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對數控機床的熱設計技術展開了研究,包括熱鏡像結構設計、冷卻散熱方式設計、電氣系統熱變形補償等,可保證機床的熱穩定性,進一步提高機床加工精度。
關鍵詞:機床熱設計;熱鏡像結構設計;機床冷卻;熱變形補償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機床制造業不斷發展,數控機床的加工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數控機床在可靠性、精度保持性、熱穩定性等方面還有待提高。其中,熱穩定性是影響機床精度的關鍵因素。很多數控機床在加工高精度零件時,設備本體達不到熱穩定要求,受車間溫度變化、主軸旋轉發熱、導軌摩擦生熱、電機散熱等因素影響,機床加工點位置不斷無規律地偏離程序預設的坐標點,致使工件加工不合格甚至報廢。本文主要分析數控機床的熱設計技術,包括機床設計制造中應用的熱鏡像結構、熱補償方法等,通過保證機床的熱穩定性,進一步提高機床加工精度。
1 機床熱設計技術
金屬材料有熱脹冷縮的特性,溫度每變化1 ℃,鋼鐵長度就變化11.7 μm/m。在設計階段減少機床熱誤差影響,從根本上提高機床的熱態特性尤為重要[1]。機床開機運行后,零部件溫度逐漸升高,尺寸隨溫度變化而變化,此時機床的加工精度不穩定,當零部件發熱量和散熱量達到平衡時,機床精度才趨于穩定。但有些機床由于設計、制造方面的原因,無法達到熱平衡狀態,致使機床始終達不到穩定的加工精度。
2 采用熱鏡像結構
機床在運轉過程中發熱是不可避免的,應該盡量做到使熱變形量有規律、可控制,熱變形按照預估的方向發展,為后續的電氣系統熱補償奠定基礎。熱鏡像結構是接受熱、控制熱的典型結構,熱鏡像追求機床主體結構的完全鏡像,即以包含加工點的基準截面,將機床的基礎零件和熱源進行完全的鏡像布置。機床的熱鏡像結構如圖1所示,基礎零件床身、立柱、主軸箱、工作臺等都是相對基準截面的鏡像結構,進給電機X1、X2、Y1、Y2、Z1作為主要發熱源,也是相對基準截面鏡像布置的。尤其是進給電機X1、X2的布置,在同一根進給絲杠兩端布置同樣結構的電機,實現了機床結構和熱源的完全鏡像,結構較為先進。采用熱鏡像結構,機床受熱源影響發生形變后,加工點仍在鏡像基準截面內,熱變形對機床精度變化影響較小。
3 采用適當的機床冷卻方式
3.1? ? 主軸冷卻
主軸是機床的關鍵部件。由于主軸最接近切削點的位置,其精度變化對加工精度的影響最大。主軸高速旋轉過程中,熱源主要來自主軸軸承的滾動摩擦,發熱使軸承發生形變,進而影響主軸精度,降低軸承使用壽命。通常簡單的機床冷卻方式是對主軸軸承外環進行冷卻,因為外環不旋轉,所以結構較為簡單,但其冷卻效果并不理想。正確的機床冷卻方式應該是通過主軸本體對軸承內環進行循環冷卻,使主軸和軸承內環不再膨脹,軸承保持良好的預壓狀態,同時對軸承進行合理潤滑,減少摩擦生熱,保持主軸溫度恒定。但由于對軸承內環進行冷卻結構較為復雜,在國內機床中應用較少。在對軸承冷卻的同時,也應該重視主軸箱體的設計,其要有足夠的熱剛度,具有良好的散熱結構。
3.2? ? 進給系統冷卻
