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國際化不斷加深,企業形象在經濟博弈中的重要性愈發突顯出來,企業形象設計(VI)被導入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及組織中。隨著VI設計在我國的普及,一些實踐中的問題漸漸激烈起來。現有工作方法主要是利用VI手冊,通過其中風格統一的辦公用品、店招以及制服等設計衍生品的使用來塑造企業形象,但因VI手冊內容固定、缺乏變通性、內容滯后以及工作方式效率遲緩等問題,使得VI手冊在基層中很難執行。而我國企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人工智能的崛起,新冠疫情更是加快了國人面向未來的速度,我國得天獨厚的數據資源,政府對新技術的扶持都預示著我國企業在工業4.0時代的快速飛躍。這更要求我國的VI設計形成升級來滿足時代的需要。基于此,筆者在本文討論通過設計的自我繁殖、設計的提前于需求出現、設計服務平臺化等方法,來解決以往以來企業形象不完整、不穩定、落地難、周期長等系列問題,從而簡化設計師工作的同時,建立更加完美的企業形象生成體系,從而完善企業形象,增加企業附加價值滿足時代需求。
關鍵詞:企業形象;VI手冊;人工智能
Abstract: The previous three industrial revolutions have greatly pushed human development into an new era of unprecedented prosperi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chinery and information has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change of production pattern, the simplification of production step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production capacity. However, in many industries such as the service industry and literary creation industry, experienced workers are still in great need to carry out repeated operations. Taking corporate image design as an example, after the visual direction is determined, lots of repetitive work still needs to be done by designers to complete the development of design derivatives based on their intuition and experience. There was nothing wrong with this method in the last century, bu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with increasing demands from customers, the traditional method can no longer meet the demands from customers and the demand for speed, let alone customer experience. In the future, better designs for enterprises must be based on t all-round understanding of customers and the support of big data, which has gone far beyond human experience and energy. Facing the challenge,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issue how to improve design structure and take advantage of new opportunities in the era of intelligent interconnection on the way to the future driven by data.
一、VI設計在我國的現狀
