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松,楊峰利
(重慶一三六地質隊,重慶 401147)
綠色勘查技術將綠色發展理念作為指導思想,強調以科學管理和先進技術為手段,通過全新的勘查思路、方法、設備和工藝,在勘查全過程中盡量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動植物生存空間的破壞,避免干擾其正常生活狀態。此外,如果勘查過程中不慎造成了消極影響,還應該通過一切必要方式還原遭受破壞的生態環境,并在此“恢復”過程中,進一步做好勘查工作。
(1)重慶市有色金屬的分布情況。重慶市地處我國西南地區,優勢資源突出,境內已經探明的天然氣、鋁土礦等礦產資源十分豐富。目前已經成功建設多家以天然氣化工為主的綜合化工生產基地,并已經成為重慶市工業體系的優勢項目。烏江流域豐富的水能資源與鋁土礦資源得到了良好的開發,也已成為國內著名的電鋁聯產項目。此外,鋁材深加工產品的生產數量、質量日益提升,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成為新的“鋁谷”。總體來說,重慶市有色金屬種類多、礦藏豐富,是我國重要的有色金屬勘探、生產基地。數據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重慶市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呈現出小幅度上漲趨勢,截至2019年6月底,十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8.89萬噸,同比增長幅度達15.28%,其中6月份單月產量接近5萬噸,同比增長幅度近7.8%。根據美國礦務局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世界范圍內有色金屬資源礦藏量雖然十分豐富,但呈現不規則分布態勢。其中中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等國已經探明的有色金屬種類較多。由此可見,重慶市十大有色金屬能夠保持穩定的產量,對于我國工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有色金屬傳統勘查方式簡介。傳統的有色金屬勘探方法包含地球化學勘查法、吸附烴、電吸附、吸附相態汞化探測法、坑道物探測法等。首先,地球化學勘查法是指對目標區域的大氣、巖層結構、土層、水文、植被等要素進行全面把控,對其含量、成分變化等情況進行測控,從而形成整體性的勘探報告。此種方式具備經濟性和一定的實際價值。其次,吸附烴、電吸附、吸附相態汞化探測法針對化學探測法的不足之處(如對巖石覆蓋層較厚或者有色金屬礦化特征不明顯的情況無法迅速探明),能夠捕捉與成礦緊密聯系的化探資料,在化學試劑的基礎之上,增加通電的手段,從而完成對樣品的高效處理與分析。最后,坑道物探測法主要是在坑道中借助電子器件,完成相應的探測工作。其原理在于在坑道內采用激發極化法和瞬變電磁法,能夠避免低阻覆蓋層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提升勘探深度。
(3)采用傳統勘查手段存在的問題。上述三種方式為近年來比較常見的有色金屬勘探優勢。然而其勘探原理雖然較為先進,但在實際作業時,受地形影響因素較大,很多時候為了獲得準確的數據,不得不對周邊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特別是在一些巖石覆蓋層較深的地區,如果出現測量數據準確性不足的情況,往往盲目的加大化學試劑的劑量,待勘探結束后,往往采用“放任”的態度,使環境無法通過自我凈化,在短期內恢復原來的面貌。
(1)綠色勘查技術全作業流程簡析。綠色勘查技術嚴格意義上來說并非一種“技術”,而是基于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全新勘查“思維”。比如重慶市出臺了《重慶市綠色勘查技術要求》,針對勘查行為進行了規范,最終目的在于完成勘查任務的同時,不會破壞生態環境。此外,在勘查過程中應該遵循“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運用先進性的技術手段,在不干擾或盡量降低對環境的破壞程度的前提下開展作業。當勘查工作結束后,有關人員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因地制宜”的思想指導下,恢復當地環境的本來面貌,以“可持續運用”作為標準。
