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朗,黃 秋,張強錄,黃文俊,張葉鵬
(湖南省有色地質勘查局二四七隊,湖南 長沙 410129)
幫浦礦區位于西藏自治區墨竹工卡縣城東北方向,離縣城直距約22km。幫浦礦區東段鉛鋅多金屬礦床屬于幫浦鉬銅-鉛鋅銀礦田的重要組成部分,幫浦礦田在區域上位于西藏特提斯構造域岡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塊中南部,是西藏岡底斯斑巖-矽卡巖-低溫熱液成礦帶上大型的斑巖-矽卡巖型礦床組合[1],以鉬、銅、鉛、鋅為主。成礦條件十分有利。
礦區出露地層較為單一,主要出露第四系(Q)、第三系始新統典中組(E1d)及二疊系下統洛巴堆組(P1l)。礦區位于麥隆崗—旁那斷裂片區,主要以斷裂構造為主,亦發育韌性變形帶構造、規模較小的褶皺構造、節理構造等。礦區斷裂以東西向為主。南北向、北東向的斷裂構造為次級斷裂,為成礦后期形成,對礦體起一定的破壞作用。
通過以往資料以及本次勘查成果,區內主要礦體特征如下:
Ⅰ號礦體:位于礦區中南部,受斷裂構造及巖性控制明顯,礦體控制標高4208m,沿走向延伸逾1100m,傾向控制延深250m~800m,礦體連續性較差,厚度變化大,最大真厚度約28.76m,厚度變化系數82.6%。礦體傾角變化較大,總體較陡,一般75°~85°,局部55°。在標高4900m~4950m,礦體傾向出現南傾-北傾-南傾的扭轉現象。礦體平均品位:Pb:4.06%,Zn:1.23%,Pb+Zn:5.29%;伴生Cu平均品位:1.35%,Au平均品位:0.28g/t,Ag平均品位:149.67g/t;同時可能具有工業價值的S平均品位:16.4%,Fe平均品位:23.32%。Pb品位變化系數為171.3%,Zn品位變化系數為151.5%。礦石主要為方鉛礦和閃鋅礦,其次為黃銅礦、黃鐵礦等。
Ⅱ號礦體:位于Ⅰ號礦體南側,礦體受斷裂構造及巖性控制明顯。礦體平均品位:Pb:5.07%,Zn:2.41%,Pb+Zn:7.48%;伴生Cu平均品位:0.34%,Au平均品位:0.24g/t,Ag平均品位:126.91g/t。Pb品位變化系數為126.8%,Zn品位變化系數為153.2%。礦石主要為方鉛礦和閃鋅礦,其次為黃銅礦、黃鐵礦等。
Ⅻ號礦體:位于礦區北部,礦體主要受斷裂構造控制,賦存于古新統典中組英安質火山角礫巖膠結物以及凝灰巖構造裂隙中,形態多為似層狀、脈狀。礦體走向控制長約240m,礦體穩定性較差,厚度變化系數為85.0%。礦石平均品位:Pb2.50%,Zn2.07%,Pb+Zn平均品位4.57%。伴生銀平均品位56.58g/t,銅平均品位0.11%,金平均品位0.41g/t。Pb品位變化系數為122.7%,Zn品位變化系數為114.3%。礦石類型為膠結物型和細脈狀、浸染狀、網脈狀礦石。礦石主要為方鉛礦和閃鋅礦,其次為黃鐵礦等。
矽卡巖型礦石的礦物成分比較復雜,礦石礦物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黃鐵礦、輝銀礦等金屬硫化物、碲化物、氧化物等。
熱液充填型礦石的礦物成分有方鉛礦、閃鋅礦、黃銅礦(圖1)、黃鐵礦、輝銀礦等金屬硫化物,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斜長石等。
角礫巖型礦石的礦物成分有方鉛礦和閃鋅礦,其次為磁黃鐵礦、黃鐵礦,以及少量黃銅礦、輝銀礦、銀金礦。
礦石結構主要有乳滴狀結構、晶粒結構、溶蝕結構、包含結構、鑲嵌結構、交代結構等。礦石構造以塊狀構造和浸染狀構造為主,亦可見條帶狀構造、角礫狀構造、斑點狀構造等。
根據礦物特征及礦物相互間關系,礦物的生成順序為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輝銀礦)→黃銅礦、(輝銀礦)。

圖1 礦石顯微鏡照片
區內圍巖蝕變類型較多,常見有矽卡巖化、綠泥石化、硅化、絹云母化、黃鐵礦化、角巖化等。蝕變巖在不同區域與標高范圍環境下,具有不同的特征體現[2],其中矽卡巖化是與成礦關系最為密切的蝕變作用。
由于礦區研究程度較低,根據礦區地質特征、礦床地質特征,分析總結以往資料,本文認為區內礦床存在三種成因:矽卡巖型鉛鋅多金屬礦、中-低溫熱液充填型鉛鋅多金屬礦[3]和角礫巖型鉛鋅多金屬礦。
矽卡巖型鉛鋅多金屬礦:主要分布于二疊系下統洛巴堆組大理巖中。富含鉛鋅等低溫元素的含礦熱液在斷裂構造等通道中逐步運移,進一步萃取圍巖中的鉛鋅成礦元素,遇到化學性質活潑的洛巴堆組灰巖地層便發生交代作用,形成幫浦礦區東段矽卡巖型鉛鋅多金屬礦床(圖2①)。
中-低溫熱液充填型鉛鋅多金屬礦:含礦熱液遇到化學性質不活潑的洛巴堆組砂板巖以及典中組火山熔巖等地層,隨著溫度、壓力的快速下降,以貫入充填的方式就位于斷裂破碎帶及裂隙中,形成熱液充填型鉛鋅多金屬礦床(圖2②③)。

圖2 幫浦礦區成礦模式圖
角礫巖型鉛鋅多金屬礦:主要分布于幫浦礦區東段東北部區域火山(熱液)爆破角礫巖型礦體(圖2④),礦化及蝕變主要賦存于角礫巖的膠結物中,物探異常上表現出低阻高極化的特征。空間形態上可能為筒狀或其他形狀,初步判定為幫浦鉬銅礦斑巖體引起。
矽卡巖型鉛鋅多金屬礦在以往工作中已對其開展了深入的勘探工作,控制程度較高。該礦體中也找到品位高且規模大的典型的矽卡巖型鉛鋅銀礦體,但礦體沿傾向未封邊,往深部其厚度和礦化基本穩定,深部仍具有較大找礦空間。
中-低溫熱液充填型鉛鋅多金屬礦應結合物化探異常資料,在礦區內東西向斷裂以及巖體與地層接觸帶進一步運用綜合手段開展找礦評價工作,以期在礦區東西向尋找突破或找到新的礦體,擴大礦床資源儲量。角礫巖型鉛鋅多金屬礦為根據成礦地質背景分析及工作得出,目前工作程度較低且僅限于淺部。開展深部成礦的綜合研究工作,驗證該角礫巖型礦體是否為該套成礦體系的主礦體,亦或是另一斑巖型成礦系統中的角礫巖筒,是下步找礦突破的關鍵。
本文通過介紹礦區成礦地質特征,分析總結了礦區三種不同類型鉛鋅多金屬礦礦床成因,并探討了下步找礦的方向,以便更加深入研究礦區成礦規律。岡底斯帶的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找礦前景巨大,但其基礎研究仍相對薄弱,尚需進一步地質工作,不斷總結找礦經驗,以期尋找更大突破,滿足我國對礦產資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