地、能源、資本等資源的合理利用,使得產業園區的開發建設更加合理具有規劃型,為企業地發展提供良好地投資環境,創造區域比較優勢[8]。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18-11-02)[2019-02-01].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hwb/201811/t20181107_919133.html.
[2] 鄭新立.把加快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作為我國擴大內需的重要戰略支點[J].經濟研究參考,2014(03):69-72.
[3] 孫久文,易淑昶.推動淮河生態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途徑研究[J].財貿研究,2020,31(03):43-48.
[4] 李夢,孔丹丹.蚌埠市經濟產業結構轉型發展的路徑探究[J].商場現代化,2018(13):188-189.
[5] 孫雯芊.蚌埠提升淮河生態經濟帶安徽中心城市路徑研究[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9,21(04):39-46.
[6] 馬同金.推進蚌埠市“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心城市”建設之思考[J].交通企業管理,2018,33(03):14-15.
[7] 朱楚敏.淺談淮河生態經濟帶中心城市的建設[J].治淮,2018(06):50-5
[8] 梁啟東,李天舒.產業園區建設發展模式的現實特征和創新途徑——以遼寧省為例[J].經濟研究參考,2014(53):67-69.
作者簡介:周健康(2000-),男,漢族,安徽宿州人,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2018級本科生,貿易與經濟專業;
基金項目:本文系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名稱為《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中蚌埠產業優化與升級研究 》(項目編號:201910378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