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華 張波


摘要:養蠶是一項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圍繞鄉村振興和現代蠶業經營模式,以產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培育蠶桑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為抓手,對陜西勉縣修枝剪、切桑機械、蠶臺育等省力化養蠶機械、工具應用效果進行調查分析。結果表明,應用省力化養蠶機械、工具,可減小勞動強度,減少用工、節約成本,可以解決當前農村養蠶勞動力缺乏及勞動力老齡化問題。
關鍵詞:養蠶;省力化;桑樹剪伐機具;機械切桑;人工切桑;蠶臺育;蠶箔育
許家華,張 波. 陜西勉縣省力化養蠶機械與工具應用效果調查[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17):90-91.
蠶桑是一項季節性強、勞動力密集性的傳統產業。可根據蠶的生理特點,科學合理地簡化傳統養蠶操作程序。在勉縣溫泉鎮劉家山村農業專業合作社對采用桑枝剪伐機、電動剪枝剪、長柄省力剪與傳統枝剪,機械切桑與人工切桑,以及蠶臺育與蠶箔育,進行效果使用比較,現將應用效果總結如下。
一、桑樹剪伐機具應用工效比較
選擇桑枝剪伐機、電動枝剪、機械省力剪與傳統枝剪,在溫泉鎮劉家山村農業專業合作社進行應用比較,應用效果比較調查詳見表1。
1、省力比較
剪伐機、電動枝剪和機械省力剪均比傳統的枝剪省力。在使用過程中運用剪伐機剪枝最省力,其次電動剪枝剪,傳統的長柄省力剪相對最費力氣[1]。
2、工效比較
使用剪伐機方便省力,每人每天平均可修剪4畝桑枝,但需要2人配合,一天可以修剪8畝;電動剪枝,簡單方便,1人就可以使用,每天可修剪2畝;長柄省力剪也是1人操作,但相率相對較低,每天僅能修剪1畝;而使用最傳統的枝剪方法,每天只能修剪0.7畝。
3、投資成本比較
通過表1可以看出,使用桑枝剪伐機的成本最低,年修剪100畝桑園的成本為2440.2元,比使用傳統枝剪節約成本3813.1元;使用電動枝剪,修剪100畝桑園的成本為2697.7元,比使用傳統枝剪節約成本3555.6元;其次為使用長柄省力剪,修剪100畝桑園的成本為2697.7元,比使用傳統枝剪節約成本1186.6元。
二、機械切葉與人工切葉的工效比較
2019年,勉縣溫泉鎮劉家山村農業專業合作社全年養蠶2000張,有2個共育室,分別由劉保華和劉金明2個養蠶農戶負責。劉保華共育室小蠶用葉采用切桑機進行機械切葉,劉金明共育室采用傳統人工切葉,各育100張小蠶切桑葉進行比較,詳見表2。
通過比較,采用機械切葉不但省去了齊葉工序,100張小蠶還比人工切葉減少成本995.45元,養1張蠶單采用機械切桑就可節約成本99.55元。
三、蠶臺育與蠶箔育的功效比較
2019年,劉家山村農業專業合作社秋季養蠶500張, 450張大蠶使用蠶臺育,50張使用傳統的蠶箔育。大蠶用葉都采用片葉育。蠶臺采用250 cm×120 cm規格的蠶臺網及配套的蠶臺布、塑料繩、鐵圈,由蠶農自編的竹架、竹篾片蠶架代替傳統的蠶箔,一套蠶臺(即10層蠶臺)相當于40-45個蠶箔,可養蠶1張。蠶臺育與蠶箔育工效對比如表3所示。
從表3看出,在5齡蠶養殖過程中,同樣的養殖數量,采用蠶臺孕育相對比蠶箔孕育數量大幅減少,減輕了養殖者的勞動輸出,降低了整體投入成本,增加了養殖收益。根據表中數據分析,飼養100 g的5齡蠶,折算后蠶箔育費用較高,約為2950元,而蠶臺育支出只有蠶箔育的41.2%。
四、問題和建議
應用修枝剪、切桑機械、蠶臺育等省力化蠶桑生產機械貼近生產實際,具有明顯的省力、省工、高效的作用,符合省力化蠶桑生產的要求,可解決當前農村養蠶勞動力缺乏及勞動力老齡化的問題[2]。但是,這些機械設備投入較大,只有業主(企業)或專業合作社才會購買,農戶因資金缺乏而不能積極推廣應用。另外,蠶桑生產環節多,每個勞動者生產習慣有差異,部分機具還有待在生產中進一步完善和配套。建議將蠶桑生產機械納入農機補貼目錄,通過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示范,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再因地制宜地向全縣推廣,加快和推進全縣蠶桑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 葛留岱,蔡淑英,許中方,等. 幾種省力化養蠶方式應用效果調查[J]. 蠶桑通報,2000(02):21.
[2] 葉江紅,趙幫泰,梅林森,等. 9WY-6G省力型養蠶設備的設計及應用[J]. 四川農業與農機,2019(03):23-24+29.