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業爐是現代工業化生產中的重要設備,其設計溫度高,內部物料流動劇烈,因此工業爐設計工作需要更加嚴謹。因為大多數工業爐都屬于非標設備,需要根據每個項目獨特的工藝要求進行個性化設計,所以無法直接采用以往的工業爐。現對工業爐相關的設計技術規范進行了整理,結合以往的工作經驗,歸納總結了工業爐設計的一般流程和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關鍵詞:工業爐;設計;流程
0 引言
工業爐是現代工業化生產中的重要設備,其內部運行工況惡劣,故對設備的要求非常嚴格。大多數工業爐屬于非標設備,需根據每個項目獨特的工藝要求進行獨立設計。本文對工業爐相關的設計技術規范進行了整理,結合筆者實踐經驗,歸納總結了工業爐設計的一般流程和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
1 工業爐的設計前準備
1.1? ? 設備工藝要求
工業爐作為整體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是服務于工藝,因此工業爐應與整體工藝要求相匹配。一般需要了解的工藝要求包括如下內容:
(1)工藝物料狀態(氣態、液態、固態),影響工業爐設備的排渣結構形式;(2)工藝反應類型(氧化、還原),影響工業爐尺寸、設計壓力的選取以及密封結構的設計等;(3)工藝溫度,影響工業爐內襯設計及外殼溫度設計;(4)工藝壓力,影響設備結構的強度設計;(5)特殊工藝物料(有毒、有害、易燃、腐蝕),影響設備材質選擇、輔機選型、密封性要求等。
1.2? ? 選擇相應的設計規范
在正式開始工業爐設計之前,應根據設備工藝要求,判斷設備工藝特點,并選擇相應的設計標準作為設計依據。
根據設備的設計壓力不同,工業爐設備的類型也不一樣。其中設計壓力大于0.1 MPa或者真空度小于0.02 MPa的屬于壓力容器。對屬于壓力容器的工業爐設備來說,應參考《壓力容器》(GB 150—2011)標準;對于設計壓力為常壓的工業爐設備,應參考《鋼制焊接常壓容器》(NB/T 47003.1—2009)標準。
根據整體工藝所屬行業不同,還應選擇相應行業的設計規范。例如,為化工工藝服務的工業爐,應符合《鋼制化工容器結構設計規定》(HG/T 20583)及《鋼制化工容器制造技術要求》(HG/T 20584)等的要求。對于內部有高溫內襯(耐火材料)的工業爐設備,還應對相應內襯做出相關規定,可引用的規范包括《工業爐砌筑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 50211—2014)及《化學工業爐砌筑技術條件》(HG/T 20543)。除了以上標準規范外,如《工業爐設計手冊》(第3版)等,也可以作為設計依據。
2 工業爐本體設計的一般流程
2.1? ? 工業爐結構形式選擇
一般的工業爐結構形式主要分為立式和臥式兩種,具體需要根據工藝而定。
立式工業爐一般適用于小型設備,其占地面積小,啟動運行升溫快,排渣簡單。沿煙氣流動方向受熱更加均勻,更適合布置換熱面,適用于需要在爐內換熱的工藝。臥式工業爐一般適用于大型設備,占地面積大,啟動升溫慢,排渣較為復雜。物料停留時間長,適用于需要保證一定反應時間的工藝。
2.2? ? 工業爐爐膛結構設計
爐膛是工業爐內部反應空間,爐膛尺寸大小由爐膛容積熱負荷和截面熱負荷決定。
爐膛容積熱負荷(kW/m3)=爐膛內熱功率(kW)/爐膛容積(m3)
爐膛截面熱負荷(kW/m2)=爐膛內熱功率(kW)/爐膛截面積(m2)
爐膛內熱功率為忽略掉散熱的有效功率;爐膛容積為爐內有效容積;爐膛截面積為垂直于物料流向的截面面積。
爐膛容積熱負荷與爐膛溫度直接相關。爐膛容積熱負荷越高,爐膛平均溫度越高,反之,則平均溫度越低。
爐膛截面熱負荷反應所取截面溫度,一般取反應區截面溫度。爐膛截面熱負荷越高,反應區溫度越高,有利于反應充分,反之,則反應區溫度越低。
在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工藝不同,選取類似設備的熱負荷參考值。以燃氣鍋爐為例,其容積熱負荷一般取1 150~1 800 kW/m3,截面熱負荷一般取4 000~6 150 kW/m2。