VI是企業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的簡稱,和BI——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MI——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共同組成CIS企業形象識別系統(Corporate ldentity System),是當下時代的一種基本經營理念。它起源于歐洲,形成于美國、發展壯大于日本,改革開放后進入我國,我國加入WTO后飛速發展。
VI設計在我國主要是利用企業標志、標準字、標準色等造型元素,對企業形象進行整理規定的設計活動。通過辦公用品、招牌等設計派生產品,對企業形象進行明確的規范和統一。在實際工作中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是企業標志、也就是代表公司的logo,大多數中國企業現今已對logo有較高認識,理解并認可logo是企業視覺形象的核心,有極其重要的商業價值,是VI設計中的重點,也對此有較高追求。二是VI手冊、其內容主要是對logo、標準字、標準色的使用規范、和各種設計衍生品的設計羅列。大多數設計組織會交付厚厚的VI手冊作為設計成果。但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與審美意識水平不匹配、民族個性以及經濟結構等原因造成VI標準方法執行困難的同時效率也較差。
人工智能為這種困境提供了改善的可能。得益于前三次工業革命,人類發展進入了空前繁榮的時代。機械、信息化的大發展改變了生產的格局,簡化了生產步驟,優化了產能。但服務業,文創行業等很多部門仍然需要靠大量有經驗的人來進行重復的操作。以企業形象設計為例,視覺方向確定后,設計衍生品的展開大多是設計師憑直覺和經驗而進行的重復性的工作。在上世紀這種方法無可厚非,但在現今信息爆炸的時代背景下,客戶的需求大幅度增多,傳統方法已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及速度,更不要說客戶體驗了。而在未來,為企業進一步提升設計質量,必須建立在對顧客的全方位理解和大數據的支撐之上,這已經超越了人的經驗和精力。在通向由數據驅動的未來之路上,VI設計應改善自身把握智能互聯時代的新機遇。
二、現有VI設計面臨的主要問題
優秀的設計在基層無法得到良好的貫徹,設計方現有工作方式也很難及時的滿足客戶日益龐大的需求。
(一)現有VI設計規范手冊不利于執行
VI手冊在企業基層中的執行十分困難。首先,VI手冊中已包含設計的穩定性很難保證。VI手冊中已經包含的設計衍生品,會因為改廠、改負責人以及修改信息等因素發生改變。這是在VI設計脫離設計團隊后,設計團隊對該VI設計缺乏管控權利造成的。其次,后續設計的穩定性很難保證。當客戶產生新的需求時,如果換個設計對接方,新的設計衍生品就會發生變化,這是由于VI手冊中缺乏方法論的規定造成的,所以大家對VI手冊的理解很容易發生錯位,這導致企業形象的完成度大打折扣。甚至,在一些對設計敏感度低的企業基層中,VI手冊成為完善經營方針的幌子,置之高閣失去其實用價值。
(二)現有VI設計規范內容滯后且具有局限性
現有VI手冊的內容也嚴重落后于時代。首先、把客戶的需求限制于VI手冊中的門類上。其次、把客戶的需求僅限于對“物”的需求上。再次、不涉及或較少涉及終端等新媒體平臺的交互及動態情境下的體驗規范,提供的衍生產品比較滯后。
這些問題的根本,在于VI系統缺乏對設計構成內涵的規范。以往VI的設計案例中,每一個VI衍生物之間除了基礎元素相同以外,構圖上和整體風格上也會保持統一,達到視覺上的關聯,但這種關聯基本靠設計師抽象的感受,把這種感受進行規范化、數據化、可以使客戶舉一反三的設計案例非常稀少,即使有部分歐美國家的大型企業對單個設計進行了比例等設定,但多個設計之間的構成內涵依然缺乏聯系。這導致現有VI設計系統具有局限性。
市場上還有單純增加VI體系的內容來規避上述問題的嘗試,這導致設計的產出時間及人員成本的新問題。超門類又大又全的VI體系縱然可以實現,但無論在設計上還是企業內部的落實上,通過以往的傳統方式都顯得難以想象。所以VI的產出及呈現方式需要進行重大變革。
(三)現有VI設計規范工作體系效率低
故來設計公司在優質地段建立工作室,吸引大公司光顧成為其設計供應方,并在充分了解其需求后為其定制Logo、VI、Sign、包裝等設計產品,這種模式在知識經濟時代無可厚非,但對于當下而言可以說是一種“守株待兔”式的服務方式。現今智能化沖擊使產業發生了驟變,設計師等待客戶提出需求,從設計到對接落地等細節品控工作,再到工廠排期把產品生產出來,各個周期疊加,人力、財力、時間都是巨大的耗損。
