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霞
(銅陵市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安徽 銅陵 244000)
目前科技的發展導致各領域對金屬零件的需求越來越大,對金屬零件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國內研究出了機械加工技術,加工金屬零件。機械加工技術是通過溶解、鉆削、車削、劃線、銑削、磨削等加工方法,將金屬加工成金屬零件,安裝在各個金屬器械上。但是在機械加工技術的應用過程中,發現機械加工技術發展的速度,相對于其它加工技術發展的發展速度緩慢,尤其是制造業已經成為金屬零件加工的一大鍛造商,卻未曾大范圍地使用機械加工技術,加工金屬零件,為此研究機械加工技術對金屬零件加工的影響。以期通過此次研究,幫助金屬零件鍛造商,深入了解機械加工技術,對金屬零件加工產生的影響,正確認識機械加工技術,從而推動機械加工技術的發展。

圖1 機械加工技術溶解金屬的過程
此次研究金屬零件加工方法,采用機械加工技術溶解金屬,將金屬液化后,再放入模具里,加工成金屬零件。其機械加工技術溶解金屬的過程如圖1所示。
從圖1中可以看出,機械加工技術溶解金屬,是將金屬放置專業的容器當中,在容器中含有陽極和陰極兩個電解棒,并在電解棒之間放置大量的電解液,此時,在電解棒上開通電源,在電流作用下,電解棒發揮作用,將電流導向電解液,此時,電解液會與電解棒發生電化學反應,溶解容器中放置的金屬[1]。在電解過程中,放在電解容器中的金屬為銅、鋅、鋁等活潑金屬時,會在電解液的作用下,放出金屬中含有的電子,還原成離子形態,且會持續不斷地將電子轉移到溶液當中,產生陽極溶解,則有:

在(1)式中,M為金屬,e代表電子,n為在電解作用下,電解液電解金屬的電子數,Mn+則是在陽極電解棒的作用下,經過電解反應,從金屬中溶解下來的金屬離子。
當放在電解容器中的金屬為金、鉑、鈀等惰性金屬時,會在陽極電解棒的作用下,由電解液本身所具有的負離子放電,在容器中析出某一金屬元素中,所含有的其他元素物質,則有:

在(2)式中,Nm-為電解液自身所含有的金屬離子,m為在陽極電解棒的作用下,電解液失去的電子數,N為電解液析出的金屬物質。
在如圖1所示的金屬電化學溶解過程中,在陰極電解棒上,會發生與陽極電解棒相反的電解反應。當電解液中的金屬離子達到一定濃度時,會吸收放置在容器中金屬所含有的電子,并析出金屬,則有:

在(3)式中,Pn+為電解液中的金屬離子,P為電解液析出的金屬。當容器中溶解的金屬屬于活潑金屬和堿土金屬時,則有:

在(4)式中,陰極電解棒表面,會析出氫氣。經過上述四個反應式,金屬已經被電解成金屬溶液,并在電解液中析出。
經過1.1節電解的金屬,已經熔化成金屬溶液,此時,需要將金屬溶液倒入所要加工成的零件模具當中,采用機械技工技術,凝固金屬溶液,磨削金屬,從而將金屬加工成金屬零件。
在將金屬零件定型時,需要將金屬溶液置于密閉的零件模具中,讓零件模型中具有一定的熱度,且讓零件模具中的熱度均勻分布在模型中的每一個位置,因此產生熱能量守恒定律。所以設熱量為Q,零件模具中原本的內能為K,增加的內能為U,則有:

經過(5)式的計算,零件模具中各處熱度一致,此時已經溶解的金屬溶液,會在零件模具中,加熱至定型。當金屬已經初具零件雛形時,將金屬零件雛形從零件模具中取出,此時金屬零件雛形的表面存在粗糙、坑洼等加工問題,需要對金屬零件表面進行磨削處理。
在金屬定型,初步具有所要加工零件的雛形時,需要磨削金屬零件雛形表面。采用機械加工技術磨削金屬零件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滑擦,此時,剛加工出的金屬零件雛形表面,存在許多突出的磨粒,第一階段的滑擦,可以初步將金屬零件雛形表面的磨粒,擠入金屬零件里,不斷滑擦金屬零件,減少金屬零件雛形表面的磨粒。因此設金屬零件雛形表面磨粒,受到滑擦的壓力(N)為F1,壓強(MPa)為p,金屬零件雛形表面磨粒,擠進金屬零件內,所產生的凹坑投影面積(cm2)為a,滑擦金屬零件時,所施加的總壓力(N)為F,滑擦時,與金屬零件的接觸面積(cm2)為A,金屬零件雛形表面磨粒個數為q,則有:

