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中學/劉京平(高級教師)
作文題目及要求
閱讀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詞典對“抑揚”有如下釋義:1.音調有節奏地或高或低。例:抑揚中散曲,漂泊孝廉船——溫庭筠《感舊陳情五十韻獻淮南李仆射》。2.浮沉,進退。指處世態度。例:進退屈伸,與時抑揚——張衡《南都賦》。3.褒貶,指對人的評議。例:外相抑揚,內相附會——《北史·甄琛傳》。4.文氣起伏。例:辭旨抑揚,悲而不傷——劉歆《西京雜記》。由此可見,音樂有抑揚,文章有抑揚,人生有抑揚,社會百態有抑揚,自然萬物有抑揚。因為抑揚有致,方能有音樂的和諧,文章的張弛;因為抑揚交替,方能有自然、社會的豐富多彩。人應該向自然學習,學會處理抑揚,面對抑揚。
關于“抑揚”,你有什么經歷和見聞?有什么感悟和見解?請圍繞“抑揚”構思作文。
要求:寫議論文或記敘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思路解析
考場上,可以采用自我提問法,把寫作思路不斷引向深入:音樂因為有抑揚怎樣?旋律優美,動人心魄。文章因為有抑揚怎樣?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人生因為有抑揚怎樣?大喜大悲,蕩氣回腸。社會百態因為有抑揚怎樣?洪波涌起,千帆競發。自然萬物因為有抑揚怎樣?和諧共生,欣欣向榮。可以用古往今來哪些現象、哪些人和事來加以證明、詮釋和解說?在追問中,將自己的思考結果,將涌上心頭的所有想法,羅列在草稿紙上,仔細甄別,反復篩選,深入挖掘。不搞面面俱到,不搞陳詞濫調,盡可能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妙”。如寫議論文,應該是鐵證如山,再加上旁征博引。如寫記敘文,應該展示如在目前的細節,最好還能巧妙運用揚抑、襯托、對比、烘托等技巧。
詞典對“抑揚”的四種解釋,以及后面所附的例句,其實就是很好的寫作提示。也就是說,你可以介紹音樂的抑揚之美,也可以帶領讀者欣賞文學的抑揚之美;既可以記述生活中對人對事物的褒貶評論,也可以觀察總結人生得失進退的處事方式。只要調動知識儲備和生活積累,為以上立意尋找論據并不難。
素材積累與運用
1.愛迪生的心態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的時候,試了上萬種材料,都失敗了。許多人都在嘲諷他說:“你這個瘋子,快點放棄你那些什么發明吧!你做了這么多次試驗,都失敗了,說明你根本就不是那塊料。”愛迪生反駁道:“我試了上萬種材料做燈絲都不合適,這在你們眼里可能是失敗,可在我眼里,這也是成功。至少,我證明了它們都不合適!”
溫馨提示:
如果你不幸遭遇失敗,請想想愛迪生的話。2.夏衍的忠告
夏衍曾對跟他學戲劇的幾個學生說:“種子不落在肥土而落在瓦礫中,有生命力的種子絕不會悲觀和嘆氣,因為有了阻力才有磨煉。”
溫馨提示:
如果你不幸出生在偏遠山區、貧窮人家,請想想夏衍的教導。3.物極必反
《文子》有言:“物盛則衰,日中則移,月滿則虧,樂終則悲。是故聰明廣智守以愚,多問博辯守以儉,武力勇毅守以畏,富貴廣大守以狹,德施天下守以讓。”意思是說:事物發展到極盛階段就會朝衰弱方向轉化,好比太陽到了中天就會偏移,月盈而圓之后就會缺損,高興到了極點就會發生令人悲傷的事情。所以,雖然有聰明才智,卻用愚昧來守持;雖然多聞善辯,卻用儉樸來守持;雖然孔武勇毅,卻用畏懼來守持;雖然富貴廣裕,卻用狹陋來守持;雖然德行昭著,卻用謙讓來守持。

溫馨提示:
如果處在失意之中,請告訴自己莫自卑;如果處在得意之中,請告訴自己莫忘形。4.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選自《淮南子》)
溫馨提示: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請坦然面對成敗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挫折是塊石
巴爾扎克曾說,挫折就像一塊石頭,使你停步不前。對于強者來說,卻是墊腳石,使你站得更高。
溫馨提示:
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你想做成功者還是失敗者?佳作展示及評析
優秀作文一
大丈夫能屈能伸
□某考生
抑揚是什么?橫看成嶺側成峰。在我看來,抑揚即能屈能伸,有沉有浮,有退有進。
