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生·阿合尼牙孜
摘 要:牛養殖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傳染性疾病,其中就包括牛口蹄疫病,雖然該病死亡率不高,但傳播速度快、范圍廣。如今的牛養殖規模不斷壯大,一旦出現該疾病,不僅影響牛的正常生長,還會造成養殖戶大量的經濟損失,影響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同時,牛口蹄疫也是一種人畜共患病,防控不及時容易使疫情向人類傳播。為此,必須加強對牛口蹄疫臨床癥狀的認識,做好對牛口蹄疫的診治與防治措施,以更好地促進我國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牛口蹄疫;臨床癥狀;診治;防治措施
引 言
牛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發的一種高度傳染性的急性疾病,國家已將其列為A類家畜傳染病。該病在養殖領域暴發流行后,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處理,疫情會進一步向其他養殖領域擴散,造成嚴重危害。牛口蹄疫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秋冬季節是該病的高發期。對此,基層地區的畜牧從業人員應加大對該類傳染性疾病的診治力度,構建完善的防范措施,認真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對牛養殖業的平穩運營起到幫助。
1牛口蹄疫的臨床癥狀
患病牛體溫升高,眼結膜潮紅,唾液分泌旺盛,呈閉口流涎狀,檢查患病牛口腔內部,可以看到牙齦、舌頭等處出現水皰,進而破潰。除口腔外,奶牛的乳頭也會有水皰出現。一些牛因舌頭等處的水皰破潰后形成潰瘍,造成的疼痛導致難以進食,乳頭也因細菌感染而腫大,拒絕擠奶而導致乳房炎和乳房穿孔。蹄部有時也會發生感染,尤其是在蹄叉部位,也會因疼痛而造成牛只跛行。少數情況下,口蹄疫會誘發心肌炎,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牛只死亡。如果沒有心肌炎癥狀多數牛可經過一段時間逐漸好轉,經過治療大部分牛可以痊愈,但由于其傳播迅速,傳播途徑廣,故在發現動物患有口蹄疫病后應當立即撲殺,不進行治療。
2牛口蹄疫的流行病學
帶病毒牛和患病牛為主要傳染源,患病牛排出的分泌物與污染物中攜帶大量病原。病毒不只是通過單一途徑進行傳播,能實現直接接觸傳播也可以間接接觸傳播,正常牛直接接觸患病牛會導致病毒快速傳播蔓延。同時患病牛污染的養殖環境,飼養管理用具、飼料、飲用水、空氣和禽類是該種病毒遠距離傳播的一個主要誘因。病毒主要經呼吸道、消化道傳播,也可以通過黏膜、乳頭和受傷的皮膚組織傳播。如果患病牛蹄部出現發病情況,通常經2~3d的傳染可以波及整個群體,如果緊急期間沒有制定嚴格的防范措施,很容易造成病毒大范圍傳播流行,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
3牛口蹄疫的診斷
牛口蹄疫通常發病過程較短,發病較急,大多數患病動物呈現良性經過,造成的死亡率相對較低。結合患病牛的臨床癥狀能對病情做出初步診斷,但是考慮到該種病毒具有多種血清型,應確定為哪種血清型的病毒。在實驗室診斷中可采集患病牛的乳房、舌頭處的水皰液10g帶回實驗室后,將其放置在50%的甘油生理鹽水中,瓶口用蠟密封。水皰應使用消毒完的注射器抽取,并裝入消毒瓶內,用蠟密封迅速進行補體結合試驗,從而確定病毒類型。現階段已經有放射免疫、被動血凝試驗、免疫熒光抗體法等先進技術來對毒型進行鑒定。
4牛口蹄疫的治療方法
在對牛口蹄疫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結合患病牛的實際情況進行治療,若病情較輕,15d內可自動痊愈;若病情較重,則需在檢查后科學用藥。對于患病牛的口腔,可通過0.1%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清洗,之后涂抹碘甘油,也可涂抹3%的紫藥水。飼料需進行調整,以流食為最佳,將營養物質適量加入到飼料中,以滿足患病牛的營養需求。要對飼料結構進行合理控制,以免影響治療效果。在牛蹄的治療方面,部分部位存在較輕的病變,可通過1%硫酸銅來進行清洗,將青霉素軟膏涂抹于其上,之后進行包扎,涂抹2次/d,一般在15-20d后能夠恢復。治療期間病牛患處不可碰水,也不可受到污染,以免影響治療效果。若病牛的牛蹄存在嚴重病變,則需以1%的福爾馬林溶液來浸泡病蹄,一般持續浸泡7d,結合病牛恢復情況來對浸泡時間進行合理調整,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5對患病牛進行緊急處理
由于牛口蹄疫屬于國家重大傳染性疾病,發生后應立即向當地有關部門匯報。確診后,立即對整個養殖場進行封鎖隔離,禁止調運一切動物,同時,做好整個危險區域的流行病學調查,掌握其他養殖場的牛群抗體水平。封鎖后應每天堅持上午下午各一次,分別對疫區進行衛生消毒,內部環境選擇使用0.2%的過氧乙酸溶液消毒,外部環境選擇使用2%的氫氧化鈉溶液消毒。對養殖場的所有患病牛進行撲殺、無害化處理,并做好污染養殖圈舍的徹底清理和衛生消毒工作。當區域內最后1頭患病牛無害化處理完畢,經過嚴格的檢疫檢驗和衛生消毒,合格后解除封鎖。
6牛口蹄疫的預防措施
6.1做好清潔消毒
在牛養殖過程中,為避免細菌滋生,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及時處理牛的排泄物及垃圾等。要嚴格依照標準,定期對牛圈進行消毒,保證飲水安全。冬季寒冷,需要做好牛圈的保暖。養殖人員需提升自身養殖水平,增強養殖技能,實施科學管理。
6.2定期接種疫苗
由專業防控機構來負責牛口蹄疫的防控工作,畜牧管理部門需下放相關通知,采取有效措施來防控牛口蹄疫。防控機構應當密切配合,結合養殖時間、牛齡等來定期接種疫苗。
6.3科學引種
牛引種前必須要做出科學規劃,監測牛引種,仔細分析牛的來源,掌握牛的健康狀況,以便加以合理選擇。要科學管理牛引種、消毒、患病處理等工作,建立引種與外調審查制度,獲得衛生監管部門批準。牛引種應盡可能選擇規范的養殖場,確保牛品種的安全與健康,為防范病菌感染,盡量選擇近距離的養殖場。
結 語
牛口蹄疫是牛養殖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嚴重阻礙著牛養殖業的經濟平穩運行。臨床上牛口蹄疫的癥狀較為明顯,結合具體的臨床表現,及時對疫病做出診斷與治療是關鍵。平日里,做好對牛圈的清潔與消毒工作、定期為牛接種疫苗,同時為牛進行科學引種,以降低牛口蹄疫的發病概率。當出現疫情后進行嚴格的封鎖隔離,禁止一切動物調運行為,并做好患病動物的撲殺無害化處理,從而保障整個牛養殖產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春曉.牛口蹄疫的診斷方法及防治對策[J].? 中國動物保健. 2020(04). 13
[2] 袁哲.淺論牛口蹄疫的防治與措施[J].? 畜牧獸醫科技信息. 2019(04).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