經過(6)式的計算,可以得到金屬零件雛形表面磨粒,初步被摩擦的結果,此時,需要進行第二階段的耕犁作用。第二階段耕犁,是在第一階段滑擦的基礎上,增加擠壓金屬零件雛形表面磨粒的深度,從而促使金屬零件雛形表面產生塑性變形,讓金屬零件雛形表面磨粒,在兩側和前段堆高隆起形成溝槽。因此設耕犁設備的振幅為,耕犁振擺角為,振擺角速度為φ,金屬回轉速度為vφ,耕犁振擺振幅為A,耕犁振擺頻率為f,耕犁振擺與金屬回轉構成的切削角為β,所要制成的金屬零件直徑為d,則有:

在(7)式中,當耕犁振擺角φ= 0o時,則耕犁振擺與金屬回轉構成的切削角β最大,且。此時則可以根據βmax進行第三階段,磨削金屬零件雛形,促使金屬零件雛形成形。在此時磨削金屬表面,可以產生較大的實際壓強,與金屬零件雛形具有較小的實際接觸面積。隨著耕犁摩擦的時間的增加,與耕犁實際接觸面積增大,與βmax越來越接近,實際壓強逐漸減小,此時,金屬表面磨粒已經被擠推至金屬零件雛形的兩側和前段,耕犁也逐漸鈍化,則表明金屬零件在耕犁的作用下,金屬零件雛形可以進行第三階段的切削。第三階段切削,是在第二階段耕犁作用下,將推至金屬零件雛形兩側和前段的磨粒,進行切削作用,將金屬零件雛形中不合格、不達標、多余的部分切削掉,并將金屬零件雛形磨削成形。因此設金屬零件雛形密度(g·cm-3)為ρ,切削的轉速(r/min-1)為l,旋轉半徑(mm)為r,切削的時間(min)為t,切削時產生的壓力(N)為F2,金屬零件雛形質量(cm3)為m,則有:

(8)式中,k為常數。經過(8)式計算,第三階段的切削作用,已經將金屬零件雛形中不合格、不達標、多余的部分切削掉,此時,只需對切削后的金屬零件雛形,進行整體磨削處理,即可完成金屬零件的加工。因此設磨削了i次后,金屬零件雛形的去除體積(cm3)為V,切削的長度(cm)為L,有效磨削次數為S,磨削系數為j,則有:

當(8)式中,磨削系數為0<j<1時,金屬零件表明已經沒有磨粒。經過上述三個步驟,金屬零件已經加工成形,且金屬零件的表面,光整度高,不存在凹痕、顆粒等影響金屬零件的質量問題,可以裝入金屬設備當中。
為保證此次分析機械加工技術對金屬零件加工的影響結果的有效性,進行實驗論證分析。選擇同一家鍛造廠,提供此次加工的金屬毛坯,用于此次實驗毛坯共10件。此次實驗設備需要尺寸坐標加工尺,三維坐標測量儀,制作工藝零件專用的夾具、測具。在加工金屬零件的過程中,采用同一張金屬零件三維實體造型圖,依據零件設計的實際工程圖,采用同一金屬零件加工過程,加工成同一金屬零件樣式。在加工的過程中,五個金屬毛坯使用傳統加工技術,將金屬加工成零件;五個金屬毛坯采用機械加工技術,將金屬加工成零件。對比兩組金屬加工成的零件光整度。
采用傳統加工技術,加工的金屬零件光整度呈弧形,所加工出的零件表面光整度不穩定,隨著加工次數的增加,金屬零件的光整度雖然也在增加,但在第五次加工中,可以發現傳統加工技術,加工的金屬零件光整度趨勢,存在下降的可能;而機械加工技術,加工的金屬零件光整度波動穩定,在80%~90%之間,且明顯高于傳統加工技術,加工的金屬零件。由此可見,機械加工技術,在加工金屬零件的過程中,可以明顯增加金屬零件的光整度,提高金屬零件的性能。
綜上所述,機械加工技術,可以增加金屬的溶解效率,提高金屬加工成的零件表面的光整度,加快金屬零件的加工效率。因此機械加工技術對金屬零件加工具有積極影響。但是本文只從機械加工技術中,溶解金屬、磨削金屬、零件成形等三個方面,研究了機械加工技術對金屬零件加工的影響,未曾分析機械加工技術對金屬零件加工的劃線、鉆削、車削、銑削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還需深入研究機械加工技術,對金屬零件劃線、鉆削、車削、銑削等加工的影響,從而提高金屬零件加工的效率,和金屬零件的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