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莊,西鳳凰,南黃姚,北平遙。”如果你喜歡中國的古鎮文化,相信對這句話不會感到陌生。走進黃姚古鎮,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致隨處可見;漫步黃姚古鎮,堅實、古樸、悠閑的感覺油然而生。黃姚古鎮名聲在外,源于它的內涵在時光的打磨下閃閃發亮。
黃姚,因原住居民以“黃”“姚”兩姓居多而得名。黃姚古鎮位于廣西東部,地處廣西、湖南、廣東三省交匯處。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黃姚在兩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成為瀟賀古道上的一個重要節點。明末清初,黃姚商賈云集,成為當時桂、湘、粵三省商貿的重鎮。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如今的古鎮基本保持著幾百年前的模樣。錯落有致、青磚黛瓦的明清建筑,編排出那個時代特有的街巷,不停地撞擊著人們心底的記憶。
與其他古鎮相比,黃姚古鎮的大門頗不起眼:灰磚碧瓦的一堵門墻,門檐上方寫著“黃姚”兩個黑色大字,古樸而典雅。穿過大門,便看到前方幾株身形闊大、枝條低垂的古榕。其中一株因氣根像一只伸開的龍爪,故名“龍爪榕”,據說樹齡已有五百多年。中國古鎮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在那棵氣象萬千的龍爪古榕旁,有一條小河淌過,龍爪榕的氣根一直垂到水面,河上有一座石拱橋。每個初來乍到古鎮的人,都會被龍爪榕的氣勢所驚到。名聲大噪的“龍爪榕”,自然也吸引南來北往的游客,樹底不時看到有人拿起相機猛拍,或有兩三個畫家在凝眸寫生。
黃姚古鎮方圓三點六公里,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聳立,溶洞幽深,清溪環繞,古樹參天。自然景觀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觀廟祠二十多座,亭臺樓閣十多處,多為明清建筑。全鎮有八條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保留完好的青石板街縈回九曲十八彎,連通各條街巷。人走著走著,似乎鉆進了死胡同, 轉個彎時又來到剛才的地方。徜徉巷陌,映入眼簾的沒有仿古建筑的單調雷同,沒有人工仿造的矯揉造作,沒有壓迫感,也沒有憂愁。
別小看這些老宅,它們可是和一些擲地有聲的名字或重要歷史事件聯系在一起。如果你留意那些斑駁的大門旁,會赫然看到刻著“廣西省工委舊址”“何香凝寓”“歐陽予倩寓”等字眼。它們在提醒后人,在抗戰的烽火歲月里,黃姚古鎮曾經也承載著民族的苦難和希望。一九四四年冬,日軍入侵廣西,桂林淪陷,廣西省工委在錢興的領導下遷至黃姚,以寶珠觀做隱蔽地開展工作。當時隨省工委疏散到黃姚的還有何香凝、歐陽予倩、千家駒、張錫昌等大批知名人士。為紀念這一段歷史,后人便把寶珠觀定為廣西省工委舊址,并于一九九〇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除了紅色印記,古鎮的老建筑還充斥著黃姚民眾的壯舉和舉子們的書生意氣、詩酒風流。
安樂寺位于安樂街。據記載,明朝萬歷年間,當地土著為排斥到這里謀生的漢人,經常出來搶掠錢財,于是漢人以鳥羽檄急文呈上,請知事和府臺知府派官來治理,當時知府派千戶李道清率官兵討平了土民之亂。為了感激平定叛亂之有功官兵,黃姚民眾集資建了這座寺,起名“安樂寺”,并立寺公神像(李道清)永遠紀念。
司馬第位于龍畔街52—53號,這里的“司馬”不是姓氏,而是官職。“司馬”有幾種解釋:一是兵部尚書的別稱;二是府州通判的別稱;三是同知的俗稱。據史料記載,這戶人家姓莫,明朝時官至“司馬”,即府州通判。傳說中,從清康熙到光緒年間,黃姚就出了十一名舉人,可見古鎮不僅風光旖旎,還人杰地靈。
游黃姚古鎮,古戲臺不可不去。它位于姚江邊,寶珠觀東側,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屬于單檐歇山木石磚瓦結構。整座戲臺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帶后臺、廂臺、邊欄的亭閣式戲臺。逢年過節,古戲臺一大清早便鑼鼓歡快、曲調悠揚,人們都知道那里又有傳唱了幾百年的彩調上演了,紛紛攜老扶幼,前去觀看。臺上的老戲骨使出渾身解數,把平日里苦練的節目搬上古戲臺,接受鄉親和游客的檢閱;臺下的觀眾看得津津有味,不時報以陣陣喝彩聲。
流連黃姚古鎮的街巷,腳踏著青石板,一不小心就會踩出一個動人故事。鯉魚街位于古鎮東面的鯉魚街路中,傳說工匠們在鋪砌石板街時,遇到了一塊突起的天然巖石,便將這塊石稍加修飾,鑿成了這條長約二尺的“鯉魚”,稱之為“盤道石魚”。“鯉魚街”也因此得名。
古鎮的老宅充滿故事,古鎮的水也不乏傳說。仙人古井占地約五十平方米,深一米多,分為五口。第一口井是專供居民飲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農具用的。因井水恩澤千年,古鎮上的人便把它稱為神仙水。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為“取水節”,當天中午十二點鐘以前,鎮上的人們都來這里上香取水,祈求安康。著名的黃姚豆豉,就是人們選用黃姚鎮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獨特的手工藝精制而成的。游人飽覽古鎮風景后,必定會隨手帶走幾罐黃姚豆豉,讓它們延續古鎮未盡的夢。
匆匆時光逝,悠悠古鎮情。今天人們幸福地沐浴在古鎮豐厚的人文氣息里,也小心翼翼地呵護著這里的小橋流水、花草樹木和亭臺樓榭。在規劃開發古鎮時,注重保護景觀,并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破舊的建筑或景觀妥善地修復,盡量恢復它原來的面貌。
在浮躁的今天,黃姚古鎮毅然抵擋住了商業氣息的席卷,遠離現代都市的喧囂,安靜地躺在過去。時間在這里似乎犯下了一個美麗的錯誤,古鎮也因為保留了濃重的原始底色而魅力十足。它如同一本千年詩集,倚在僻靜的書架上,等待有心人去翻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