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兆磊
(新泰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山東 新泰 271200)
山東省是我國重要的黃金儲備基地和生產基地,區內金礦資源豐富,尤其是膠東地區[1]。岔夼金銻礦床位于膠東地區之煙臺市境內,是該區域首次發現的金銻共生礦床,對完善膠東地區成礦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孔子也有名言“學而不思則罔”,所以在學習中思考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思考的過程是對新學知識的吸收、消化、升華的過程。因此,提高閱讀的效果,就需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閱讀習慣。
(19)一些西方國家的環保主義者則成立了“綠黨”或“綠色和平運動”,其宗旨是保護環境和恢復生態平衡。(1990·《人民日報》)
與我國金銻礦主要的產地——華南地區的金銻礦相比,成礦地質背景條件差異較大[2]。因此,雖然岔夼金銻礦床規模相對較小,但是對于完善膠東地區金銻礦缺失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攻堅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的三場硬仗,事關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億萬人民福祉,必須堅決打贏打好。財政部門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切實做到“兩個堅決維護”,自覺從黨中央工作大局出發,增強使命感緊迫感,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緊緊抓住重點任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堅決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在Ⅰ號含金蝕變帶內初步圈出金銻礦1條,編號為Ⅰ-1礦體,礦體受控于F1斷裂破碎帶。Ⅰ-1礦體規模較小,地表初步控制長60m,地表寬1.5m~14.5m不等,礦體厚度變化較大,總體呈脈狀產出。礦體傾向基本與含金蝕變帶傾向一致,但傾角小于含金蝕變帶傾角。礦石金品位平均為2.17g/t,品位變化較為穩定;銻品位平均為9.82%,品位變化也較為穩定。
在激勵機制方面,對翻新實驗室做出成績的達到項目目標的教師和學生進行嘉獎,對有資格輸送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優先推薦,對具備專業價值前景的研究項目予以后續資金支持。同時,對翻新實驗室教師教學工作量跟教師教學成果作為學年評定各院系教學工作、翻新人才培養的主要考察指標,在教師職稱評定跟崗位聘任時予以優先考量。
岔夼金銻礦床的圍巖蝕變強烈發育,主要由黃鐵礦化、硅化、碳酸鹽化、絹云母化、透閃石化、綠泥石化等熱液蝕變。其中,黃鐵礦化、硅化、絹云母化與金礦化關系密切,即金礦化與黃鐵礦化、硅化、絹云母化強度呈正相關關系。輝銻礦化與硅化也具有空間耦合關系,為地表間接找礦標志之一。

圖1 岔夼金銻礦床地質簡圖(據參考文獻[2])
礦區構造不發育,僅見一條北北東—南南西向斷層(F1)從礦區中部穿過,也是礦區主要的控礦構造。F1斷層傾向西側,傾角較大,約為65°,地表控制長約2.8km,破碎帶寬度變化較大,窄處僅0.8m,寬處約15m;斷層面處可見明顯的擦痕、構造透鏡體等,顯示出壓扭性的特征,局部可見韌性變形現象。礦區巖漿巖極為發育,根據形成時代可分為兩部分:①太古代細粒英云閃長質片麻巖、二長花崗質片麻巖;②中生代閃長玢巖、石英脈、煌斑巖、偉晶巖等。
因此,膠東地區金礦資源的成礦物質來源具有多來源、多期次疊加成礦的特征。根據前人研究資料實現,在古元古界荊山群中的Au元素的豐度值可達1.43×10-9,遠大于地殼豐度值[3]。
Ⅰ號含金蝕變帶地表控制長約280m,寬4m~10m不等,含金蝕變帶與斷層破碎帶傾向基本一致,約310°;傾角較破碎帶傾角小,一般介于40°~53°之間。含金蝕變帶主要由碎裂巖組成,普遍發育黃鐵礦化、硅化、碳酸鹽化、絹英巖化等熱液蝕變,總體上顯示出導礦、控礦構造的特征。
岔夼金銻礦床位于膠東地區,大地構造位置屬于膠北隆起帶中的煙臺凸起區南西部,區域地層以古元古界為主,包括荊山群、粉子山群等。其中,荊山群以矽線黑云片巖、透閃透輝巖、黑云變粒巖、大理巖等為主,為一套中低變質巖系;粉子山群由長石石英巖、黑云變粒巖、大理巖等組成[2]。
