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黑臭水體的存在對于縣城區的環境狀況以及生態狀況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需要從根本上采取措施來予以改善。在本文中,將結合相關案例,來分析黑臭水體目標治理過程中的設計要點,并從黑臭水體治理的實踐方案出發,采取針對性措施進行改良與優化,從而保障區域內整體環境綜合治理的效益。
關鍵詞:黑臭水體治理;目標規劃;方案設計
引 言
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前期發展的過程中,忽略了水體的污染源頭的有效控制,致使大部分地區的水體自然形態放生了改變,并由于生態系統被破壞出現了水體發黑發臭等一系列問題。為此,就要采取針對性措施來完成對水體生態修復,恢復水體的自然環境,保障其生態健康。
一、案例概述
臨泉縣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縣內水系主要屬于泉河水系,而在進行處理的過程中大部河段水質為劣五類,河道均為黑臭水體。并且,在以河源為單位進行污染源導出的過程中,其污染物入河量中主要以內源與電源為主,而污水排口占據了較高的比重。案例工程在展開時,重點針對了當臨泉縣區防洪。污染等突出問題,通過對水利、環保、交通、市政等規劃成果的銜接,實現了對工程建設內容與治理措施因地制宜的針對性安排,配合綜合治理方案的制定,來有效改善臨泉縣的水體環境、修復生態環境,有著良好的社會、經濟以及生態效益。
二、黑臭水體治理的目標規劃
結合臨泉縣區水體污染的特點,該項目在展開的過程中,實現首先從河道防洪排澇能力的提升出發,實現對污染物的有效削減,并提升水環境的質量,實現對城區沿河區域生活環境的有效改善。而在細節上,其不同的水體治理目標設計分別為:
一,發揮河道防洪排澇功能。在進行水體治理的過程中,其在設計目標上確保了在發生城市內澇防治標準(20年一遇)以內的降水時,確保城區內部不會受到內澇災害的硬性,并避免居民區住宅和工商業建筑物底層漏水的問題。
二,改善河道水質。水體治理過程中,實現河道水質改善的核心目的在于實現健康水生態系統的構建。為此,在目標設計中,其要求能夠通過截污控污與清淤工程的展開,來實現對河道內外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并配合生態修復工作的展開,保障河道健康水生態系統的建設效果。
三,改善生態景觀。生態景觀的改善也同樣是案例水體治理過程中的重要項目內容,通過對河道生態的改善,可以通過營造出良好的生態景觀,來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對于保障居民的身心健康,發展地區的社會經濟效益有著良好的推動作用。
三、黑臭水體治理方案的具體實施分析
該案例項目在黑臭水體治理的過程中,通過對相關方案的針對性制定沿河區域有效改良了居民的生活環境質量,并實現對城區面貌的改善,使居民休閑生活的場所更加優美。配合生態修復工作的展開,區域生態的多樣性也能夠逐漸的恢復,并配合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展開,完成對沿河污水的有效收集與處理,以從源頭上實現對生活污染的削減,并降低入河污染物的量,改善沿河區域的環境衛生狀況,保障居民的健康生活。而針對規劃設計目標所制定的具體方案為:
一,河道治理。在案例項目中,其一期防洪排澇工程在設計的過程中,所需治理的河道總數大約為7條,長度約為14.7km。在該設計中其主要是基于城市總規劃就那些的布置,并在河道斷面的改造上,盡可能的擴大的了常水位睡眠寬度,使其可以滿足排澇功能的充分發揮。而河道岸坡的設計則主要以自然緩坡為主,并通過生態擋墻完成了對局部空間狹窄段的護砌。同時,在進行泵站工程設計的過程中,其新建斗溝站具有抽排與自拍兩種功能,設計抽排流量為36.0m3/s,設計自排流量為40.0m3/s。并且,在水閘工程展開上,該項目工程共設計了五座水閘,其中三座新建的水閘包含一座節制閘與兩座引水閘,而其余兩座水閘為拆除重建。此外,在市政功能方面,案例項目通過排污口分析、河道水質分析以及現狀調查等工作所獲的具體數據與施工條件基礎上,從適用性、綜合性、經濟性、長效性原則出發,配合截污工程的有效展開,來完成對河道的綜合治理。并從排污口匯水面積、污染源類型、下游水體性質、周邊地塊發展規劃等多種差異性特點出發,對于不同的河道采取了更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以保障河道治理綜合效果。
二,水環境工程。案例項目中的水環境工程,主要包含有內源整治工程與生態修復工程。其中內源整治工程的重點為完成對工程治理范圍內河道底泥清淤與垃圾的清理工作,其中清淤工作的深度大約保持在0.5~1.0m不得不,并且要求在完成清淤與垃圾清理,能夠基本上實現對內源污染的有清除。而在生態修復工程中,由于河段兩岸的生態緩沖區相對較小,導致了生態系統整體較為脆弱,并且城市建設過程中,河段兩岸因生活垃圾、污水等原因導致了其自身的生態系統被嚴重破壞的問題,而且整體景觀效果差、濱水游憩空間凌亂。因此,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為了使縣區內水體水質能夠長期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并使民眾的親水需求得到滿足,案例項目在方案設計上,首先盡可能的確保了其自身能夠與不同的河道底質狀態、河體形態相結合,并通過河道水力分配、植物種植區域劃分定性,來實現對基礎環境條件的有效改善。同時,在方案設計上,其結合了臨泉縣城區的氣候與地形條件,選擇了具有針對性凈化能力的當地物種來實現對生態系統的構建與修復。
三,濱水環境改善工程。案例工程在進行濱水環境改善的過程中,將重點放在了實現景觀設計與城市功能、文化之間的結合上。在城市功能方面,其通過主要是在進行濱水景觀設計與開發的過程中,將重點放在了城市功能、城市風貌、城市肌理、城市脈絡的統合優化上。通過景觀改造工程與老城區的有機結合,實現對現狀資源的合理利用,降低市政動遷所帶來的成本消耗,并結合具體需求來完成對景觀節點的布置,以快速的集聚人群。而與新城區開發建設的同步互動可以實現對優質資源的合理分布,將重點放在對城市未來副中心的打造上,并形成相應的地標景觀。在城市文化方面,由于臨泉縣毗鄰歷史文化保護區,使得其在進行濱水景觀建設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歷史人物、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地區代表性文化元素的挖掘,實現形象與功能之間的統一結合,從而為臨泉縣塑造一個良好的城市形象。
結 論
綜上所述,結合案例項目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進行黑臭水體治理的過程中,應從其實際狀況出發來進行綜合性的目標設計。從而通過河道改造、水環境改造、濱水空間改造等方式實現對黑臭水體的有效治理,并使其生態、環境、經濟、社會效益均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阮英.黑臭水體生物治理與生態修復的實踐探討[J].中國設備工程,2020(14):212-213.
[2] 張慶,周文棟,楊煒雯.黑臭水體治理技術研究綜述[J].中國環保產業,2020(07):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