典型的進給系統通常包括電機、減速機、絲杠、軸承等零件,其冷卻方式也是從這幾部分展開研究。電機通常有自然冷卻、風冷、水冷等結構;減速機可以自帶冷卻泵進行冷卻;絲杠有中空結構[2],可以用冷卻介質循環冷卻;軸承則采用合理的潤滑結構,同時對軸承座進行循環冷卻。機床進給系統的循環冷卻如圖2所示,冷卻介質從遠離電機端的軸承座接入,對滾珠絲杠軸承外環進行循環冷卻后,經配流環進入絲杠中心的冷卻孔,流至絲杠另一端,再經配流環進入靠近電機端的軸承座,對滾珠絲杠軸承循環冷卻后,回到溫控裝置,降溫后繼續循環對進給系統進行冷卻,根據溫度傳感器的反饋,使進給系統保持與機床基礎零件相同的溫度。使用此種冷卻方式時,注意冷卻介質的接入點應遠離電機端的軸承座,這樣不會使電機端的熱量傳至進給系統下游。但此種方式由于滾珠絲杠中心的冷卻孔加工比較困難,不適合長行程的進給系統。對于長行程進給系統中使用的齒輪-齒條傳動,通常不進行冷卻,只對齒輪-齒條做充分潤滑。
3.3? ? 機床基礎零件及加工環境的冷卻
在機床基礎零件中設計循環系統,接入冷卻介質,由溫控裝置帶動冷卻介質對機床本體進行循環冷卻,使基礎零件的溫度保持恒定,同時在機床外圍增加由隔熱材料制造的熱平衡防護罩,可以隔絕外部環境溫度變化對機床的影響,熱平衡防護罩使機床的加工環境形成一個獨立的空間,在此環境中接入空調系統,調控溫度,保持加工區域溫度恒定,使機床加工精度保持穩定。
3.4? ? 切削熱控制
刀具直接參與切削,切削過程中的發熱不可避免,刀具、工件、主軸都隨溫度的升高,精度發生改變。切削過程中根據工況不同,采用不同的冷卻方式,如刀具內冷、外冷的冷卻方式,使切削產生的熱量被冷卻液帶走,一方面可以保護刀具,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切削熱產生的熱變形。同時,使用適當的排屑裝置,如機床常用的鏈板式排屑器、螺旋式排屑器、風力除屑裝置等,使溫度較高的切屑快速移除出加工區域,降低對機床精度的影響,使熱變形保持在可控范圍內。
4 電氣系統對熱變形的補償
除采用合理的結構和冷卻系統外,電氣系統對熱變形的補償對于保證機床的熱穩定性至關重要。采用專業的軟件系統及傳感器,采集機床主要零件,如主軸、滑枕、立柱、床身等的熱變形數據,建立熱誤差模型進行系統分析和補償。原點平移熱誤差補償法是目前常用的熱位移補償方法。原點平移補償法原理是熱誤差補償控制器計算機床的熱誤差,這些誤差量作為補償信號被送至CNC控制器,然后通過CNC控制系統中PLC的I/O口平移參考原點,以此實現熱誤差量的補償[3]。
5 結語
在數控機床設計過程中,需要加強對熱設計的重視。在機床結構方面,可采用熱對稱結構;在溫度控制方面,可采用合理的冷卻、散熱、排屑等方式。機床從生熱到產生形變,過程非常復雜,其熱變形補償也非常復雜且重要,熱變形補償是提高數控機床加工精度的關鍵技術,應對此做進一步研究,形成系統的理論方法應用到數控機床設計領域。
[參考文獻]
[1] 鄧小雷,林歡,王建臣,等.機床主軸熱設計研究綜述[J].光學精密工程,2018,26(6):1415-1429.
[2] 高建民,史曉軍,許艾明,等.高速高精度機床熱分析與熱設計技術[J].中國工程科學,2013,15(1):28-33.
[3] 傅建中,姚鑫驊,賀永,等.數控機床熱誤差補償技術的發展狀況[J].航空制造技術,2010(4):64-66.
收稿日期:2020-06-08
作者簡介:李國志(1981—),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工程師,研究方向:金屬切削機床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