時間、人力耗損的同時還會產生兩個問題:第一個是在保證設計質量的前提下,各個周期步步為營,時間成本巨大,成品完成時,客戶可能已經失去了先前的需求。舉一個例子,某日本團隊2017年為秦皇島阿那亞度假村的vi系統進行整體升級,在過程中為了保持設計傳達出的優雅高潔,設計產品的品控非常嚴格,為了迎合秦皇島夏季集中的客流量,增加了接站大巴車衣的設計,設計團隊負責而嚴謹,從箱體的設計到實際貼車,事無巨細一一把關,工作的細致導致了過長的時間周期,這款接站車投入使用已經進入盛夏,錯過了一半秦皇島的避暑旺季,浪費了一部分接站大巴作為企業形象展出的最有效時間。客戶在為好設計買單,這樣尊重設計的客戶在國內市場并不常見。常見的是第二個問題,也是市場上90%的設計公司都在面對的窘境——在客戶需求的打壓下,縮短各個周期的時間。被壓榨時間的往往是流程中的下游,這個下游環節在國內往往是對樣品的制作和推敲。在極其嚴苛的時間條件下,有機會獲得時間的是流程的上游——方案設計,方案通過后大多數情況已經沒有對樣品進行推敲的時間,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網上購買物品時,效果圖好看,但拿到手里缺乏完成感的原因。這種情況下雖然客戶的市場需求可以滿足,但是設計成品的品質無法保障,最終傷害的還是品牌價值。
三、人工智能給VI設計帶來的機遇
(一)人工智能企業的崛起對VI設計提出要求
近年來、智能科技在我國飛速發展。2020年我國啟動34萬億的新基建投資,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7個領域。5G基建和工業互聯網都對應了5G時代的到來,而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兩個領域的則指向了AI時代的到來。可以看出,這兩個領域將成為拉動未來中國發展的兩架新馬車。2020年,5G基建將在中國拉動90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規模,創造54萬人新增加就業,數據總量達到全球的20%,成為數據資源第一大國。到2025年它拉動的經濟體量能達到1.5萬億,而到2030年,5G的連動產出可能高達10萬億人民幣,相當于化妝品產業總和的20倍。一大批新興企業將會拔地而起,他們將成為我國經濟的新動力。為其提高國際形象將是提高我國軟實力的重要手段,VI設計水平及服務方式面對機遇與挑戰。。
(二)新冠疫情給VI設計帶來更多的機會
2020年的疫情創造了多個歷史,它是自西班牙大流感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流行病,導致了1930年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停擺、opac成立以來最大的油價當日跌幅、有史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央行干預。疫情對經濟、對醫療、對民生的沖擊一次又一次的超越了我們的想象。其導致的國際貿易斷裂使我國產業鏈完整的優勢凸顯出來,價低質優的國貨在“去過度化”的新興消費觀念下形成強勁勢頭。再加上面對新冠疫情我國自上而下的有效應對進一步加強民族的自我肯定,人們重新審視國貨,逐漸脫去對國貨的偏見,擴大國貨消費將成為主流。我國品牌與國外品牌的距離主要體現在附加價值,VI設計將幫助國貨丟掉“山寨”帽子,重塑原創企業形象將會是大多國貨品牌的普遍需求。
(三)人工智能給VI設計升級提供技術條件
5G+AI的技術革命將會切身改變我們的生活。比如5G的高速寬帶(eMBB)低時延與游戲行業結合,玩家再也不用下載,操作非凡順暢的同時,畫質得到飛躍,甚至可放大看到隊友臉上的汗珠。還可靠低時延(uRLLC)的特性,使得自動駕駛真正成為可能,在4G時代云端控制車輛,時延會達到100毫秒,對于100公里/小時的速度來說,就是2.8米的誤差,在高速公路上這個誤差就是災難,但是到了5G時代,時延只有1毫秒,也就是2.8厘米的誤差,是可以忽略誤差,所以5G時代自動駕駛將化為現實。再比如5G的大規模機器通信(mMTC)能力和醫療行業的結合,可以實現遠程診斷,在家里用簡單的設備就能夠進行身體檢查,秒速出結果然后醫生直接診斷,只要對比一下現在看病的體驗。線上診療的優越性不言而喻。所以5G時代在線醫療平臺指日可待。人工智能也同樣發揮著巨大潛力。在美國通過“ibm沃森”的使用,癌癥診斷準確率比人工醫生高4倍,它可以可快速學習癌癥研究論文并提出適當的治療方案。而“ibm沃森”在法律咨詢上的精準率甚至比人工律師還要高出20%。adobe sensei更是結合數據技術和軟件平臺,在Experience Cloud,Document,Creative Cloud三個出口為客戶提供人力夾持,不但極大簡化設計師操作,還為銷售運營提供數據導向。同樣的轉變還體現在教育,新聞,經濟等各個領域。智能技術為各個行業產業升級,這種助力為企業形象升級是可以期待的。
企業的崛起、國貨的流行以及技術的支持都照實著我國企業的數量增長,規模加大和競爭的激烈。企業形象在這場經濟博弈中的價值不言而喻,VI設計將會被更加的重視與期待。VI設計站在蛻變的十字路口,如何利用這個機遇尋找革新突破。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個角度考慮。
