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江水,劉新惠,吳師總
(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0三隊,湖南 常德 415000)
伍房礦山位于現今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石板灘鎮拾柴坡村立房灣,中心地理坐標:E:111°40′56″,N:29°11′15″,開采面積0.0257Km2,開采方式為露天開采。經過幾十年的開采,礦區及周邊水土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土地資源受到占用破壞、露天開采形成高陡邊坡,這嚴重影響到當地的生態環境建設。目前遺留的礦山地質環境問題主要是廢石堆、采坑積水及高陡邊坡問題,現僅對伍房礦山高陡邊坡生態修復問題進行研究。
該邊坡位于采坑北側,邊坡高約30m,坡腳寬約150m,整體坡向55°,坡度60°左右,局部達80°以上,坡體面積約6300m2。邊坡下部出露黑色礦層,厚度約10m~15m,其上為硅質巖,頂部為棕紅色、淡黃色砂質粘土、亞粘土及礫石,厚度0m~3m。地層傾向225°,巖層傾角一般為40°左右。邊坡結構為反向坡,整體結構較為穩定。雨季邊坡坡面不穩定,常掉落少量巖塊。邊坡現狀見圖1、圖2。
石板灘鎮伍房礦山屬湖南省暴雨一致區第6區,多年平均最大24小時點暴雨量為110mm,降雨規模大,在高陡邊坡上雨水沖刷能力較強;同時該處邊坡長期裸露,土壤貧瘠,不利于植被生長發育,破壞地貌景觀。這要求邊坡生態修復材料不僅具有生態修復能力,而且還具有一定的強度及抗雨水沖刷能力,植被混凝土技術具有上述優勢,修復后坡面能抵御110mm/h的強暴雨的沖刷,不產生龜裂,又是良好的植生基材,能夠達到邊坡淺層防護、修復坡面營養基質、營造植被生長環境、促進植被良好生長的多重功效。

圖1 伍房礦山航拍照片(紅色區域為邊坡)

圖2 伍房礦山高陡邊坡(修復前)
植被混凝土生態修復技術適用于45°~85°的高陡巖石邊坡,主要材料包括水泥、CBS植被混凝土綠化添加劑、有機物、砂壤土、植物種子、肥料和水等,將這些材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好,然后噴射到邊坡上,促使混合料和邊坡形成一體[1]。
針對伍房礦山邊坡出露有礦層這一特點,植被混凝土采用雙層結構:植生基層+封閉層。封閉層用于隔絕礦層與雨水的接觸,防止污水的產生,厚度2cm,材料為1:3水泥砂漿;植生基層用于后續的生態修復,厚度8cm。結構見圖3。

圖3 植被混凝土結構圖
2.2.1 土壤
植被混凝土的基材中土壤占比最大,一般選擇具備良好的水、養、熱、氣條件的砂壤土,要求土壤中砂粒含量不超過5%,最大粒徑小于8mm,含水率不超過20%。土層厚度以適宜植物生長并保證基材層在坡面上達到穩定要求,一般為8cm~12cm[2]。
2.2.2 水泥
在植被混凝土中起膠結作用,一般選用P.O.32.5普通硅酸鹽水泥,也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選用其它標號水泥。
2.2.3 有機質
一般采用新鮮有機質(稻殼、秸稈、樹枝)的粉碎物,其中新鮮有機質的粉碎物在基材配制前應做發酵處理。也可以采用草炭土、木纖維來充當有機質。
2.2.4 肥料
選用有機肥與復合肥配合使用,能為草籽發芽生長提供足夠肥力。有機肥:復合肥比例為2:1。
2.2.5 保水劑
一般選用吸水樹脂,吸水樹脂能吸收數倍于自身體積的水分,在植被混凝土中添加少量吸水樹脂,能顯著提高噴播層的抗旱性能。
2.2.6 草種
伍房礦山高陡邊坡坡度較陡,不適合喬木植被生長,按照灌、草、藤相結合以及兼顧景觀的原則,在綜合考慮地質、地形、植被環境、氣候條件等因素基礎上,選擇搭配冷、暖兩型混合種子,并考慮適當配置本地可噴植草種[3,4]。在植被混凝土噴層中,植生基層含有草種,封閉層不含草種。