岔夼金銻礦床中礦石特征相對較復雜,根據賦礦巖石不同可將其分為兩種類型,即輝銻礦化絹云母高嶺土化花崗巖型金礦石和輝銻礦化絹英巖化碎裂巖型金礦石。礦石中主要金屬礦物為黃鐵礦(載金礦物)、輝銻礦,可見少量的黃銅礦、方鉛礦、閃鋅礦、磁黃鐵礦等;脈石礦物以石英、長石、黑云母、絹云母、方解石、高嶺土等為主。其中,輝銻礦多呈他形粒狀集合體或者針狀集合體,多呈脈狀、網脈狀、浸染狀分布。
礦石結構以浸染狀、他形粒狀、碎裂結構等為主,構造以致密塊狀、角礫狀、脈狀、團塊狀、網脈狀、浸染狀、角礫狀等為主。
礦區地層出露較簡單(圖1),主要為古元古界荊山群和第四系。其中,第四系主要分布于溝谷低洼區域以及山麓邊緣區域,由殘坡積物組成,厚度變化較大。古元古界荊山群是礦區主要的地層組成單元,巖性為矽線黑云片巖、透閃透輝巖、黑云變粒巖、大理巖,為一套中低級的變質碎屑巖—碳酸巖建造。
作為一種需要策劃的、以活動為主要形式的服務,創新與創意是閱讀推廣活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保持品牌活力的關鍵。
成礦物質來源是評估區域成礦潛力的基礎,也是含礦熱液富集沉淀的基礎。膠東地區金礦資源豐富,與膠東地區前寒武紀變質結晶基底以及中生代中酸性巖漿活動的疊加作用密切相關。
根據野外地質勘查工作以及探礦工作,初步圈定含金礦化蝕變帶一條,編號為Ⅰ號含金蝕變帶,主要位于F1斷層(北北東—南南西向斷裂破碎帶)中。
區域多期次多階段褶皺、斷裂、韌性剪切變形帶、層間滑脫帶等極為發育,總體上呈近東西向展布,與北東向次級韌—脆性斷層交匯,為含礦熱液的運移、儲閉提供了通道和空間。
同時,在古元古界荊山群中的矽線二云片巖中Sb含量為27.5×10-6,二長花崗質片麻巖中Sb含量為45.3×10-6,絹英巖化花崗巖中Sb含量為183×10-6,硅化褐鐵礦化輝銻礦化碎裂巖中Sb含量為15779×10-6,輝銻礦碎裂巖中Sb含量為19318×10-6,說明荊山群中的Sb元素不僅含量高,而且隨著后期巖漿活動,對Sb元素的活化、遷移影響較大,即岔夼金銻礦床的成礦作用與中生代的構造—巖漿活動具有良好的空間耦合性。因此,岔夼金銻礦床的Au、Sb元素來源有兩部分組成:一是古元古界荊山群;二是中生代中酸性巖漿巖。
岔夼金銻礦床屬于膠東金礦集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完善成礦譜系具有重要的意義。岔夼金銻礦床明顯受控于斷裂破碎帶,控礦因素與膠東地區其他金礦床的控礦因素基本一致。
膠東地區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中Au、Sb元素含量高于地殼豐度值,加之后期中生代巖漿活動頻繁,構造發育,為溝通地殼深部Au、Sb元素的運移提供了熱能。
因此,總體上膠東地區具有良好的成礦地質背景條件。膠東地區廣泛發育的前寒武紀結晶基底發育褶皺、韌性剪切帶、脆性斷裂以及巖漿活動,在此過程中產生較大的熱動力,在流體運移過程中可以萃取途徑地層中的Au、Sb元素等,隨著地球物理化學條件等的變化,在韌性剪切帶、層間滑脫帶、脆性斷層交匯部位等有利空間擴容沉淀富集成礦。輝銻礦的成礦過程中是從高溫到低溫的演化過程中,酸性溶液、硅化蝕變等對輝銻礦的沉淀有利。因此,岔夼金銻礦床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此外,岔夼金銻礦床受控于F1斷裂破碎帶,地表控制礦體長度僅為60m,但F1斷裂破碎帶長約2.8km,因此,在該破碎帶走向方向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同時,F1斷裂破碎帶具有較為變化的寬度,尤其是在由窄變寬的區域,屬于擴容空間,利用含礦熱液的儲閉,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地楓皮葉片分別采于廣西馬山縣下良村、平果縣巴梳屯和靖西市安德鄉(表1),選擇不同采集地大小形態相近的新鮮成熟葉片備用。
綜上所述,岔夼金銻礦床位于著名的膠東金礦集區,區內成礦地質條件良好。膠東地區首次報道金銻礦對研究區域金礦成礦規律意義重大,對完善成礦譜系極其有利。岔夼金銻礦床的成礦元素來源復雜,不僅包含前寒武紀結晶地層來源,而且與中生代酸性巖漿活動密切相關,礦區地質條件有利于成礦。
同時,岔夼金銻礦床嚴格受控于斷裂破碎帶,成礦規律與膠東地區其他金礦床成因基本一致,因此,在F1斷裂破碎帶走向上和傾向上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在今后的找礦勘查工作中應加強該方面的找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