抑揚是一種處世態度,張衡的《南都賦》中有“進退屈伸,與時抑揚”的說法,即我們應該根據事物的局勢來選擇是進還是退,是忍屈還是伸張。所謂“識時務者為俊杰”,大丈夫應認清局勢,持有正確恰當的處世態度。大丈夫當能屈能伸。屈并不是懦夫的行為,而是智者的表現。有時候伸張也許不是正確的選擇,屈服是為了更好地伸張。大丈夫要有能屈能伸的處世態度,才能有征服世界的霸氣。屈是大丈夫忍辱負重的表現;伸是大丈夫雄風再起的象征。
古今中外,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比比皆是。就拿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司馬遷來說。司馬遷接受宮刑就是大丈夫能屈的表現。表面上看,司馬遷是為了貪生而選擇宮刑茍且偷生,實則不然,他是為了用他畢生的心血去完成《史記》而忍辱負重地活著。面對周圍人的唾棄和流言蜚語,他不是不難過,他也不是不可以證明自己,但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他清楚地知道,大丈夫就應該能屈能伸。他的屈服,終于讓世人折服。他用他畢生心血完成的著作,使他名垂青史。
司馬遷是大丈夫,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也是能巧妙處理抑揚的大丈夫。無獨有偶,歷史上還有一個能屈能伸的大丈夫,他的名字叫勾踐。勾踐明白,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屈服地活著,臥薪嘗膽,最后取得了勝利。越王勾踐的能屈能伸不正顯示出了大丈夫寬廣的胸懷和抑揚的處事態度嗎?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能屈能伸,有沉有浮,有退有進。這就是大丈夫的抑揚觀。

●簡評:
本文從大丈夫能屈能伸的角度切入材料,抓住了要素,立意精準。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嚴謹。開篇直奔主題,開門見山,突出觀點,接著用辯證思維深入闡述中心觀點,最后用兩個經典的素材來增強說服力,事實勝于雄辯。
優秀作文二
我的人生如《忐忑》
□某考生
亦抑亦揚那一支紅透網絡的《忐忑》,有低穩的調,如一把柔軟的毛刷,刷走心靈的不安,激揚的高調又像是沖鋒號,吹醒隱匿于血脈深處的熱情。
我的人生如《忐忑》,亦抑亦揚。只是那一步不小心,抑揚的天平無奈地失了平衡。如果我足夠理智,認真處理抑揚,如果我足夠勇敢,正確面對抑揚,也許,我的人生不會是現在這樣。
高三的生活,甘苦自知。只是,那太乏味的生活并不如我不甘單調的心愿。壓力,失眠……種種種種,甚至可以“媲美”那壓在駱駝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更多的時候,我總是覺得我很累,比在沙漠中負重前行的駱駝還累。這種累并非身體上的,而是心靈上的那種從未有過的負重感。高考即將來臨,父母的期待、老師的希冀,像無形的皮鞭抽打著我,讓我不得不朝著他們所期待的方向前行。于是,如此的南轅北轍,違背心中所想。抑的那端重重地壓下,烙在心中,一個深深的痕跡。
那時的心態,只記得面對沉與退,卻忘了如何迎接早已到來的浮與進,繼而遺憾地錯失機會。我只記得,當一本本練習冊發下,只是安靜地躺在我的桌上,并沒有像別人的一樣,被紅紅綠綠地寫完后,滿意地交給老師。面對即使是高分的試卷,笑臉下隱藏的也只是一份對運氣的嘲笑。我不相信自己竟會有如此好的成績,盡管我也一天到晚一動不動地趴在桌上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過得太抑郁,老師布置的作文題“表揚自己”,我竟不知如何下筆。苦笑,滿身沒有一個發光點,難道讓我表揚自己成績不理想,性格太軟弱,態度不堅定?甚至直到高考,我也沒擺正抑揚的天平。
如今坐在復讀的教室里,仿佛曾經的一切就發生在昨天,我還來不及準備,就要面對又一個輪回的洗禮。人會長大,心智會成熟。現在,我懂得如何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在同學之間往來自如;我也懂得如何在學習上表揚自己或適時潑冷水。亦揚亦抑的生活讓我在人生的海洋中浮沉自如,進退有序。人生的軌跡已然成型,過去不能再改變。抑是我的左手,揚是我的右手,我將用理智與勇敢去譜寫一首抑揚頓挫的“不忐忑”。人生本無如果,亦揚亦抑,便能堅定地一直這么走下去……
●簡評:
揚抑自如的神曲《忐忑》,讓作者不禁聯想自己:因為沉浸在沉與退的壓抑之中不能自拔,忘了如何迎接浮與進,繼而遺憾地錯失機會。但隨著成長,最終找到了抑揚平衡。文章巧妙地借助歌曲曲調,心理描寫細膩,情感抒發酣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