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詩懿,劉玉婷
(1.長安大學 公路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4;2.陜西科技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 陜西省輕化工助劑重點實驗室,陜西 西安 710021)
波譜分析包括紫外-可見光譜(UV-Vis)、紅外光譜(IR)、核磁共振波譜(NMR)、質譜(MS)等,用于有機化合物結構的解析,廣泛應用于化學、制藥、化工、材料、冶金、環境等領域,能為理論研究及實際操作提供非常重要的數據及依據。紫外-可見光譜(UV-Vis)、紅外光譜(IR)、核磁共振波譜(NMR)、質譜(MS),均由電磁輻射所產生。由于在光的作用下,分子會吸收能量而發生不同類型的躍遷而產生吸收光譜。在化合物結構的檢測中,UV-Vis譜是由結構中的價電子躍遷所引起的,主要應用于共軛體系的測定,確定結構中的發色團;IR譜是由振動或轉動躍遷所引起的,主要檢測非對稱分子結構中的官能團;核磁共振是由原子核的躍遷的引起的,主要用于檢測可以產生核磁共振的原子核(13C,15N,19F,31P等)的種類及個數;質譜是有機物在離子源的轟擊下獲得能量,發生分子裂解,用于測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及主要裂解離子。通過上述波譜分析數據,可以得到結構的準確信息。
瀝青材料的成分結構極其復雜,是由有機高分子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所組成的混合物。在道路建筑中最常用的主要是石油瀝青和煤瀝青。石油瀝青是由多種化合物所組成的混合物,由于其結構的復雜性,目前的分析技術不能將其分離為純粹的化合物,而實際上,在生產應用中,也沒有這樣的必要。目前關于瀝青的結構解析主要圍繞其“化學組分”分析的研究[1-3]。要想正確分析其結構,繼而探索其構效關系,通過譜學分析的方法對其結構的正確解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本文主要總結近年來在瀝青檢測中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老化性能的研究等方面NMR技術的應用,為瀝青檢測打下良好的基礎。
核磁共振(NMR)是由原子核的自旋所產生的。自旋量子數I=1/2的原子核(13C,15N,19F,31P等)可以看作核外電子云均勻分布的球體,類似一個小磁鐵,這樣的原子核在外磁場的作用下有兩種取向(一種與外磁場方向相同,一種與外磁場方向相反),這兩種取向能量不同,因此會產生能級裂分,產生拉莫進動,拉莫進動頻率與外磁場強度成正比;拉莫進動的角速度與外磁場強度成正比。利用核磁共振,可以鑒別不同化學環境的自旋量子數I=1/2的核,包括其種類和數目,由此來確定化合物的結構。有機化合物的結構中主要是碳和氫兩種元素,因此一般選定13C和1H核來作為研究對象確定化合物的結構。通過化學位移來表示核磁共振現象。核的化學環境不同,化學位移就不同。1HNMR譜用于確定結構中的氫的種類核數目,而13CNMR譜用于測定結構中碳的種類核數目。1H的化學位移與結構的關系見圖1;不同13C的化學位移見表1。

圖1 氫的化學位移與結構的關系Fig.1 Relationship of δ of 1HNMR and its structure

表1 13C在13CNMR譜圖中的位置對應表Table 1 δ of 13C in 13CNMR spectrum
核磁共振可以鑒別不同化學環境的13C 和1H,其優點在于可以同時研究混合物中的幾個組分,利用這一點,可以評估瀝青中的化學結構,從而能鑒別混合物中脂肪烴及芳香烴,區別天然瀝青和石油瀝青[4]。首先,將瀝青用蒸餾法分出各個組分,然后進行NMR測定及譜圖解析,分析不同組分瀝青中的化學成分和結構特征。康劍翹[5]通過對15種不同瀝青的組分進行1HNMR分析發現,瀝青組分的歸屬氫含量與黏度的相關性很弱,瀝青的密度與基質、膠質、飽和分的氫含量及芳烴的氫含量的線性相關性較大。對于改性瀝青,可以通過測定1HNMR或31PNMR來評估瀝青中組分的結構,同時可以區別改性是化學還是物理改性的結果。以IR數據為基礎,先確定瀝青中存在的基團,再測定13CNMR,通過13CNMR譜中13C的化學位移來進一步確定,通過最終所得結果來分析結構與性能之間的關系。如HamzehF.Haghshenas[6]在IR試驗的基礎上通過NMR研究了兩種不同的軟化添加劑(R1,R2)對再生瀝青水敏感性的影響,結果表明,改性劑R2中存在親水基團羧基,可能導致改性瀝青的水穩性變差。
定量核磁共振(Quantitativ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qNMR)技術因其具有不需要待測物的標準品或對照品、樣品預處理操作簡單、測定準確快速、不破壞樣品等優點,現已在化學、化工、環境、冶金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趙紅波[7]通過1HNMR法測定改性瀝青中SBS 的精確含量。通過建立改性瀝青 1HNMR 譜中 SBS 特征峰和基質瀝青峰的積分面積之比與 SBS 實際摻量的線性關系,并將其應用于 SBS 含量的測定,其方法操作簡便、重復性好、準確度高,可以達到實際生產需要;同時發現運用1H NMR 法測定改性瀝青中 SBS 含量的誤差小于 IR 法,其結果更加準確,并且操作也更簡單、快速,對實際應用有一定指導意義。在 NMR 定量分析中,采用歸一法,排除了不必要的峰進行定量,使結果更加準確,也可以對市場上購買的 SBS 改性瀝青的含量進行檢測。
分析NMR譜圖,計算瀝青分子的結構參數、構建分子單元模型、解析瀝青分子的化學成分和結構,這是NMR表征瀝青材料性能的主要程序。通過對比瀝青改性前后、老化前后的NMR譜圖,根據不同類型的H,C,P等原子的含量變化,推斷可能發生的反應,這在瀝青改性、老化機理的研究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模擬老化試驗,測定老化前后瀝青的NMR,繼而對瀝青老化性能進行表征,從微觀角度對瀝青老化機理進行研究。賀孟霜[8]根據瀝青芳環氫含量變化提出可以將1HNMR譜中7.25 ppm附近的這個峰看做瀝青老化特征的表現。冉龍飛[9]將基質瀝青與SBS改性瀝青的老化試樣的1HNMR譜圖進行對比,結果表明,在老化過程中苯環上發生了氫的取代反應(7.25ppm附近處的峰減少或消失),推測瀝青在老化過程中發生了氫的取代、結構異化等反應,SBS中烯烴官能團C=C雙鍵在老化后發生了斷裂或重組。N.Siddiqui[10]將基質瀝青和老化瀝青分餾的四組分進行了13CNMR譜分析,發現其組分結構和組成有很大差異,瀝青在老化過程中發生了異構化和脫氫反應。
核磁共振波譜檢測技術雖然是一種傳統的結構表征技術,但是在交通工程領域用于對路基路面材料的分析,成為了研究熱點,是對瀝青分子結構、組成、官能團變化情況進行分析的有效手段。瀝青作為典型的有機化合物,采用NMR分析技術對瀝青進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老化性能的檢測,具有檢測速度快、人為干擾小、測試精度高等優點,但其在實際應用中存在建模數量大、不同設備間模型傳遞困難、間接定量檢測、對標準樣品絕值準確度要求高等問題。因此,路用瀝青的質量控制,必須采用波譜分析技術進行還需將多譜綜合分析,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從多角度分析瀝青的元素組成、特征官能團和H,C化學環境,對瀝青改性、老化反應過程中的化學變化有更準確的認識,為路基路面材料的研究及改性提供更多的理論及實踐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