四、運用人工智能升級VI設計的路徑
(一)運用人工智能使企業形象自我生成
平臺銷售中的廣告已經率先做出表率。阿里巴巴自2016年雙11開始,開始利用人工智能生成海量廣告圖,從早期背景色的派生以及同一廣告不同尺寸的自動生成到根據大數據學習買賣雙方需求自動生成橫幅廣告技術,完成了對不同受眾“量身定做“廣告的進準投放。通過對設計的“量化”解放了四倍生產力的同時壓縮4分之一的時間成本。同樣的變化也體現傳統平面設計的字體設計當中。2018年4月阿里漢儀智能黑體上線,這是由阿里巴巴透過旗下PAI TensorFlow深度學習機制,讓系統能藉由分析、運算、“構思”出全新字體設計的套用模式,進而讓整套字體透過基礎字體造型衍生出多達6763個字,速度是以往人工的四倍,且這個速度將會不斷縮短。這項技術對中文圈設計行業的意義及其重大,將在企業視覺形象的完整性、設計從業員的專業修養等方面發揮巨大影響。
同行們在終端領域進行的探索令人備受鼓舞,這種對構圖、顏色等設計元素邏輯上的規范同樣適用于企業形象的規范中的應用衍生。筆者認為VI設計中最初的核心部分,也就是對企業形象的造型化、視覺化這個過程,深度學習還不具備這樣的創造能力和人文感知能力,數據科技為我們帶來的是技術上的“最優化”。AlphaGo從海量數據中學習然后自我博弈,就習得了圍棋的技巧。在它眼里,沒有我們下圍棋的那些哲學概念,但它戰勝了柯潔、李世石,它把圍棋當作一個數學問題在解,而對于我們來說圍棋是文化或者是藝術。設計如是,大數據可以優于人類完成規范化、數據化、統一化等技術問題并把它貫徹到底,但是數據技術本身并無法感知到規范化為企業賦予了怎樣的美學價值。設計的“哲學”在于對自然、對社會、對人,對一切外界的五感感受進行整理、鏈接和表現,換言而之,設計不是數學,僅有數據是無法支撐的。設計師整理各種感受、信息并將其表達出來讓更多人感受到人文的善意、把抽象概念精準的化為視覺語言的造型能力,引起共鳴的同理心,五感相連的敏感,認清當下并判斷方向的決策力,這些都是數據所無法做到的。
所以筆者認為數據科技在VI中的應用,首先是通過對樣式的海量學習后配合設計師完成對企業形象結構規范的搭建,并在設計形態完成后結合市場需求自動進行設計衍生品的派生,從而完成根據客戶需要而自我繁殖的目的。比如,設計師給出了100種VI衍生的可能,數據學習后根據市場需求的預判自動衍生出1000種VI品詳細操作方法,筆者在下文繼續闡明。
(二)運用人工智能實現企業形象設計衍生品早于需求出現
如上文指出現有VI設計工作方法提供的服務是被動的、滯后的。人工智能可以解決這種現有供求關系下造成的矛盾,那就是在客戶提出需求之前提供設計。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初級設計自動生成:首先大數據提供市場需求預測,人工智能將這種預測根據已有的VI設計模型進行設計的自動生成。這個設計雖然會存在設計上的諸多問題,但是把市場需求非常直觀的展現出來,為設計師提供思路的同時人工智能的自動生成設計也為設計師提供設計基礎。
第二步,通過評估生成中級設計:設計師對人工智能生成的設計進行審核,為其評估,判斷設計水平的同時,對生成的設計品類進行把關,使人工智能進行新一輪的計算。斯坦福人機交互研究團隊認為雖然我們無法確定什么是好設計,但是可以確定什么樣的設計最接近于好設計。同濟大學設計與人工智能研究室范凌教授在2017年ucan大會上發表名為《設計與人工智能報告——人工智能與設計的未來》的報告中提出“通過設計產生數據,將人的設計轉化為設計的數據。這個數據變為某種模型,這個模型可行進行運算,運算之后再評估,評估打分之后,再進行運算的迭代。只有這種模式才能真正產生會設計的機器。”肯定了通過“打分”將設計量化的可能性。通過“打分”人工智能也可以反復學習什么是更“對”的設計,從而優化計算規則,形成效果上更加接近人工設計的作品。
第三步,將中級設計提交客戶:在設計師評估、人工智能優化規則的協作下,產生適宜數量的中級設計也就是“需求預測設計初稿”。這個初稿在設計師的評估下由人工智能生成,呈現未來幾個月可能會出現的市場需求,比如在春季會提前預測出夏季可能需要的vi衍生品,比如印有企業logo的陽傘、適合企業配色的雨衣、符合企業風格的消暑冰袋等等。這些設計初稿會在客戶意識到需求之前呈現給客戶,且設計在設計師的評估與人工智能反復學習中已經具有一定完成度,所以客戶看到直觀的圖像可以立即判斷自己是否需要并對需要的產品提出意見。更重要的是因為在一開始設計就是根據市場需求預測得出的,所以這種方式在創造了需求的同時,完成了需求的精準化,提高了設計顧問服務的維度。
第四步,客戶明確需求后,設計師對設計進行最終的手動調整,修復一些人眼看起來最優而非數據最優的細節,使設計完成度達到最高的同時對人工智能的學習再次具有指導作用。通過不斷學習,人工智能逐漸完善,在后期企業形象的基礎維護階段,設計師的參與也會越來越少,從而投入到更多的早期創造類工作當中。
