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勞動力供求的結構性矛盾已經越來越突出。由于社會分工的進一步細化,有文化、有技術的青壯勞動力大多都聚集在中高端企業,而大量低端企業的用工短缺只能由超齡勞動力來填補,因此,超齡勞動者繼續發揮光和熱,已成為我國勞動力市場一道美麗的“夕陽紅”。但我國現行的《勞動合同法》只保護適齡勞動者,超齡勞動者由于超過了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盡管他們與適齡勞動者從事同樣的工作,也同樣按月領工資,同樣服從用人單位的管理,但卻無法享受《勞動合同法》設置的強制性條款的保護,他們發生的勞資糾紛只能按照所謂的勞務關系去提起民事訴訟。別看“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只有一字之差,但產生的待遇卻是天壤之別。此外,這些超齡勞動者之中有相當一部分雖然超過了法定的退休年齡,但他們卻沒有領取任何養老保險待遇,這之中的多數還是農民工。他們除了超齡以外,其他方面與適齡勞動者沒有什么兩樣,崗位報酬仍然是這些超齡勞動者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生活來源。近年來,發生在超齡勞動者這一困難群體中的勞資糾紛居高不下,主要原因就是一些不良用人單位打法律擦邊球,有意不與超齡勞動者簽訂用工手續,一旦發生工傷或刻意欠薪時,超齡勞動者往往既無法按勞動關系去仲裁,也難以按勞務關系去訴訟,最終造成矛盾無法調和,從而激化各種極端行為,人為增添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大量的超齡用工情形,既是社會發展進程中不可缺少的獨特風景,也是人民群眾安居立業的合法選擇,是民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各級各部門尤其是立法機關,都不應該回避或漠視這一客觀存在的現象,應該以為民情懷和創新思維去完善相關法律,使法制的陽光能夠公平普照所有的勞資雙方。
為此建議:一、鑒于超齡勞動者已經在我國社會普遍存在的情形,應盡快把超齡勞動者單獨列入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及工傷保險條例,并明確勞資雙方存在的勞動關系,以使超齡勞動者能夠在同工同酬的基礎上,獲得必要的法律強制性保障,而不是一味地以所謂的勞務關系去推卸監管責任。二、對于勞資雙方在自愿的原則下,繼續聘用已達退休年齡的原有職工或面向社會聘用超齡勞動者從事固定崗位工作的,應當依法簽訂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除工傷保險外,用人單位無須承擔其他強制性社會保險繳納義務,因用人單位原因而提前解除合同的,用人單位只須支付雙方約定的違約金,而無須支付經濟補償金。三、對超齡勞動者在聘用期間發生工傷事故或患職業病的,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工傷保險責任。四、超齡勞動者發生的勞資糾紛,除非明確是勞務關系,否則一律按勞動關系處理。五、超齡勞動者無論是否辦理退休手續,也無論是否實際領取退休待遇,只要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一律終止原勞動合同。勞動合同終止后,是否按超齡勞動者繼續聘用,由勞資雙方在自愿的基礎上依法依規自主決定。(胡大明,民革安徽省黃山市祁門支部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