表2 草種配方表(單位:g/m2)
常德鼎城區石板灘鎮伍方礦山邊坡生態修復施工流程為:坡面清理→錨釘安裝→鍍鋅鐵絲網鋪設→噴植植被混凝土→養護。
由上向下清除作業面雜物及松動巖塊,對坡面轉角處及坡頂的棱角進行修整,使之呈弧形,盡可能將作業面平整,作業面的凹凸度平均為±10cm,最大不超過±15cm;對低洼處適當覆土夯實回填,或者填充生態袋。
按照設計深度、角度要求開孔,開孔后放置錨釘。錨釘選用HRB400直徑18mm螺紋鋼筋,并進行防腐處理。錨釘采用1:2水泥砂漿壓漿固定,灌漿必須飽滿密實。錨釘縱橫向間距為2m,邊坡四周、低凹部位或節理、裂隙發育部位可適當調整鋼筋間距。
鍍鋅鐵絲網采用菱形網孔規格為5×5cm,直徑2.5mm。
網片由上至下鋪設,鐵絲網間重疊不少于10cm,并用18#鐵絲進行綁扎,在錨釘接觸處也一并用18#鐵絲與錨釘綁扎牢固,與坡面保持3cm~5cm的距離,否則用墊塊支撐。
植被混凝土基層分兩層:第一層為封閉層,厚度2cm;第二層為植生基層,厚度8cm。植被混凝土噴植采用噴錨機(干噴)、分三次進行,第一次噴射封閉層,厚度2cm,材料為1:3水泥砂漿,第二次噴射植生基層,厚度6cm,種子含量為種子總量的30%,第三次噴射植生基層,厚度2cm,種子含量為種子總量的70%。
為了保證種子的發芽率,選用16g/m2無紡布從上至下進行覆蓋。
植被混凝土的養護作業主要包括了水分、肥料以及病蟲害的防治三個方面的內容[1]。噴播完成后一個月,應全面檢查植草生長情況,對生長明顯不均勻的位置予以補播。養護期一年。
目前伍房礦山邊坡生態修復施工已經完成,邊坡草籽已經發芽長綠,從效果看,達到了生態修復的目的。通過生態修復,高陡邊坡周邊區域的生態質量都將得到有效的提升,并能為大量的動植物提供生存環境,逐步建立當地的生態群落;在經濟效益方面,植被混凝土生態修復技術自身具備投入較少、后期維護費用較低等特點,經濟效益優于傳統的高陡邊坡治理辦法[4];施工后兩月內發生過一定規模的降雨,植被混凝土植生基層、封閉層均未發生龜裂等現象,強度上達到了設計預期[5]。
生態修復效果見圖4、圖5。

圖4 施工后效果(一月)

圖5 施工后效果(兩月)
常德鼎城區石板灘鎮伍房礦山露天開采形成的高陡邊坡,通過采用植被混凝土生態修復技術,達到了預期效果,這表明在南方區域露天礦山邊坡的生態修復中,植被混凝土具有較大優勢,工藝簡單、操作方便、選材方便、后期養護方便,具有較好的生態、經濟和環境效益。
目前湖南省五大礦區均有露天開采礦山,普遍遺留有露天開采形成的高陡邊坡,對于遺留的高陡邊坡的生態修復也是國家長江經濟帶重要工作內容。
植被混凝土植生基材可根據區域和氣候條件調整配方,既能保持水土、涵養水源,又能恢復邊坡生態環境,綜合效益顯著,值得在南方礦山生態修復中大力推廣,助力國家長江經濟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