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雨捷 錢宇航 徐丁健
目前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鄉村經濟較為落后,激發鄉村的內在活力、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實現城鄉經濟協同發展迫在眉睫。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推進,是新的社會經濟形勢下探索特色農業產業升級,讓農村成為優質生態的涵養地以及農民追求財富的翹板和動力,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和創新舉措。本文以三瓜公社為例,探討鄉村振興背景下田園綜合體的可持續發展路徑,并提出相關建議。
一、引言
相比城市化快速發展,我國農村的經濟止步不前。田園綜合體是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以農村自然風光為主要載體的集多產業開發于一體的新型農業發展模式,將將多種文化、產業與農業融合到旅游業,推動鄉村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巢湖市三瓜公社作為最早一批田園綜合體的示范,率先擊碎傳統鄉村孤立、單一的空間態勢,充分管理規劃鄉村的功能空間,圍繞休閑、文化、旅游、餐飲等諸多領域,開展具有創新特色的科普教育、勞作體驗、農業會展等活動,對于推動農村和農業走向開放和進步有著重要意義。
二、文獻綜述
“田園綜合體”這一概念最早是于2017年由中國的國字號文件中提出。國外目前為止并沒有出現體這一概念,因此對于田園綜合體的主要研究還是在國內展開。
隨著我國城鄉村城市化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諸多以“城市規劃”和“生態構建”為中心的田園型城市。金經光、柴錫賢等學者提出了城鄉發展平衡、綜合區域規劃以及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的“田園城市”發展要素。在生態學的角度上,黃光宇、鐘曉青、朱鐵臻等人則認為應通過打造生態化城鎮,統籌城鄉規劃,從而達到生態化和利益化的全新“雙贏”生態經濟模式。該模式設計的重點包括規劃布局,人口密度,綠化建設等方面的因素 [1]。
近些年我國“田園綜合體”的相關研究產生了豐富的成果。丁散在《田園綜合體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發展新模式》中提出把在對本土生態自然資源充分利用深度挖掘的基礎上,把生態農業和旅游,作為田園綜合體的基礎,具體則是利用獨特的地理環境、傳統的民俗風情等優勢,展現新型世外桃源的原始生態景致 [2]。劉奇在《“田園綜合體”:怎么看,怎么建》一文中提出“復合型鄉村”的概念,充分發揮鄉村人文、旅游特色以及便捷交通的作用,帶給旅客豐富多樣的體驗感,促進實現對農村農業的復興[3]。
這一理念肯定了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重要價值和現實意義之所在。本文在前者研究的基礎上,選取三瓜公社為田園綜合體的研究對象。基于其發展現狀,研究當下的發展模式,以期能從多個角度提出合理建議。
三、三瓜公社田園綜合體發展現狀
(一)三瓜公社主體開發模式。三瓜公社采用“企業+政府”開發模式,政府搭臺、企業投資,達到資源優勢互補的效果,實現雙贏。
由于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是一項前期投資極為龐大的工程,政府起絕對的主導作用,大包大攬的承擔建設的所有工作已經不再符合實際情況。因此在三瓜公社初期的建設中,政府充分發揮其引導職能,把其中一部分的建設權交予市場,通過委托市場提供田園綜合體開發、建設、運營過程中的公用品,讓企業為其供給專業高效的支持與保障。在開發的過程中,開發主體需要合理出處理各方的關系,充分利用各自優勢,補充短板,形成政企合作的新道路。
(二)三瓜公社社區參與模式。三瓜公社的社區參與采用的是“企業+農戶”的形式。農業專業合作社是起推出促進農民參與度的主要形式,是作為三瓜公社田園綜合體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地的農民承包經營,國家政府政策扶持,從而促進形成了新型農村開發模式。合作社以花生和菌類為核心產品,通過定期舉辦農產品的展銷活動和提供技術支持,提高當地農民的生產效率和規模。一方面,可以推廣當地的農產品,增加其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從而促進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將農民的日常生產活動作為旅游體驗的產品進行開發推廣銷售,讓旅客實際的參與進來,真正的回歸自然,體驗農家生活。
(三)三瓜公社產品開發情況。三瓜公社處于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的第四階段,以“鄉村生活”為關注點。它把農業生產活動包裝成有價值的商品,把休閑農耕體驗發展成為旅游產品。其豐富的農耕經驗是在農村進行的,農耕體驗與鄉村景觀相結合。此時的農村更多的是滿足游客休閑旅游和審美享受的地方。
三瓜公社休閑農耕體驗以生態環境、鄉村風光和農業生產為基礎,利用獨特的地理優勢,創造了一個城鄉居民休閑放松、親近自然、欣賞風景的場所,逐漸成為一個集展示、娛樂、體驗為一體的生活綜合體。
四、建議
(一)注重生態文明建設,確保核心吸引力。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核心目標是“為農”,特色在于“田園”,以農為本。經濟效益的取得不應該以犧牲生態環境來獲得,由此帶來的只是極短時期的利益,不利于長遠發展。在田園綜合體的開發過程中,應充分發揮農村、農民的建設主體作用,用歷史性的眼光對當地特色資源進行保護性開發,通過整合資源,提升田園綜合體的吸引力。在適當、有度地利用農村資源的基礎上進行嘗試性突破,打造農村獨特風情,展示農業魅力,促進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理念貫穿于產業發展的內生和外延中,留住鄉村風光,在發展“金山銀山”的同時能夠留得住“綠水青山”。
(二)發揮市場機制,鼓勵創新探索。田園綜合體的持續良好建設是一項復雜、龐大、具有無限新可能、新機會的工程。市場的力量是強大的,以市場為導向,同時配合相關政策,集思廣益能夠激發田園綜合體內部強大的動力和創新活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要積極鼓勵吸納各類人才,同時加強對農民的再教育,鼓勵農民學習新知識,提高自身技能,在管理模式、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創新,發展循環綜合體,創意綜合體,創新行業產業內涵,使運營更具專業化,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三)完善產業鏈條,促進城鄉聯動發展。一個區域產業的發展密切相關。田園綜合體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完善配套設施,有機整合基礎以及衍生產業,完善產業鏈,使農業與第二、第三產業相融合,同時,將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信息技術融入到田園綜合體的硬件和軟件設施中,另外,利用電商進行當地農特產品的品牌推廣,拓寬銷售渠道,并根據不同客戶的喜好特點提供客戶多樣化選擇,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帶給顧客良好體驗。加強城鄉產業的充分連結,推進城鄉要素的融會貫通,將城市一些良好的、合適的公共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向鄉村推進,增強顧客體驗感,同時促進更多產業的聯動發展,實現傳統農村向現代農村的跨越式轉變。
參考文獻
[1] 田園綜合體的實踐探索與借鑒[J].肖如斐,李碧珍.福建江夏學院學報. 2018(06)
[2] 田園綜合體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發展新模式[J].丁歆.現代裝飾(理論). 2016(05)
[3] “天字一號”的國家命題:田園綜合體(上)[J].劉奇.中國發展觀察. 2017(Z2)
[4] 孔俊婷,楊超.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田園綜合體發展機制構建研究[J]. 農業經濟,2019(01):31-33.
[5] 彭璇. 湖南田園綜合體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9.
[6] 劉凌云,陶德凱,楊晨. 田園綜合體規劃協同路徑研究[J]. 規劃師,2018,34(08):12-17.
[7] 丁倩文. 農旅融合視角下田園綜合體開發模式優化研究[D].安徽財經大學,2019.
作者簡介:厲雨捷,2000年4月,女,漢,浙江東陽,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