綠色勘查技術的全作業流程如下:第一,編制地質礦產勘查實施方案階段,務必堅持“兩個整體”原則(即整體勘查、整體評價),選用適當的勘查技術,對目標區域周邊環境做出客觀評價,進而科學布設勘查步驟,降低對自然環境的干擾程度。第二,地質礦產勘查方案的實施過程,必須包含“綠色環保”等具體內容。第三,勘查結束后,必須做好環境治理工作(環境恢復治理和土地復墾),之后需要接受相關部門的檢查、指導,通過驗收之后,確保環境恢復狀況理想,方能算是勘查工程完全結束[1]。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在勘查工程中應該做好安全文明施工,節能環保工作。比如運用現代化測控手段,模擬出目標地區的地形地貌,經過反復的數據測算之后,將對環境的破壞值控制在最低水平,同時還需制定完整的補救措施,保證工程的完善程度。如圖1所示為綠色勘查工作流程示意圖。

圖1 綠色勘查流程示意圖
(2)勘查有色金屬時運用綠色勘查技術的優勢分析。勘查有色金屬時運用綠色勘查技術,其優勢為在原有勘探技術的基礎上,加入了“綠色環保”思維理念,從人文、環境等角度出發,全面提升色金屬勘探工程的完善性和可持續發展性。
(1)重慶市對綠色勘查技術的有關要求。第一,對使用過的廢水、徑流水等進行控制,能夠防止出現淤泥沉淀、污染等現象。此外,進行鉆探、挖掘過程中接觸的承壓水也需要予以控制,避免出現污染或者出現不同含水層的交叉感染。第二,鉆機等勘查機械作業過程中,應該安裝消音裝置,或是以場地為單位修建隔音帶,從而降低對周邊居民、野生動植物正常生活的影響。很多巖石、礦石受機械鉆探、切割的影響,將會產生大量的粉塵,如果彌漫至空氣中,將會對作業人員的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在綠色勘探思想指導下,采用噴霧、灑水等方式,并為作業人員配備專業的防護除塵裝備,能夠有效降低粉塵的危害[2]。第三,柴油發動機等設備運轉時,應該安裝尾氣凈化裝置,使之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第四,綠色勘探除了在自然生態方面具有要求外,相關人員還需注重人文影響。比如在一些少數民族集聚區,必須尊重當地的風俗,不得使用違背鄉約民俗的勘查方式。第五,勘查結束后,需要對現場施工設備、物資及臨時設施、其他雜物等進行及時清理,油污、廢棄液、固態金屬廢棄物等必須根據要求進行分類清理,避免污染環境。此外,如果因勘查過程出現坑、池、溝槽或者其他與原有地形地貌產生較大差異,應該通過平場開挖等方式,運用土石開展回填工作,盡量恢復原有形態。
(2)綠色勘查技術應用于重慶市有色金屬找礦的方案編制。將綠色勘查技術應用于重慶市有色金屬找礦時,必須做好方案編制工作,其遵循的原則如下:第一,明確綠色勘查找礦的具體內容、技術標準要求、保障措施、重型工程施工組織措施、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道路及場地建設要求、現場作業要求及管理、節能減排具體實施步驟、環境恢復治理(土地復墾方式)等。將綠色勘查找礦的組織管理、預防控制做為勘查設計的一部分提交有關部門審查,通過綜合評定后,方可開展勘查作業。第二,如果項目已經進入勘查實施階段,但并未添加綠色勘查內容,則應該予以補充;已進入勘查階段且具備綠色勘查內容的工程,必須按照相關規定嚴格執行。第三,有關部門(監管部門、礦業權人等)務必對勘查區的自然情況,包含地形地貌、礦產分布預測、水文地質情況、土層或山體的組成構造、生態環境、常發性自然災害等了如指掌。此外,勘探人員對一些特殊區域應該進行充分調查并拍攝影像資料,隨編制方案一同提交審查。
(3)綠色勘查技術在重慶市有色金屬找礦中的應用全程簡述。進入實質性的有色金屬找礦階段后,應該按照以下流程嚴格執行。第一,在盡可能控制挖損數量的前提下,修建道路,并嚴格控制道路寬度。通常情況下,人工運輸寬度應該維持在1m~1.5m之間,在特殊地帶可以構建人行便道,從而減少對土地植被的破壞。第二,探槽場地、淺井場地、鉆探場地對施工設備的安裝、安放、安全操作及開挖土石的堆放整理均有相應的要求。比如淺井場地的井口開挖線應該向外延伸5m~8m,既可以為施工設備提供安全存放空間,余下的空間還能夠用于開挖土石的臨時堆放。第三,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后,還應做好安全勘查施工工作。比如進行探槽(剝土)時,其斷面應該呈現出梯形狀態,草地寬度需要維持在0.6m,入基巖深度務必達到0.3m,且最大開挖深度不能超過3m。根據有關規定和勘查工程實際情況,淺井深度與凈斷面的要求如表1所示。第四,鉆探過程中,需要合理設計運輸方案,盡量降低單次搬運重量,降低有色金屬勘探工程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表1 淺井深度與凈斷面要求
綜上所述,將綠色勘查技術應用于重慶市有色金屬找礦勘查時,并非在所有工藝方面采用全新的技術,而是在“綠色環保”的思想指導下,實現對勘查過程的“綠色設計”,使全作業流程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因此,相關人員必須熟悉《重慶市綠色勘查技術要求》,結合目標勘查區的實際情況,將綠色勘查相關要求納入勘查設計中,并在實際勘查時,嚴格執行相應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