第五步,設計方案通過后,進入到樣品制作的環節。南京大數據研究院院長劉鵬介紹,現今技術已經支持設計一部汽車的同時,就把新設計置入到模型中進行運行模擬,根據實際模擬運行的數據來修改設計。筆者認為搭建數據環境來模擬運行的方法同樣適用于樣品制作。比如做一個點心盒,多厚的紙張效果更好,預留怎樣的折疊空間才能使折角干凈整潔等等,實時可以通過VR眼鏡或者一些別的媒介看到設計的效果,并進行實時修改,筆者相信這種模擬環境將在5G環境下成為可能。
(三)運用人工智能使設計服務平臺化
根據本篇上述討論可以預想到這里的“設計服務平臺化”不是指在平臺上出售設計,而是以設計為紐帶鏈接企業、設計方、廠家的平臺化工作模式。在供需流程的最初階段,平臺根據數據分析、預測出企業可能產生的需求。把預期的需求自動設計出初稿并推送給設計師,設計師對初稿進行評估,人工智能修正設計并推送給客戶,客戶確認設計需求并由設計師精化設計后,該設計在廠家的工藝模擬環境模型中進行樣品測試,直至設計達標,進行生產。整個過程數據都在不斷深化不斷學習,從而更加精準更加正確的完成設計工作。通過這一套工作“VI服務平臺化”的工作方式,讓數字化技術和數字化平臺幫助企業建立數據驅動的運營系統,構建數字化生產和數字化商業模式,顯著提高運營效率、可靠性和預測能力。這樣也達成了以智能化、平臺化的方式來實現設計團隊從設計環節向運營環節轉變的增值性商業轉型,不僅僅是提供設計、而是提供長期的品牌顧問。這也改變了設計師的工作方式,設計師的部分工作將從設計衍生者轉化為設計仲裁者。將從一對一的設計制作,轉化為一對N的設計評判。提高客戶體驗的同時也提高了設計效率和精準度。
平臺化的優越性還在于提高設計產品水平。如前文所述,我國設計產品的完成度較低,原因在于設計方及企業缺乏對樣品進行反復推敲的意識的同時,工廠情況及相應知識也非常復雜,增大了設計師將設計落實的難度。事實上,機械等生產因素在實操中根據廠家或批次的變數而產生的差別是極大的,比如都是300g銅版紙,但根據生產廠家的不同、原料批次的不同,有的紙張質密所以薄、有的質地松散所以厚。最了解這些細節情況的是與設計方對接的制作工廠,比如制作點心盒這個例子中就是制盒工廠,他是最了解自己進了什么貨,及其狀態如何的人,如果由他們根據實際情況搭建環境模型,樣品的模擬會很有說服力,也方便設計師根據生成的效果判斷該工廠是否有承接能力。大數據甚至可以在工廠不合格的情況下為設計師推薦符合需求的工廠。從而打通設計的上中下游,實現數字化商業模式。本文前述也提到過設計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打樣,而落地工作在我國設計行業極其不受重視,導致用戶手中實物與設計效果圖大相徑庭的問題不在少數。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折射我國設計師不受重視的同時也表現設計師對自身工作的誤讀。但我們可以寄希望于通過技術來解決成本和時間問題,為設計師創造堅持品質的條件,進而使更多的設計脫離紙上談兵,呈現完成度更高的最終呈現效果。
總 結
企業形象是企業自身的一項重要無形資產,塑造企業形象雖然不一定馬上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但它能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獲得社會的認同感、價值觀,最終會收到由社會效益轉化來的經濟效益,是一筆重大而長遠的無形資產的投資。但我國目前VI設計存在較多問題,主要集中在設計成果執行難、工作方法時效差等方面。在我國企業面臨更多機會和挑戰的工業4.0時代,企業競爭不僅僅是產品性能、品種之戰,更重要的還是企業形象之戰,因此,塑造企業形象應成為有長遠眼光企業的長期戰略。新的時代背景下企業形象設計方法面臨轉型,設計行業將完成從提供“設計物”到提供“設計顧問”的轉型,從短期對企業形象衍生產品的設計到長期對企業形象AI進行顧問式把控,相信這種轉變將在不遠的未來成為現實。
參考文獻
[1] 王敏.面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設計價值與設計蛻變[R].香港:國際藝術設計教育年會,2016.
[2] 范凌,2018設計與人工智能報告[EB/OL].https://yq.aliyun.com/articles.
[3] 辛磊.北京新合作商貿連鎖有限公司企業形象識別系統研究[D].長沙.中南大學,2008.
[4] 林超,AI時代,人工智能下崗位的危與機[EB/OL].https://mp.weixin.qq.com/s/xk5k-deLlxFPmLti4pqV0Q.
作者簡介:朱笑塵(1990-06-03),女,學歷:碩士,籍貫:陜西,單位:北京大思廣告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