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芳
講述,即把事情、感受、道理等講給別人聽。講述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言之有“禮”
言之有禮指說的話很有禮貌,談吐文雅,講究一定的“禮則”。講述時所用的語言能夠體現出本人的道德修養(如恭敬、和順、謙讓)。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對象講述時,應始終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真誠友善、謙虛隨和,把握好一定的分寸。
二、言之有“物”
1.講述要有思想。比如講述“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出游”,聽眾如果從講述中收獲了人際交往的知識,或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麗,或領悟到人生的哲理,講述就是有思想的。
2.講述內容要具體。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發展、結局,在講述時,要交代得清楚明白。我們可以在講述前問自己三個問題:我要講述的事情,矛盾沖突點在哪里?我最希望對方獲得什么信息?我最希望對方在聽完之后做出什么反應?
三、言之有“序”
言之有序,指說話有條理,有邏輯。先講什么,后講什么,有一個基本的“序”,讓人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比如圍繞“如何看待中學生網絡閱讀”來講述,應先表明自己的觀點:我認為中學生網絡閱讀弊大于利。然后分三點論述:第一,網絡閱讀的信息良莠不齊,容易誤導中學生,影響其身心發展;第二,網絡閱讀容易誘發網癮,影響中學生的正常學習和休息:第三,網絡閱讀容易導致視力下降,電子輻射會引發人體的多種不適。最后總結,回歸中心,發出倡議:總之,中學生網絡閱讀弊大于利,希望大家堅持閱讀紙質書籍,做一個書香少年。
四、言之有“效”
1.可借助說話的停頓、語速的快慢、語調的變化、動作和表情等來增強講述的感染力。
2.注意講述的場合氛圍。比如同是講述“誠信的故事”,與朋友聊天時,選取“華盛頓的故事”,講述可隨意些:課堂交流時選取“晏殊考試的故事”,可制作課件作為輔助:全校集會時選取“宋濂借書拜師守約的故事”,可播放音樂,烘托氣氛。
即學即練
請你以直播的形式,給遠方的網友講述家鄉近幾年的變化。
提示:1.開頭先向網友問好,結尾用“感謝關注,感謝聆聽”表達謝意。(言之有“禮”)
2.可通過衣、食、住、行等細節講述家庭的變化,反映家鄉的發展;可深情描述家鄉的一草一木,表達濃濃的家國情懷。(言之有“物”)
3.先講什么,后講什么,怎樣圍繞中心講述,要安排妥當。(言之有“序”)
4.可播放音樂作為輔助,還可借助表情、動作、說話的停頓、快慢、語調,增強感染力。(言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