根據工藝提供的反應功率數值,選取適當的爐膛容積熱負荷和爐膛截面熱負荷數值,即可計算得到爐膛內部容積尺寸和爐膛截面尺寸。對物料反應時間有要求的設備,還應校核物料停留時間。
爐膛長度(m)=爐膛截面熱負荷(kW/m2)/爐膛容積熱負荷(kW/m3)
物料停留時間(s)=爐膛長度(m)/物料流速(m/s)
2.3? ? 工業爐內襯設計
工業爐是高溫設備,一般都需要在內部設置耐高溫內襯。耐火內襯對于工業爐的使用壽命有很大影響。耐火內襯的選擇受到物料類型、溫度、運行方式等方面的影響。物料類型是選擇工作層的重要依據。工作層直接與物料接觸,需要通過材料侵蝕實驗,確保物料與工作層不會發生高溫反應。
爐內溫度對耐火內襯設計影響最大。一般耐火內襯分為工作層和保溫層,部分高溫工業爐,還應增加絕熱層。工作層直接接觸爐內高溫,要求在最高設計溫度保持性能穩定。一般要求其耐火度高于最高設計溫度至少200 ℃。保溫層隔熱性能好,但耐溫不超過800 ℃。絕熱層在工作層和保溫層之間,既耐高溫,又能隔熱,可防止保溫層超溫。設備外殼的溫度應低于50 ℃,對于有酸性氣體的設備,外殼溫度應高于露點溫度20~30 ℃。設備運行方式對內襯方案設計也有影響。例如,在局部高溫區選取耐火度更高的材料;在需要換熱的區域取消部分內襯結構。
2.4? ? 工業爐設備殼體設計
工業爐殼體應考慮設備結構穩定性和功能性。工業爐是高溫設備,其結構穩定性直接關系到設備的安全性能。工業爐重量較大,設計殼體壁厚應參考相關設計手冊,綜合考慮剛度條件和強度條件。殼體材質應考慮物料腐蝕的影響,例如爐內有大量含Cl物料,則材質不應用奧氏體不銹鋼。設計爐殼支撐時,應考慮爐殼在運行狀態下熱膨脹的影響,選擇合理支撐點,盡量利用設備自身的結構形式釋放膨脹量。
工業爐是為工藝服務,需要設計各種功能性接口。在設計物料進出口時,應考慮物料的進出方式,固體物料一般上進下出,氣體物料一般下進上出,液體進料應設置噴頭,噴頭方向一般與流向一致。物料進口和出口夾角一般不小于120°,確保物料充分流經設備中心區,防止物料反應不徹底。工業爐內的溫度和壓力應滿足工藝要求,為了實時校核這些工藝參數,需要在爐殼上設置在線檢測點。檢測點位置應選在有代表性的特征區域,對于特征區域范圍較大的設備,可以設置多個監測點。
3 工業爐設計應考慮的其他問題
工業爐并不是孤立設備,為維持其穩定運行,需要在周邊設置一整套機構進行配合。不同的設備需要的輔助機構不同,此處只做簡單概括描述。
首先是設備鋼結構。工業爐的體積都較大,需要設置鋼結構便于巡檢操作。工業爐的設備鋼結構應與工業爐的支撐結構相匹配,如果工業爐要支撐在鋼結構上,還應提前校核鋼結構強度。鋼結構巡檢通道應經過設備所有檢測儀表位置,對較大的鋼結構還應設置雙通道,以滿足消防要求。在需要連續操作的位置,應設置獨立的操作平臺。其次是工業爐的配套輔機。輔機的選擇根據工藝的不同而不同。從通用的角度考慮,輔機應具備一定的設計余量,例如風機水泵,一般壓力應預留10%的余量,流量應預留20%的余量。輔機的布置應盡可能圍繞在工業爐周圍,一般在設計殼體管口時,就要規劃好配套輔機的安裝位置。最后是工業爐儀表。需要與物料直接接觸的儀表,儀表材質應能夠長期穩定接觸物料。儀表量程應適當,一般測量值在儀表總量程的1/2~2/3為宜。對于工作情況惡劣,直接測量儀表容易損壞的測點,優先考慮采用間接測量法。如必須直接測量的,應選用更換方便的儀表。
4 結語
工業爐是一種非標設備,每臺設備都需要根據項目要求量身定做,即使是針對同一種工藝而設計的工業爐,也會因為項目實際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差別,這就需要工程設計人員在進行工業爐設計時,充分考慮工藝要求和項目實際情況。本文總結了工業爐設計過程中的一般流程,并對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對于剛接觸工業爐設計的人員來說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收稿日期:2020-05-29
作者簡介:曹彤(1984—),男,江蘇揚州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化工環保項目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